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胸侏鸚鵡新愛爾蘭亞種

紅胸侏鸚鵡新愛爾蘭亞種

紅胸侏鸚鵡新愛爾蘭亞種,屬脊索動物門,鳥綱 。 分布於新不列顛,新愛爾蘭。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紅胸侏鸚鵡新愛爾蘭亞種是紅胸侏鸚鵡的亞種之一。是世界上最小的鸚鵡,體長約9厘米,體重12~16克。雄鳥體羽大多是綠色,具淺黃紅色至棕橙彩冠,頸背和後枕深藍色,有一藍色領帶圍繞喉嚨下方,胸部兩側藍色,頸部白領,喉嚨和臉頰耳羽淺黃橙色,下體中心淡紅色,尾羽中央藍色,外側尾羽黑藍色,鳥喙基部灰色,眼環粉紅色,眼睛褐色。雌鳥的體羽一般綠色,頭部沒有紅色標記,深藍色冠,額頭、臉頰和胸部兩側淡灰白色,頸背和後枕沒有藍色,眼環灰色。爪和趾長而彎曲,其尾軸羽硬挺,在尾端有凸起狀。
該亞種雄鳥具深褐色頂冠,至中心變為淺黃棕色,臉頰紅橙色,喉嚨、胸部和腹部乳房中心更鮮明,尾下覆羽黃色。雌鳥頂冠紫藍色。

棲息環境

南亞太平洋島嶼的熱帶雨林。

生活習性

善於在樹葉叢中快速攀登,利用其相對身體比例而顯得超大的腳和鳥喙,僵硬的尾羽提供有力的支撐。在自然界的食物主要是地衣、昆蟲、真菌、苔蘚、堅果和漿果,但不知道它們更多的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不列顛,新愛爾蘭。

繁殖方式

侏儒鸚鵡的繁殖方式未知,因為這種小鸚鵡從來沒有被成功捕捉住,更不用說人工飼養繁殖。這與它們特殊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