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一個愛情故事。又不僅止於愛情。
伊斯坦堡,1975年,有婚約在身的30歲少爺凱末爾愛上了自己的窮親戚、18歲的清純美少女芙頌。可兩人的愛情來而復去,凱末爾想找回愛人的心,自此追尋便是八年,但還是遲了……
凱末爾愛芙頌的一切,也愛芙頌愛過的,甚至觸碰過的一切。痴情、憂傷的男人收集著心上人摸過的所有物品,那些鹽瓶、小狗擺設、頂針、筆、發卡、菸灰缸、耳墜、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甚至是4213個菸頭。凱末爾用十五年的時間走完1743個博物館,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純真博物館”,那所有的物件被理為這座愛情博物館的珍藏,紀念他永失的所愛。
依託於凱末爾的激情,帕慕克對時間、欲望及占有進行了一場睿智的沉思,這其中富含作者年輕時代生活城市的細節與意涵:國產品牌,電影明星,街道,階層間、傳統與現代間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就好像,純真博物館不是為了紀念芙頌,更是為了伊斯坦堡。
敘事手法
第一人稱計謀
作家奧爾罕·帕穆克用“第一人稱”展開小敘述,但是,在小說的最後一章,第一人稱的凱末爾,突然和讀者告別——原來,這個“我”,是委託伊斯坦堡作家奧爾罕·帕穆克完成講故事的任務的。此後幾頁,奧爾罕·帕穆克直接“走進”小說,成為第一人稱的“我”。這是帕穆克的敘事計謀,也可以說這是作家的敘事策略。小說的最後一段是由作者本人完成的,原來講故事的“我”,即凱末爾成了被講述的第三者。奧爾罕·帕穆克告訴讀者:原來的那個“我”——“純真博物館”的主人,於2007年死於心肌梗塞。
多重時間設計
作家對小說的時間,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我”(凱末爾)委託作家帕穆克撰寫自己的故事的時間,大致在2005年。作家帕穆克接受委託,開始以第一人稱講述凱末爾的故事,作家將這個時間確定為2006年。而故事開始的時間,被準確的定為1975年4月27日。
因此,整個故事是一個61歲的人講述自己30歲開始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愛情,講述從那時開始的“純真”的愛,講述戀人離去的時候,“我”如何收集純情的紀念物,如何建立“純真博物館”
關於故事
沒有哪個以色慾沉迷開始的故事,能像本書這樣,讓你體會到痛失所愛的幸福與感動。
小說《純真博物館》故事發生在1975年春天的伊斯坦堡。30歲的富家公子凱末爾與名媛茜貝爾訂婚在先,卻意外遇到出身貧寒的遠房表妹——18歲的清純少女芙頌。兩人熾熱的愛戀過後,凱末爾最終與茜貝爾解除了婚約,卻發現芙頌早已離他而去。
凱末爾追隨著少女的影子和幽靈,深入另一個伊斯坦堡,穿行於窮困的后街陋巷,流連於露天影院。在被民族主義分子的炸彈破壞的街道上,在被油輪相撞的大火照亮的海峽邊,在軍事政變後的宵禁里,他努力向芙頌靠近,直到無法承受的思念使生活完全偏離。
為了平復愛的痛苦,他悉心收集起心上人的一切,她愛過的,甚至是她觸碰過的一切,將它們珍藏進自己的“純真博物館”。
帕慕克說:“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凝視著對方的眼睛,談論愛,這樣才能擁有真正的愛情。”在這部作品中,帕慕克館長證明了一件事,究竟什麼才是愛?與芙頌相戀的那一個半月差兩天,我們共做愛44次。從芙頌消失那天算起,339天后,我終於再次見到了她。這之後的整整七年十個月,我為了看芙頌、吃晚飯去了楚庫爾主麻。其間一共是2864天,409個星期,去了他們家1593次。在我去芙頌家吃晚飯的八年時間裡,我積攢了芙頌的4213個菸頭。我愛芙頌,也愛她愛過的,甚至是觸碰過的一切。我悉數收集起那些鹽瓶、小狗擺設、頂針、筆、發卡、菸灰缸、耳墜、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等等,將它們放入了自己的博物館。
我建成了一座“純真博物館”。這裡就是我的家,能依戀著這些浸透了深切情感和記憶的物件入眠,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呢?“純真博物館”中所有物件的故事,就是我對芙頌的愛情故事。
當然,作為戀舊的帕慕克本人而言,作者借主人公的激情,對時間、欲望及占有進行了深入思考,書中所富含的作者年輕時代所生活城市的細節與意涵,全面展現出伊斯坦堡往昔的一切。
人物介紹
凱末爾(土耳其文:Kemal),小說中的“我”,土耳其伊斯坦堡富商子弟。故事由“我”講述自己的愛情故事,從1975年講起。
芙頌(土耳其文:Füsun),凱末爾的遠房窮親屬家的女孩,1975年時剛剛18歲的精品店的售貨員。
茜貝爾(土耳其文:Sibel),土耳其古老家族出身的女孩,凱末爾的未婚妻。後凱末爾悔婚,茜貝爾嫁給凱末爾的朋友。
圖書目錄
1.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2.香舍麗榭精品店
3.遠房親戚
4.在辦公室做愛
5.福阿耶飯店
6.芙頌的眼淚
7.邁哈邁特公寓樓
8.第一個土耳其果味汽水品牌
9 F
10.城市的燈光和幸福
11.宰牲節
12.接吻
13.愛情、勇氣和現代
14.伊斯坦堡的街道、橋樑、陡坡和廣場
15.一些討厭的人類學事實
16.嫉妒
17.我的整個人生和你的連在了一起
18.貝爾琪絲的故事
19.葬禮
20.芙頌的兩個條件
21.父親的故事:一對珍珠耳墜
22.拉赫米的手
23.沉默
24.訂婚
25.等待的痛苦
26.愛情之痛的解剖分布
27.別那么往後仰,你會掉下來的
28.物件給予的安慰
29.我無時無刻不在想她
30.芙頌從此消失了
31.讓我想起她的那些街道
32.我以為是芙頌的影子和幽靈
33.粗俗的消遣
34.像太空里的狗一樣
35.藏品的第一部分核心內容
36.一個為了平息愛情傷痛的小希望
37.空房子38.夏末聚會
39.坦白
40.別墅生活給予的安慰
41.仰泳
42.秋愁
43.寒冷而孤獨的11月
44.法提赫酒店
45.烏魯達山度假
46.悔婚正常嗎?
47.父親的辭世
48.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幸福
49.我是要向她求婚的
50.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她
51.幸福僅僅就是靠近所愛的人
52.一部關於人生和痛苦的電影必須是真誠的
53.心碎的痛苦和氣惱無益於任何人
54.時間
55.明天您還過來,我們還一起坐坐
56.檸檬電影公司
57.無法起身告辭
58.通姆巴拉遊戲
59.讓劇本通過審查
60.在安寧飯店度過的海峽夜晚
61.看
62.為了打發時間
63.娛樂專欄
64.海峽上的大火
65.小狗擺設
66.這是什麼東西?
67.古龍水
68.4213個菸頭
69.有時
70.破碎的生活
71.凱末爾先生,您很久沒來了
72.人生也就像愛情一樣……
73.芙頌的駕照
74.塔勒克先生
75.珍珠蛋糕店
76.貝伊奧魯的電影院
77.大塞米拉米斯酒店
78.夏天的雨
79.去往另外一個世界的旅程
80.車禍之後
81.純真博物館
82.收藏家
83.幸福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土耳其作家,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
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而其日報》小說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說獎。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
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
他的作品總計已被翻譯為50多種語言。
延伸閱讀
在20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奧爾罕·帕慕克完成了醞釀十年之久的作品《純真博物館》。在2008年來中國時的首個媒體見面會上,他曾志得意滿的提及這部“我剛完成的600頁小說”,並透露與小說對應,他將在伊斯坦堡建立一座真實的博物館:“純真博物館的大門,將永遠為那些在伊斯坦堡找不到一個接吻之所的情侶們開放。” 如今這座博物館已正式建成並於2012年4月28日向公眾開放了。
在伊斯坦堡老城區貝伊奧盧區的古董一條街楚庫爾主麻,有一棟鐵鏽紅色的土耳其式三層小樓,門牌號為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這棟老宅始建於1894年,據稱是小說主人公芙頌的家族宅邸——這裡就是帕慕克親手設計、親任館長的“純真博物館”。
《純真博物館》以富家子凱末爾的視角記述追求遠房表妹芙頌的過程,此過程情意綿綿又驚心動魄,當芙頌最終遠去時,無法忍耐的思念讓凱末爾開始收集起愛人的一切,也勾連起整個伊斯坦堡的往昔。這些便成為純真博物館的館藏,這既是小說中的故事,現在又成為伊斯坦堡的現實。裡面的每一個展區、每一件展品,都是帕慕克本人收集,並傾心為它們寫下說明。
收藏愛的痕跡
“這是我最柔情的小說,是對眾生顯示出最大耐心與敬意的一部。”——奧爾罕·帕慕克曾經這樣向他的讀者介紹他的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他用了10年時間構思創作了這本長達600頁的長篇,在2008年出版以後,又用了4年時間,在伊斯坦堡建立了一座與小說對應的真實的博物館。4月28日,這座以愛的名義收藏愛的痕跡的博物館正式開館。
該館既是作家異想天開的產物,亦為其小說《純真博物館》的副產品,更是世界上第一家完全以一部小說為基礎的博物館。
在伊斯坦堡老城區貝伊奧盧區有古董一條街楚庫爾主麻,其中有一棟外牆漆成鐵鏽紅色的土耳其式三層小樓——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這就是以小說命名並改建的純真博物館,據說也是小說女主人公芙頌家族的老宅。這棟老宅始建於1894年,還在構思小說的時候,帕慕克已經出資買下了它。從2008年到2012年,整個建築的裝修繁瑣而耗時,帕慕克全心投入其中。他退回了市政府的撥款,堅持獨立完成了這個工程——除了諾貝爾獎的100多萬歐元,還搭上了這本書的版稅。23歲前,他曾經是一名學習建築的大學生,如今他重新畫圖紙、做模型,親自設計,親自監工,裡面的每一件展品,幾乎都是他親自收集、撰寫說明甚至布展。
這座真實存在的博物館,忠實再現了小說《純真博物館》和伊斯坦堡這座城市1950年代至2000年半個世紀間的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值得尊敬的,這些日常物件需要留存下來。這並不只是對過往的緬懷。這是對普通人和他們生活中物件的記錄。”帕慕克說。
“這裡就是我的家”
2012年4月28日,純真博物館終於開張迎客——門票就藏在小說里——在小說的末尾,有純真博物館的地圖。穿著西裝的門衛負責蓋戳,西裝是黑色的天鵝絨材質,和小說中凱末爾規定的一樣。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第一件展品就是一整面釘滿了菸蒂的牆壁——這是一個男人承受長期痛苦的證明,他在心上人嫁給別人後,偷偷積攢了她的4213個菸頭。
整個博物館內部裝潢簡樸而低調,運用色調、燈光及各類展品的區隔營造出一個舒適親切的遊覽空間。展品分成83個小展區,對應著小說的83個章節。帕慕克宣稱,“以活生生的材料來再現一本小說,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雖然凱末爾的愛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至80年代,與1980年土耳其軍事政變部分重疊,不過這個博物館展現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橫跨半個多世紀。
對於帕慕克來說,他寫凱末爾對芙頌的愛,是在寫一段關於愛的永恆頌歌,一個人的愛情,如何與另一個人在最純真的狀態下,保持一生的連結。同時,凱末爾收集芙頌的所有東西,也是帕慕克對於日常的伊斯坦堡的收藏。“這是一個懷舊的博物館,”帕慕克承認,“但不僅僅如此。關鍵在於我們所保存的東西是那些從未被視為重要,但卻代表平凡的日常生活品質的東西。”
藏品與同名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息息相關:樓梯旁一個放著鹽瓶的玻璃櫥窗是為紀念凱末爾曾在那裡用餐的情景。一條當芙頌被凱末爾吸引時所穿過的裙子很顯眼。“那是我們最接近她的東西,”帕慕克喃喃地說,“好似一個故友。”許多的耳環、髮夾和火柴盒等收藏品,收入凱末爾的“慰藉儀式”中。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物品,從破碎的瓷器心臟到玩具三輪車,男主人公的皮鞋、千奇百怪的鐘表和鑰匙、酒瓶子、舊茶壺、破雨傘、銹跡斑斑的洗手池,眾多的老照片、舊電影海報,還有小說手稿及博物館設計圖等等。一張解剖學的海報上給出了一個“類似愛和痛的開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管道和領結令人想起心理學家,凱末爾的未婚妻堅持讓他去見這位心理學家。剝落的綠色百葉窗和防風燈是從一個廢棄的博斯普魯斯大宅中搶救出來的,這令人回想起凱末爾想要撫慰心上人卻徒勞無功的夜晚。在“讓我想起她的那些街道”中,一幅1934年的尼尚坦石區(帕慕克家所在的高消費社區)被標成黃色、橙色或紅色,根據在凱末爾心中所激起的痛苦程度而有所不同。
許多東西早已在帕慕克的收藏中了,他購買了上百封姓名不詳的照片和明信片。帕慕克說,“建造‘純真博物館’的目的不僅是簡單的重現小說場景,而是希望借這些場景,重新喚起讀者在閱讀小說時所投入的情感”。
純真博物館每周二、五、日開放。館中可同時容納70位訪客,參觀一遍大約需時40分鐘。帕慕克本人也有一套和門衛一樣的西裝,“有時候我會穿著西裝小心地來照料展品。”年近60的帕慕克甚至計畫要在這裡度過他的餘生,他說,“我打算在這上面花20年時間,直到去世為止。那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