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

《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作者洪濤,2008年1月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本書以詮釋學理論為架構,追溯《紅樓夢》由產生到被接受的過程,考察作者、文本、讀者三大關鍵與詮釋活動的關係。

圖書信息

作 者:洪濤
叢 書 名:
出 版 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ISBN:9787501335664
出版時間:2008-01-01
版 次:1
頁 數:35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以詮釋學理論為架構,追溯《紅樓夢》由產生到被接受的過程,考察作者、文本、讀者三大關鍵與詮釋活動的關係。可稱為一部專題性的紅學批判史。全書理論穩固、條理清晰、資料全面、論證充分,思考和討論的都是有關紅學的關鍵問題。作者身居海外,較少受各種非學術因素的影響,因此,持論也似乎更為客觀公允,或有助於當今紅學界的相關研究突出怪圈、回歸正途。

作者簡介

洪濤,原籍福建。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博士。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目前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從事明清小說研究、漢籍外譯研究,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可分為五個系列:《紅樓夢與詮釋方法論》、《紅樓夢英譯評議》、《紅樓夢譯評之研究》、《四大奇書英譯評議》、《四大奇書變容考析》。各系列將陸續結集成書。 翻譯並出版書籍、詞書共三種:《英語文法新解》(香港:朗文出版亞洲有限公司,1995)、《英語文法與表達技巧》(香港:朗文出版亞洲有限公司,1997);與友人合譯《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三版增補本)》(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2005)。

目錄

序言
凡例
第一章 導論
1 引言
2 前賢討論紅學史的模式及其局限
3 本書的研究範疇及取向
4 結語
第二章 《紅樓蘿》作者的身份及其超強的詮釋功能
1 清代關於《紅樓夢》作者的記載及附會
2 遺民著書說的興起
2.1 王夢阮、沈瓶庵的構想
2.2 蔡元培的說法:“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
2.3 鄧狂言與“漢人作者說”的確立
3 《紅樓夢》作者的種族與詮釋的關係
3.1 《紅樓夢》與作者決定論
3.2 新紅學的“旗人作者說”
3.2.1 胡適的研究和詮釋轉向--“奪取”作者,奪取詮釋權
3.2.2 俞平伯封反滿說“民族主義”理論的抨擊
3.2.3 周汝昌對“反滿說”的猛烈攻擊
3.3 索隱派對“旗人作者說”的反應
3.3.1 壽鵬飛和景梅九另立作者
3.3.2 反滿說封自傳說作者論的消解
3.3.3 潘重規:原作者是“石頭”(“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一)
3.3.4 杜世傑:曹雪芹是個化名(“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二)
3.3.5 李知其:曹雪芹是說書人(“消解曹雪芹威脅”行動之三)
3.4 余英時的“調和論”--曹雪芹的“漢族認同感”
4 馬、列紅學家對作者世界觀的超越
4.1 馬、列紅學家論曹雪芹的世界觀
4.2 創作論:馬、列紅學家眼中的曹雪芹“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4.3 作品論:作品自身的客觀效果論
4.4 批評論:不重視作者意圖的批評方法
5 後四十回的作者與作者的分類功能
5.1 俞平伯的“性情說”
5.2 隱含的作者(implied author)及作者的分類功能
6 結語
第三章 《紅樓夢》的文本地位與詮釋問題--貫通論、有機說、優劣論、結構學、探佚學
1 《紅樓夢》程高百廿回本在新紅學以前的穩定地位
2 文本的“貫通”、“內在結構”和“有機說”
2.1 後四十回“續書說”的提出
2.2 俞平伯的“貫通論”與文本地位
2.3 《紅樓夢》的“內在結構”與“有機說”
3 前八十回異文研究的各種問題
3.1 “作者原本”與“作者最後定本”的觀念
3.2 文本的不穩定性與詮釋的關係
3.3 文本的修訂與作者意圖
3.4 文本的殘缺與貫通
3.5 作者本意與文本的地位
3.6 文本的優劣真偽之辨與作者功能觀念
3.6.1 優劣與真偽問題
3.6.2 繁簡二系的關係和作者問題
3.6.3 近年校注本對第六十七回的取捨
4 “獨特的結構學”與無形的文本
5 結語:對文本特徵、結構、探佚等問題的思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