形態特徵
多年生肉質植物,植株呈常綠灌木狀,具肥厚粗大的肉質根,其表皮淺黃色,稍粗糙、肉質葉對生,棒狀或紡錘形,先端尖,頂端有20-25根白色剛毛,葉長1.5-2厘米,粗0.5厘米,表面綠色、有排列密集的小疣突(實為透鏡狀的貯水大細胞)。花淡紫紅色直徑約4厘米,花期主要為春季李、夏秋季節也有少量的花朵開放。
近種區別
姬紅小松( T. bulbosum)又名小松波,具肥厚多肉的黃褐色莖幹,多分枝莖、枝粗糙、肉質葉對生,紡錘形,較紫晃星小,其它特徵同紫晃星。
稀寶( T. stelligerum)細長的肉質莖灰褐色,呈創匐狀生長,肉質葉對生,排列較稀、棒狀或紡錘形,長1-1.5厘米,直徑0.5-0.6厘米,淡綠色,頂端有白色或褐色短毛、花淡紫紅色,也有花呈白色的“白花稀寶。
產地生境
紫晃星原產南非的卡魯地區,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乾早和半陰、忌陰濕,不耐寒。 春秋季生長較快,如果夏季放在涼爽、通風好的環境中,也可以緩慢生長。冬季溫度不可低於10℃,否則易發生凍傷。
繁殖方法
紫晃星可用播種方法繁殖,種子採收後應及時播種,因為新鮮的種子有較高的發芽率。 先進行篩選,選擇顆粒較大的,如比較結實的種子進行播種。 播種用土選擇適合多肉植物栽種的泥土。土壤顆粒較大的情況下,可將培養土用網眼適中的篩子過篩,待培養土平鋪至1厘米左右的厚度,然後再將種子播下。播種後一周會全部發芽,這期間用浸盆澆水法,使之保持較高的濕度,之後讓其循序適應周圍的栽培環境。待真葉長出3-4對後,可移栽換盆。
也可在生長季節剪取健壯的枝條進行扦插。春季結合翻盆進行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通常在光線較為充足的白天開放,傍晚閉合,如此晝開夜閉,持續5-7天,若遇陰而天或栽培坳所光線不足則難以開放。
主要生長期為春、秋及初夏季節,要求有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會使葉與葉之間的距離拉長,株形鬆散、影響觀賞、開花也較為稀少。澆水做到“乾透澆透”、每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氪高磷鉀”的複合肥。夏季高溫時植株雖無明顯的休眠期,但生長孌慢,可稍加遮光、以防烈日曝曬;但也不能過於蔭蔽、以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為佳、也不必澆太多的水、並注意通風良好,以防因悶熱潮濕引起的肉質葉脫落。冬季放在陽光充足的室內。節制澆水,停止施肥,溫度宜保持10℃左右。每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含有適量的石灰質、並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3份、園土1份、槓沙或蛭石3份、並攙入少量的骨粉等石灰質材料混後使用。紫晃星的栽種有兩種,以觀花為主的可將肉質根埋入土中、其花朵大而多;也可將肥厚的肉質根像“露根式盆景”那樣提出土面。雖然開花少了些、但肉質根蒼勁古樸、與碧綠的棒狀葉交相輝映,如同一株挺拔蒼翠的古松,非常美麗。值得注意的是,提根應逐漸進行,不可一次究成,以免植株長勢減弱,甚至死亡。
主要價值
紫晃星株形奇持,根莖曲多姿,花色鮮艷、可製作多肉植物盆景,或作小型盆裁、清奇古雅,布置几案、窗台、書桌等處,放果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