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紅粘土是由碳酸鹽類岩石或其他富鐵岩石在濕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的,一般呈褐紅色。紅粘土的礦物成分以高嶺土和伊利石、綠泥石為主,並含有蒙脫石或蛭石、雲母、多水高嶺石、三水鋁土礦及少量針鐵礦。紅粘土往往裂隙發育。在地表,裂隙多呈豎向開口的龜裂狀,往下逐漸閉合成網狀;裂隙面光滑,有的有擦痕,裂隙壁常有鐵錳物質浸染。在天然狀態下,紅粘土孔隙比大,多處於飽和狀態,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多呈堅硬、硬塑狀態。故強度比較高、壓縮性比較低。紅粘土具有兩種特殊性質:一是厚度變化很大,而且因為發育較多的網狀裂隙,破壞了土體結構的完整性,促使地下水在土層中活動,降低了土體強度,一般愈往深處土體愈益變軟,因此紅粘土的結構和強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很大的不均勻性;二是通常它有較強的脹縮性,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脹縮災害。有的地區紅粘土浸水膨脹後的體積比在天然含水量狀態下的體積增加15%,膨脹力可達0 18 X 106帕。紅粘土表層常含有機質,下部逐漸過渡到基岩,二者接觸面常成為軟弱結構面;特別是在地勢低洼處常有地下水集聚,使紅粘土呈軟塑和流塑狀態,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大,除了對地基不利外,若處於斜坡L則常沿接觸面發生滑動。此外,岩溶地區的紅粘土常有土洞發育,除影響地基承載力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