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後更名為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芒康縣城60 公里處,寬30 公里、長80 公里。保護區內緯度高,山高谷深,立體自然景觀十分突出,從海拔2300 米至4448米,不同海拔分布著不同植被,是植物的王國,也是研究動植物的基因庫 。保護區內有三個家族的滇金絲猴,除滇金絲猴以外,還有很多珍稀的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和名貴的藥材,是芒康紅松的故鄉,森林的王國。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距芒康縣城60公里處,1985年確定為自然保護區,1987年至1988年經西藏自治區珍惜野生動物考察隊考察,確認為當地百姓稱之為“準察”的滇金絲猴是世界瀕臨滅絕長類,1992年被西藏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11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以紅拉山為主,寬30公里,長80公里, 森林覆蓋面積達70%一80%,芒康境內現有滇金絲猴570——580隻,每群在100隻左右。紅拉山立體氣候明顯,分布著高山棟、高山柳、紅柳、白柳、山楊、高山松、雲松等珍貴林木。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國家為保護稀有野生動物,在紅拉山設立自然保護區,這裡不僅有藏金絲猴、小青猴,還有雲南黃蓮、瀾滄黃杉、油麥、卡杉、紅豆杉,已具備森林公園規模,可供遊人觀光遊玩,又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數十種不同色彩的杜鵑花使人眼花繚亂,“一山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把遊人帶入“一年有四季”的記憶中,只有在這裡才會真正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特別是罕見的黃杜鵑花更加迷人,更讓人嘆為觀止,留連忘返。

地理位置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原是紅拉山自然保護區)位於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境內,芒康縣城60公里處,國道214線貫穿其中。地理坐標為東經98o20′~98o59′,北緯28o48′~29o40′之間,屬於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1853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87090公頃,緩衝區面積為45770公頃,實驗區面積為52440公頃。保護區包括曲孜卡鄉的小昌都、徐中鄉的比拉卡、卡拉、那弟貢、瑪龍普、重重普等地,寬30公里、長80公里的寧靜山一帶的山林。

自然環境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芒康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芒康山一帶,南鄰滇西北的雲嶺山脈,海拔3500-4500米,巍巍橫斷山脈,縱橫南北。著名的瀾滄江、怒江、金沙江等大河奔騰於深山峽谷中。奇特的山水融入獨特的高原氣候,則更顯得風格迥異。由於這一帶地形複雜,海拔高度差異明顯,山高、谷深、水急,自然景色呈明顯的垂直地帶規律。從海拔2300米至4448米,沿214國道線,可飽覽“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自然景觀,不同海拔分布著不同植被,是植物的王國,也是研究動植物的基因庫。

氣候特徵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氣候溫涼,森林植被保存較好,除陽坡有較大面積高山櫟灌以外,陰坡及眾多支溝中都生長著原始的雲杉和冷杉林,並混生有落葉松與大葉杜鵑。從自然保護區紅拉山景區向西遠眺可觀覽藏區著名的達美擁雪山,還能俯瞰神奇壯麗的瀾滄江大峽谷沿線的奇、驚、幽景觀。保護區地形特徵是相對高差大、緯度較低、強烈深切、地形破碎。山高、谷狹、坡陡,裸露岩石與山底原始森林交叉鑲嵌是保護區最為典型的地貌特點。保護區海拔3500~4500米,受西南季風影響,冬季氣候溫暖、晴朗和乾燥;夏季,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季風暖濕氣流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暖濕氣流相遇,在此形成降水。年降水和溫度的分布極不均勻,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點。

自然資源

植被資源

保護區立體氣候明顯,森林植被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70%~80%,森林類型有闊葉林、針闊混成林、高山草甸等,分布著雲南紅豆杉、油麥吊雲杉、雲杉、冷杉、紅松、雪松、高山松、高山棟、高山柳、紅柳、白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79科235屬447種,其中蕨類植物4科4屬4種;還有種子植物231屬,其中裸子植物4科7屬14種,被子植物71科224屬429種。按資源用途分,區內有經濟植物69科130屬157種,其中藥用植物52科107屬132種。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名貴的藥材主要有冬蟲夏草、知母、貝母、大黃、胡黃連、紅景天、當歸、黨參、三七等。名藏藥珍珠七十丸、二十丸、常覺等飲譽藏東,馳名區內外。 紅松

紅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屬的常綠喬木,為中國重要的珍貴用材樹種。紅松是中國東北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天然林中主要的森林組成樹種,也是目前東北各地分布較廣的主要造林綠化樹種之一。

雲南紅豆杉

其它俗名:紫杉、神木,紅豆杉屬紅豆杉科。雲南紅豆杉是中國4種紅豆杉之一,是以雲南為中心分布區的地方特有種,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騰衝縣,滇西北的中甸、麗江、維西一帶。

雲南紅豆杉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雌雄異株。常生於海拔2000—3500米的亞熱帶山地。生境在蔭坡、半蔭坡的中山、亞高山緩坡、溝谷、溪流兩岸暗針葉林、中山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中散生或塊狀生長,常成為下層喬木。其材質優良,可用於建築、家具、器具等,其提取物紫杉醇有抗癌作用。

動物資源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的綠尾虹雉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的綠尾虹雉

保護區內除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同大熊貓一樣的珍貴的靈長目類動物滇金絲猴外,已發現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0種,其中有雲豹、雪豹、斑尾榛雞、綠尾虹雉等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12種;及小熊貓、猞猁、馬來熊、藏馬雞、鸚鵡、禿鷹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48種。區內其它珍貴動物還有蘇門羚、林麝、岩羊、白腹錦雞等。野生動物藥材有麝香、鹿茸、牛黃、雪蛙等。

自然保護區位於橫斷山脈中部。南北走向的山脈,由於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造成氣候、土壤和森林植被類型的多樣性,為野生動物擴展提供了通道,使保護區內蘊育了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包括珍稀瀕危物種滇金絲猴等。區內有脊椎動物19目39科158種,其中兩棲爬行類2目4科6種;鳥類11目21科95種;哺乳動物6目14科57種。

滇金絲猴

保護區內有三個家族的滇金絲猴。滇金絲猴與大熊貓幾乎同樣珍貴,是堪稱第二國寶的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金絲猴屬共有4個亞種:越南金絲猴、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均被列為世界瀕危動物的紅色名單中。據統計,保護區內有三個家族的滇金絲猴,以滇藏公路214線為分界線,可分為兩個片區。西指小昌都境內紅拉山的一個家族,東指徐中鄉的比拉卡、卡拉、那弟貢、瑪龍普、重重普等地的兩個家族。1985年以來,芒康縣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護措施,加上當地百姓保護意識的提高,即將滅絕的滇金絲猴在芒康得到了有力的保護,該保護區的滇金絲猴已從1992年底的50隻左右發展到二十世紀末的650—750隻左右,每群在100隻左右。呈島嶼狀分布。春秋、春初、春末,走入紅拉山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中常能看到滇金絲猴覓食的喜人景象。

綠尾虹雉

別名貝母雞,屬於雞形目雉科,拉丁學名LophophorusIhuysii,英文名ChineseMonalPheasant。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平時喜結成小群,在海拔4000~5000米高的高山草甸,灌叢或裸岩地區活動。冬季遷到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主要以植物的細根和球莖為食物。因嗜吃貝母的球莖,故又名“貝母雞”。中國特產種。分布在青海東南部,四川西部定興、康定、汝川、平武以及甘肅交縣迭部,舟曲等地。為留鳥。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斑尾榛雞

別名花尾飛龍、飛龍,屬於雞形目松雞科,拉丁學名Tetrastessewerzowi,英文名HazelGrouse。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長約36厘米,體重0.4~0.6公斤。上體栗色,具明顯的黑色橫斑。頭頂和枕部深栗色,雜以黑灰色點斑。頦、喉黑色,周緣為白色。胸部栗色,向後漸淡而近白色,整個下體均具明顯的黑色橫帶。外側尾羽黑褐色,上具許多白色橫斑,末端白色,中央一對尾羽栗棕色,布有7~8條黑色與棕白色相間的不規則橫帶。棲于海拔3200~3800米的高山針闊混交林及灌叢地帶。以植物種子為主食,兼食昆蟲。中國的特產種。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的局部山區。為留鳥。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嘎托鎮嘎托村。

門票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紅拉山自然保護區

景區分類: 自然保護區搜尋同類景區

開放時間: 自然景區,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6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