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納粹德國軍隊在1943年,特別在東線(與前蘇聯作戰)損失慘重,此時,在攻占前南斯拉夫之後,德軍最高統帥部發現兵力的不足,是當時戰場上的薄弱環節,為此,納粹私人武裝——黨衛軍開始扮演著重要角色。在1940年到1942年間,納粹德國先後組建過多個外籍志願兵師,他們分別是:北歐師,維京師和歐根親王師,人員標準基本上都是散落在歐洲大陸的具有日耳曼血統的德裔人,再加上希特勒的種族論及黨衛軍最高全國領袖——希姆萊對神話的迷戀及對日耳曼民族的復興抱著一種瘋狂態度,直接導致德軍在東歐國家大量擴招兵員。其中以聖刀師為代表,這個完全由穆斯林組成的黨衛軍第十二步兵師極富傳奇色彩。
組建背景:1942年年底帝國勞工部及黨衛軍徵兵處向黨衛隊全國最高領袖希姆萊寫了封信,希望利用巴爾幹地區複雜的民族問題上,加大黨衛軍的宣傳力度及擴大納粹的聲譽,信上指出,希望希姆萊得到希特勒的批准後,在前南斯拉夫的(今愛沙尼亞和亞美尼)兩處地方徵召一個完全由穆斯林組成的一個新的的黨衛軍步兵師。在經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的批准下,新黨衛軍的步兵師的組建在這塊東歐大地上悄然進行著。
正式組建完成:1943年初,黨衛軍第十二步兵師正式組建完成,普通戰鬥人員為穆斯林,其餘士官及個連級,團級及師旅級將官均是德國人。該師首任師長為費德南希·馮·海因茨,黨衛軍少將軍銜,最終軍銜為步兵上將。
編制:該師為步兵師,主要用於對付狄托的游擊隊及各地暴動,初期編制為:第11步兵團,第12步兵團,師屬炮兵團,師屬高炮團,第13通信團,第16工兵團,在1944年從下薩克森州的第11步兵師抽調,並加入了第23反坦克團和第23遂發槍團。
作戰歷程:1943年初,在前南斯拉夫參加一系列反游擊戰,戰果一般,在年底發生多次戰爭罪,強姦平民和虐殺戰俘的事件不斷上升,1944年在白俄羅斯參加一系列防禦戰,在紅軍6月的大規模反擊戰中,該師元氣大傷,被迫向前南斯拉夫撤退,在1944年8月,該師通信團發生暴亂,師部被迫派工兵團前去鎮壓叛亂。在這次事件之後,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該師戰鬥力極低,且穆斯林不值得信任,所以在1944年年底,45年年初該師讓大部份穆斯林退出回家,從德國本土抽調了新軍官和士兵。值得一提的是,該師高炮團在戰爭中取得驕人成績,在東線戰場,取得了擊落69架戰機的驕人成績,並且還擊毀大量地面裝甲目標。1945年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該師隨大部隊撤往東普魯士,並參加了“春醒”戰役,但在此役後,該師幾乎存在滅亡危機,全師僅剩下899人,在這種情況下,該師回國休整1個月,並更名為黨衛軍第12人民擲彈兵師,之後該師開始擴招兵源,全師戰鬥力基本可以自保,而且新型虎王坦克和獵虎坦克的到來,讓該師戰鬥力量升級。戰爭到了最後階段,1945年5月10日,全師官兵在奧地利向英軍繳械投降。
影響
該師在二戰德軍中,影響力很小,一直受到德國國防軍及納粹高層德排斥,但是該師在巴爾幹的反游擊戰中表現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該師最後一任師長漢斯上校在1945年3月獲得了橡葉飾騎士十字勳章,並獲德軍統帥部一等功,這在戰爭後期是不多見的。漢斯上校的最終軍銜為步兵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