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1.9萬,以漢族為主,土族占總人口的21%,還有藏族、回族。總面積180.2平方千米。紅崖子溝鄉政府駐上寨,轄白馬、小寨、下寨、星家、站家、上寨、擔水路、蔡家、老幼、張家、馬圈、西山、流水溝、蘆草溝、加克、大莊廓、小紅溝17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上寨鄉、白馬鄉,1952年設紅崖子溝區,1957年撤區設立巴洪、太原、白馬鄉,1958年與巴洪、太源、松多等鄉合併成立紅崖子溝公社,1960年歸西寧市平安區,1962年歸屬互助縣,1983年改設紅崖子溝鄉。
紅崖子溝鄉盛產青稞、小麥、蠶豆、豌豆、油菜、洋芋等多種農產品。該鄉白馬寺村有座白馬寺,寺院建在紅崖子溝溝口東側的半崖上,總面積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於半山崖的經堂、僧舍、石窟、金剛佛像、和大佛塔組成。隔湟水河與平安鎮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過。是互助縣旅遊景區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遊景點。白馬寺始建於公元十世紀末(藏傳佛教後弘期),又名金剛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剛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語稱“瑪藏觀”,195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互助縣下沙溝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坐落在紅崖子溝鄉境內,總面積209hm2。該園區水土流失特徵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第四副區及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具有典型的較強的代表性。為湟水流域乃至青海省水土保持工作起到試驗、示範作用。已初步具備了水土保持科普、示範功能,為本類型區提供了科研和實習條件,為當地中小學生科普教育提供了教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