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紐約公立圖書館是一座龐大的機構,在曼哈頓、布朗克斯和斯塔頓島,它擁有92家分館,每年有大約1800萬名讀者和遊客光顧。在紐約公立圖書館,人們可以聽到無神論者的演講、關於伊斯蘭文明的學術討論 ,Patti Smith這樣著名音樂家的講座,或者消防員的職業介紹、參軍動員,可以學習殘疾人找房的技巧,參加盲文學習班。所有的社會階層、任何年齡段的人,無論種族,都可以在紐約公立圖書館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紐約公立圖書館有自己的早教書籍擴充計畫;青少年可以在這裡參與課後活動,參加數學互助班,或者少年機器人實驗班;大學生在這裡寫論文、查閱Hermann Herzog究竟從奧地利的那一個小鎮移民到來,在以藝術家、主題、細節為檢索的圖片資料庫和當年偷圖成性的安迪-沃霍爾共享資源;中老年人在這裡獲得工作的機遇、培養職業技能,也可以參與讀書班探討馬爾克斯,參加舞蹈班健身怡情,從零開始學習計算機的使用。
圖書館的運營者們認為,圖書館並不是單單是一個收集、貯藏圖書的地方,而是一個為人民提供多種服務、貢獻儘可能多知識的地方。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曾拍攝過很多有關公共機構的紀錄片,而紐約公立圖書館的體量遠超其過去拍攝過的公共機構,儘管這會給拍攝造成巨大負擔,懷斯曼仍堅持以紐約公立圖書館為拍攝對象。因為,他認為在紐約公立圖書館人們能看到多樣性、平等機遇、自由的思想、真正的教育,這些是民主真正的體現、是美國最好的一面。
創作理念
該片的拍攝周期達12周,導演在獲得的海量素材中進行選擇,最終影片時長197分鐘。雖然篇幅很長,但導演懷斯曼沒有選擇將其製作成紀錄電視節目。因為他認為紀錄電影比為公共電視頻道拍節目有著更大的責任,既然被拍攝對象給予了拍攝許可,他就理應儘可能地將他們的狀態呈現出來。而影片最終的長度也理應與他自己好幾個月持續跟蹤付出的辛勞成正比。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埃爾維斯·科斯特洛 | 埃爾維斯·科斯特洛 | 搖滾歌手 |
帕蒂·斯密斯 | 帕蒂·斯密斯 | 美國歌手、詩人 |
理察·查金斯 | 理察·查金斯 | 英國進化生物學家 |
職員表
製作人 | 卡倫·科尼切克、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導演 |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攝影 | 約翰·達維 |
剪輯 |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聲音部門 | Emmanuel Croset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17年 | 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金獅獎 |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提名 |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最佳影片 | 弗雷德里克·懷斯曼 | 獲獎 | ||
第2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 最佳紀錄片 | 《紐約公立圖書館》 | 提名 | |
第22屆金衛星獎 | 電影類最佳紀錄片 | 《紐約公立圖書館》 | 提名 | |
溫哥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紐約公立圖書館》 | 獲獎 | |
2018年 | 第52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紐約公立圖書館》 | 提名 |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 上映國家 |
2017年9月 |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 |
2017年9月 |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 |
2017年9月13日 | 美國 |
作品評價
在超過三個小時的時間裡,懷斯曼一直在用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去窺探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沒有提出任何一個問題,或是給出自己的評論。這樣的做法看起來像是海量信息的堆砌,幾乎沒有設定路標來引導觀眾穿過迷宮,但這就是一種表現形式,使觀眾可以通過這些畫面形成自己的理想方式、選擇接受與他們產生關聯和共鳴的東西。(《好萊塢報導者》評)
懷斯曼的鏡頭拋棄了一切炫技,簡單固定,如同現場直播,大段大段直接清晰記錄下了圖書館舉辦的精彩活動。導演借著這個文化高度集中的象徵之地,勾勒出當代美國文化發展、政治經濟和人文全景。鏡頭充滿愛意和關切,觀眾看完全片後甚至可能愛上那個鮮活而充滿人性的城市和它的居民。(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