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影浮瑩:景德鎮清末民初雕瓷

素影浮瑩:景德鎮清末民初雕瓷

江西景德鎮有悠久的制瓷歷史,在陶瓷坯體上以鏤、捏、堆、刻、劃、印等技法裝飾,但宋朝流行翠色釉,以雅淡為風尚,不重雕琢。元代後期發展青花瓷,陶瓷的裝飾技法又以繪畫為主流,其後的彩瓷,更把釉彩裝飾推至高峰。清末十九世紀,雕瓷發展、仿象牙、竹木、玉石雕刻,大量生產文房用品,獨樹一幟,形成鮮明的陶藝風格。清未民初景德鎮雕瓷除了繼承宋代以來的技法外,還創造了牽漿、堆漿出線、填漿、點漿、鑲接、堆貼、印貼、鑲嵌、捏塑、捏貼、修接、活鏈等新技法、多種技法綜合運用於一體,製造了不少藝術精品,流傳於世。

內容提要

“六方四角樣新增,菱葉荷花各擅能,不上車盤隨手制、雕鐫印合笑模稜。”

清中葉嘉慶年問江西南昌人龔鈇客浮梁鎮,當了四年鎮署幕友,期間為景德鎮制瓷作業和民間風俗,寫了《景德鎮陶歌》百首,後於道光三年癸未以六十首發表傳世。以上錄出的,便是其中的一首,描述琢器雕鐫,言簡意賅。龔氏於歌后自注云“此鑲雕印合之作,用布包泥,板拍成片,裁方黏合,各有機巧。”按景德鎮陶工制器分為圓、琢兩人類,圓器利用陶卑拉坯成形,琢器則“不上車盤隨手制”。乾隆年間成稿的《南窯筆記》更在“琢器”之下有“雕削”條云:“凡人物、鳥獸各種玲瓏之類俱各雕小工匠有淘泥、雕削、上釉等工。”故此盛清景德鎮御窯廠二十三作中也有“雕鑲作”一項。據民國時的景德鎮經濟統計,1937年從事雕削制瓷的工匠有240戶,工人總數為891人。當時的雕削同業行會組熾名為“合興社”。可見自盛清至民國景德鎮瓷器雕削業的普及和盛行。

江西景德鎮有悠久的制瓷歷史,在陶瓷坯體上以鏤、捏、堆、刻、劃、印等技法裝飾,在宋代已經盛行。但是宋朝流行翠色釉,以雅淡為風尚,不重雕琢。元代後期發展青花瓷,陶瓷的裝飾技法又以繪畫為主流,其後的彩瓷,更把釉彩裝飾推至高峰。清末十九世紀,國勢衰弱,官窯沒落,瓷業生產每沉愈下。雕瓷就在這個時候發展、仿象牙、竹木、玉石雕刻,大量生產文房用品,在其他瓷器製品水平衰落之時、獨樹一幟,形成鮮明的陶藝風格。名家如陳國治、王炳榮、李裕成等輩出,他們充分利用景德鎮瓷泥的特性、所制器物,屢有佳作。清未民初景德鎮雕瓷除了繼承宋代以來的鏤、捏、堆、刻、劃、印等技法外,還創造了牽漿、堆漿出線、填漿、點漿、鑲接、堆貼、印貼、鑲嵌、捏塑、捏貼、修接、活鏈等新技法、很多時候多種技法綜合運用於一體,製造了不少藝術精品,流傳於世。

文物館舉辦“素影浮瑩一景德鎮清未民初雕瓷”瓷覽,展出雕瓷作品工68項,年代自十八世紀乾朝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種類包括筆筒、墨床、筆山、紙鎮、印章、蓋盒、墨硯、水洗、水盂、瓶、壺、鼻煙壺燈、香薰、如意、臂擱、帶飾、硯屏、瓷板等,旨在展示景德鎮雕瓷工藝兩百年來的發展脈絡。

目錄

前言林業強

出品人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黃釉官上加官案屏的背後苗學禮

第一章追求幻象

第二章雅趣品味

第三章署款作品

第四章玲瓏煙壺

第五章斷代疑團

第六章繼後發展

圖版及說明苗學禮許建勛

1-49筆筒

50-73器皿及陳設

74-101鼻煙壺

102-147文房用具

148-168瓷板

附錄

雕瓷名家

術語辭彙

參考書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