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及評論
對納西族文化的研究,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至今已經80多年,國外學者已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國內學者也發表或出版了不少研究東巴文化的論文、書籍,但從研究的歷史條件、背景、深度、學術性和產生的影響來看,J.F.洛克所作的研究和其貢獻似乎更為出色。事實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際學術界就已公認J.F.洛克是納西學研究之父。德國東方學家克勞斯 ? 牙納特評價說:“沒有他在這個領域研究的著作,決不會有今天的納西學的存在。納西族的象形文字是國際上幾種存留下來的圖畫文字之一。洛克博士耗費了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中國西南納西族的文化、歷史和語言;義大利羅馬東方藝術研究所所長、著名藏學專家圖齊教授在20世紀50~60年代鼎力支持洛克所作的學術研究,並將其代表作《納西語—英語百科語彙》(A1Na-2khi -EiglishencyclopedicDictionary)作為羅馬東方系列叢書之一出版。第一卷於1963年出版,第二卷則在1972年才付梓,在排版、編纂方面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堪稱一部出版印刷史上的巨著。由於當時的發行量非常小,只有極少數人有機會拜讀。現在推出的這一部中英文對照本,為眾多研究納西文化的研究人員,無疑提供了一個浩翰的資源庫
幾點特別說明:
1.原著分兩卷,此卷為第一卷,共包括3414個東巴字符。為方便讀者查閱原文,譯者在保留納西語和英語原文的基礎上加上漢語譯文,以《納西語英語漢語語彙》書名出版。
2.原著除納西語、英語外,還含有洛克音標、拉丁文、一部分藏語和少數不規範的漢語,因考慮到排版的難度,故整部原著內容均作掃描處理。若譯著中偶有不清字元或排版欠規範,請讀者見諒。
3.為保留原著歷史韻味,原文中出現的對中國一些少數民族不太規範的稱謂,譯文中未作在的處理。這些稱謂有納西、日喜、民家、俅子、納西人、果洛人、阮可人等。
4.內文多為意譯,地名、人名多為音譯並附原文。因年代關係,有些地名無法考證,故譯名難免不詳或不實。
5.由於原著者所處歷史背景不同,個人的意識形態、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亦有別,雖然語彙中所載內容無疑具有重大學術參考價值,但仍不免會有個人偏見,甚至與歷史事實不符。請專家、學者甄別。
內容簡介
本書原著分兩卷,本書為第一卷,共包括3414個東巴字元。為方便讀者查閱原文,譯者在保留納西語和英語原文的基礎上加上漢語譯文。
本書目錄
前言
序
引言
納西象形字元的來源
納西象形文字
納西哥巴文標音符號
標音符號的發音
納西語言的分類
納西象形文本的發現
納西語洛克音標與國際語音協會(IPA)音標對照表
納西語複合音
納西與相鄰民族的部分口語辭彙比較
書名縮寫參考
保存有納西經書地區的地名縮寫
語彙語分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