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無毛,節部膨大。葉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具緣毛,兩面無毛,被褐色小點,有時沿中脈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葉腋具閉花受精花;葉柄長4-8毫米;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頂端截形,具短緣毛,通常托葉鞘內藏有花簇。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3-8厘米,通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間斷;苞片漏斗狀,長2-3毫米,綠色,邊緣膜質,疏生短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稀4裂,綠色,上部白色或淡紅色,被黃褐色透明腺點,花被片橢圓形,長3-3.5毫米;雄蕊6, 稀8, 比花被短;花柱2-3, 柱 頭頭狀。瘦果卵形,長2-3毫米,雙凸鏡狀或具3棱,密被小點,黑褐色,無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水寥適應水漲水落的交替環境,具有“水陸兩生”的特性,是很多大型湖泊濕地如洞庭湖和鄱陽湖的優勢植物群落類型之一。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生河灘、水溝邊、山谷濕地,海拔50-3500米。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歐洲及北美也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消腫解毒、利尿、止痢。古代為常用調味劑。
水寥是湖泊濕地的一種重要群落類型,具有提供棲息地、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此外,水寥全草可以入藥,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提取物還可以用作殺蟲劑等。已有研究表明,利用水寥群落建立人工濕地,對錳等重金屬污染的廢水具有很強的淨化效果。
栽培技術
水寥可用根莖段進行快速繁殖。
野外取材:選取洞庭湖濕地長勢良好的水寥,將地上莖桿收割後,用鑊頭等工具將地下0.1或1或2或3或4或5或7或8或9或10 cm土層的根莖翻出,挑選顏色粉紅且健壯的一年生根莖,裝入編制袋中帶回。剩餘的根莖埋在原地,這些根莖仍能萌發植株,不會對取樣地造成破壞。
挑選根莖段:將從野外採回的根莖用水沖洗乾淨(2或3次)。用剪刀將長根莖剪成3或4或5 cm長的根莖段,保證每個根莖段有一個完整的節間和一個腋芽,腋芽的外側留有1或1.5或2cm的根莖。
浸泡生根粉溶液:將剪好的根莖段投入2 g/L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時,取出備用。生根粉的主要成分為90%的萘乙酸原粉,有一定促進根莖段萌發和幼苗生根的作用。所述的生根粉溶液是將2g生根粉溶解於1L自來水中,即得到2 g/L的生根粉溶液。
苗床播種:將等體積的細沙和泥炭土混勻配製成培養基質,這種基質透氣良好,有利於根莖芽的萌發和生根,並且在移栽時容易挖取植株。將配製好的基質平鋪在苗床上,厚度為9或10或11 cm。將苗床用鏟子劃出約0.8-1.1cm深的播種溝,將選好的根莖段擺放在播種溝內,根莖段之間首尾相連,然後覆土,厚度約為0.5或0.6或0.7或0.8或0.9或1cm。
培養:播種後澆一次透水,此後每天澆一次水,澆水量以保持培養基質濕潤而不積水為宜。澆水時儘量採取噴灑或噴霧,以免造成基質的沖刷和根莖外露。苗床的溫度控制在20或22或24或26°C,如有條件可以將苗床建在溫室或大棚內。光照可採用自然光照條件。5天后芽體開始萌發,2周后萌發率可達90%。萌發後2周幼苗高度可達到10 cm以上,產生6或或7或8片新葉。
移栽:3周后幼苗達到13公分以上,8或9或10片葉,根莖上長出新根,此時可將植株從基質中挖出,移栽到土壤中。挖苗時可連同幼苗根部的基質一起挖出,使根部保持濕潤,並儘快移栽到土壤中。移栽成活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