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暈色

紋身暈色是指色料進入人體皮膚後,色料顆粒由於人體的作用由密集區向周邊擴散,造成原有色塊變大變淡的現象。

簡介

暈色其實自色料進入皮膚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暈色的快慢及嚴重程度與色料承載者的個體膚質、操作時的皮損形式、色料顆粒大小(粒度)及色料注入量都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在不同的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在這裡我就按色料擴散的快慢把它人為地分為瞬時暈色、短期暈色和長期暈色。

瞬時暈色

用紋繡機做過眉部線條或做過手部紋身的朋友或許遇到過這樣的經歷,有時剛做好的線條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就出現了暈染,嚴重的甚至影響到離創口2厘米以外的地方,顏色雖不是很濃但與肉色有明顯的色差。這種暈色在新手身上最容易發生,也基本上只與機子紋刺和黑色液體色料有關,原因是操作者由於擔心上色不好,就開大機子頻率使勁將針往皮膚深處刺,加上手動速度過慢或遲疑停頓,造成大量的液體色料被注入皮膚並融入眾多的微血管(細小血管),隨血液四處亂竄。這種現象對於皮膚薄、毛細血管豐富的個體尤為明顯。

這些進入微血管的色料經過血液的沖刷後,得以留下來的較大的色料顆粒就以不同的半游離的形式停留在微血管里,或附著於血管壁,或卡在血管的細微處,由於這類色料顆粒難以與組織細胞接觸而形成相對牢固的結合體,也沒有受到機械性擠壓而與停留點產生契合,因而其存在形式極不穩定,在受到外力和血流的雙重作用下便會輕易發生位移,並逐漸遠離創口,再加上人體吞噬細胞的吞噬,使原先發生暈染的區域裡的色料顆粒越來越少,直至少到呈現不出色彩。瞬時暈色現象直觀表現為:離創口越近顏色越濃;遠離創口的顏色消失得較快,通常短的幾個月,長的兩三年。

乳狀色料和膏狀色料由於沒有液體色料的流動性和滲透性強,用針片操作時單次出針所攜帶的色料量也非常有限,下針深度通常也不及機子刺入深,因而絕少出現瞬時暈色。

短期暈色

這種暈色是眉部操作中最易發生也是最難克服的現象,它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眉部線條操作。

正常手法下的線條操作一般不會傷及皮下組織,因而不太會出現那種比較誇張的瞬時暈色。但既然是創傷性著色,我們就難以避免損傷真皮層內的微血管和淋巴管。真皮層內的微血管和淋巴管在數量和大小上雖不及皮下組織,但對聚集在此的色料顆粒的物理性質仍然有其自身的破壞力量。與此同時,線條操作完以後,色料顆粒被所在位置的組織細胞所包圍,隨著皮膚組織的自我修復和人體的排異反應,一部分與壞死的細胞一起隨血小板淋巴液等結成痂殼(皮)直接脫離皮膚。創口恢復後,一部分色料顆粒與組織細胞的結合形式依然很脆弱,吞噬細胞的攻擊,體液(包括血液和淋巴液)的沖刷,排異反應的作用等都會不停地對那些脆弱環節造成破壞,這種破壞的結果是——那些不穩定的色料顆粒特別是細小色料顆粒不斷地脫離原位,又不斷地與其它的組織細胞相結合,直至重新構成相對牢固的結合體。這些變化若發生在色塊中央部位可能不足以形成視覺差,但在色塊邊緣,當脫離原位朝色塊周邊擴散的色料顆粒在數量上達到一定的度,暈色就顯現出來了。

針對現階段的眉部主流色料,短期暈色的鼎盛期常在半年之內,由於這些被推至色塊邊緣而造成暈色的色料顆粒大部分屬細小顆粒,是吞噬細胞進攻的首選對象,因而這種暈色消失得也較快,通常自恢復起一年之後就很淡了,有的甚至可以被吸收得乾乾淨淨。

現在的色料比十年前的有了很大的改進,沒有明顯的留紅留藍現象了,這主要是色料顆粒做細做均勻了的緣故,但這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暈色褪色較快。相對於大顆粒色料,小顆粒色料要顯現出相同的色彩,必須加大在皮層內的堆積量。在創口(針孔或切口)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色料顆粒數量大了就會增大不穩定因素,即一部分顆粒因附著不上組織細胞而在組織液里相互擠兌,加上小顆粒色料因體積小質量小的客觀原因,對抗各種破壞力量的能力本身就有限,因此暈色也就在所難免。要避免這種短期暈色現象有幾種方法,1、使用超小顆粒色料使其褪色速度稍快於暈色速度,即色料顆粒還來不及發生位移或正在發生位移時就讓人體吸收掉,時間可控制在半年左右。但後期效果維持時間太短顯然不是我們的初衷,這有點因噎廢食或“因噎喝湯”的意味了,不可取。2、選用中等顆粒的色料,嚴格控制色料注入量和紋刺深度,使暈色速度和褪色速度大體保持一致。這種方法要求客人要有上乘的膚質,操作者要有良好的技術,色料純度高且顆粒均勻,因此運氣成分較大,沒有必然的把握,但做成功的線條通常可清晰地挺兩年以上,繡比飄和紋的成功率高。3、使用大顆粒色料,待五六年後暈色嚴重時洗掉或切眉,問題是雷射難以洗得徹底,萬一不需要切眉又怎么辦?

長期暈色

長期暈色是指發生過程緩慢,持續時間長的暈色現象。長期暈色其實也包含了短期暈色,只不過在短期內擴散的色料顆粒沒有達到顯現的基本量罷了。這種暈色對於從業十年以上的老師傅來說應該都有切身體會,早期的紋眉和前幾年的紅眉毛就是典型。那時眉部色料基本上是大顆粒的、用於紋身的色料,技術水平較高的師傅做出來的活在一兩年內都還比較耐看,但過了三四年就比較糟糕了,五六年以後就基本上看不到線條了。與小顆粒色料的情況相反,大顆粒色料具有體積大質量大的優勢,“著床”服帖,易於與組織細胞形成相對牢固的結合體,對於各種破壞力量有一定的對抗力,不會輕易發生位移,擴散速度緩慢;再者,人體吞噬細胞對這種大顆粒色料已經無可奈何,到了一定的期限後色料顆粒將不會在數量上發生變化了,因而暈色必將一直持續下去,儘管越往後越微弱。

再簡單地說說暈色度。

假定達到紋繡最佳狀態的條件為:承載者個體膚質優良,以最少的刺入數完成操作保證皮損最小,使用中等顆粒深咖啡色色料,色料均勻分布在理想的皮層內,色料注入量適度。以下是在其它項目處於最佳狀態時,某一單項變化對暈色度的影響。

1、 色料顆粒大小(粒度)對暈色度的影響:顆粒越小暈色越快,但被吸收得也越快,顆粒越大暈色越慢,但一旦形成暈色將很難改變既成事實。因此我們需要的是顆粒適度的色料,這是器材商及生產商要解決的問題。

2、 色料注入量對暈色度的影響:色料注入量小則提供用於暈色的量也相應會小,可減輕暈色,但同時顯現的色彩也淡,吞噬細胞也會過快完成“剿滅”而造成快速褪色。

3、 個體膚質對暈色度的影響:皮膚太薄或毛細血管太豐富會加快加深暈色,皮膚太黑需要加大色料注入量才能顯色,這樣也會增加暈色度。

4、 不同手法對暈色度的影響:深層刺法比淺層刺法易暈色,割斷血管淋巴管(紋、飄)易暈色,創口處色料顆粒附著不牢(飄)易暈色。

相關知識

體液:機體含有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和溶解在水裡的各種物質總稱為體液,約占體重的60%。體液可分為兩大部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存在於細胞內的稱為細胞內液,約占體重的40%。存在於細胞外的稱為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存在於組織細胞之間的組織間液(包括淋巴液和腦脊液),約占體重的16%。另一類是血液的血漿(約占體重的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