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蛤蜊節

紅島蛤蜊節

紅島蛤蜊節極大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娛樂生活,有力提高了紅島知名度,實現了全街道財政、村集體和村民的同步增收。其中,以紅島休閒漁村、黃瀾海韻苑、紅島垂釣園為依託的南部生態休閒組團,突出趕海、垂釣、休閒、娛樂等參與性較強的“海文化”主題活動;以韓家民俗村和青雲宮為主要景區的北部民俗組團,以展現民俗風貌、體驗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以華強方特夢幻王國為主打園區的中部科技文化組團,涵蓋現代科技、科學幻想、主題表演等多個方面。

菲律賓蛤仔

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貝類研究專家 張國范教授介紹, 紅島蛤蜊屬於 膠州灣雜色蛤,學名 菲律賓蛤仔( 馬尼拉蛤仔)。 膠州灣雜色蛤並不是真正的雜色蛤,真正的雜色蛤雖與膠州灣雜色蛤形態上相似,但口味較差,主要生長在 福建 平潭縣以南的灘涂上,而正宗的膠州灣雜色蛤則生長在 東亞及東北亞的灘涂上。《黃渤海的軟體動物》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其習性及分布情況:“垂直分布,從潮間帶至10米深的海底都有棲息。在黃渤海沿海分布較廣,向南可至 廣東 雷州半島……”

關於“ 菲律賓蛤仔”這一學名的由來,民間曾有不少版本,其中流傳較為廣泛的一種是:1918年, 日本人第一次侵占 青島的時候在 棧橋東面的海域撒下一片蛤蜊育苗,從此,這種精靈就在 島城生活中不可或缺———對此, 張國范教授做了糾正,他說之所以取名“菲律賓蛤仔”,完全是學術上的原因,當初蛤蜊標本是在菲律賓海域取的,由此得名。

溯源蛤蜊文化

吃蛤蜊,可以溯源到我國的古代。據《周禮·天官》記載,古代的蛤是和魚、螺等一起加工成祭品供 周天子用來祭祀祖先的,同時也供周朝宮廷內食用。 南北朝年間,海洋漁業得到較大發展,人們吃蛤蜊的方法也多了起來。1400年前,北魏 賈思勰寫了一本很有價值的農書叫《 齊民要術》,其中的烤蛤蜊一段,特別講究調味、注重火候、注重原汁原味等。因為製作得法,美味適口,許多人以此為嗜品。據《南史·王弘傳》中說:“不知許事,且食蛤蜊。”———嗜蛤蜊者達到了如醉如痴的境地。

到了唐宋,記載食用蛤蜊的史料更多了,食用方法也日趨完善,各具特色。《物類相感志》中記有醃蛤蜊法,書中說:“醃蛤蜊以爐灰入鹽,鹹之味好,且不開口,要即熟則在日中曬。”《杜陽雜編》記載了 唐文宗食蛤蜊的故事,宋朝 沈括的《 夢溪筆談》還記錄了吃蛤蜊的大笑話。

唐宋年間的書籍中,不僅有蛤蜊的一般食法,還記錄了蛤蜊進入食譜的許多內容。宋《夢梁錄》中有“ 酒雞蛤蜊”、“蛤蜊 淡菜”、“米脯鮮蛤”等,可惜有名無譜,後人不知其做法。唐宋後,蛤蜊更加普及,食用者也較前增多,而且譜子詳細。 比如,元朝《雲林堂飲食制度制》一書記錄了生吃蛤蜊的妙法,“用蛤蜊洗淨,生擘開,留漿別器中,利去蛤蜊泥沙,批破,水洗淨,留洗水,再用溫湯洗,次用蔥絲或桔絲少許, 拌蛤蜊肉,勻排碗中,以前漿及二次洗水湯澄清去腳,入蔥、椒、酒調利,入汁澆供,甚妙。”除此,還有用蛤蜊肉製作 蛤蜊醬的記錄,想必可以與“ 蝦醬”媲美。

清朝年間的書籍,記錄蛤蜊食譜尤其繁多, 袁枚《 隨園食單》中有 韭菜炒蛤蜊肉及制湯的記述:“剝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為湯亦可,起遲便枯。”主要強調要掌握火候;清朝的著名漢學家郝懿行在《記海錯》中不僅記述了“熱酒蛤蜊”的吃法,而且對蛤蜊進行了考證。

明代 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用“蛤類之利於人者,故名。”來解釋“蛤蜊”名字的由來。的確如此,蛤蜊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美味廉價 海鮮食品。科學測定,每百克蛤蜊肉的曬乾製品中,蛋白質的含量高達51.3克,脂肪6.4克,碳水化合物21.7克,灰分7.9克,並含有278毫克鈣、758毫克磷、264毫克鐵及一定量的維生素 A、 B1、 B2和煙酸等。其中蛋白質的含量在同類海產品中名列前茅。因此,自古以來,除了食用,蛤蜊還被廣泛地套用於醫藥。宋朝掌禹錫在《嘉祐本草》中對蛤蜊的醫療作用作了詳細全面的總結,他說蛤蜊肉具有“潤五臟、止消痛、開胃、治老癖、為寒熱、婦人血塊”等功用,並說“宜煮食之”。蛤蜊殼也是良藥,可用於“清熱利濕、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利小便、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在古代,個體較大的蛤稱為蜃,小一點的才叫蛤,亦稱作蠣,傳說蜃與蛤都是由飛鳥變化而來的。《國語·晉語》中說:“雀入海為蛤,雉入淮為蜃。”應了這個美好的傳說,蛤蜊確實為我們的味覺帶來了飛翔的快感,也為這個城市帶來了別樣的文化註解。

紅島蛤蜊節

紅島蛤蜊節一瞥紅島蛤蜊節一瞥

2004年城陽區舉辦了首屆青島紅島蛤蜊節,組織開展了包括文藝演出、健身休閒、經貿洽談等多種活動,吸引遊客7萬餘人,增加農民收入近1000餘萬元;有來自國內外的50餘家企業前來洽談業務,已與10餘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契約金額達1200萬美元。

紅島歷史悠久,膠州灣地區近千年的移風易俗都可以在這裡得到印證,也是青島最早的製鹽業發源地,代表景區就是韓家民俗村。韓家民俗村於2004年開始建設,投資1.2億元,建於原紅島古鹽場和古漁場遺址之上,歷時7年的修建完善,蛤蜊節期間,韓家民俗村將掀開神秘面紗對外納客。目前,景區新建成國學講堂、鹽宗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娘娘殿、商業古街等20餘處新景觀,走進景區,儼然置身數百年前的漁鹽古鎮,這裡是一處集旅遊度假、園林景致觀光、民俗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此外,作為傳統道教聖地的青雲宮,因龍母傳說而得名,歷史悠久、香火很盛,每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五至二十九為一年一度的廟會。蛤蜊節期間,也將免費對外開放。

紅島街道辦工作人員說,依託五大景區,紅島將構建“南北中”三大組團。其中,以紅島休閒漁村、黃瀾海韻苑、紅島垂釣園為依託的南部生態休閒組團,突出趕海、垂釣、休閒、娛樂等參與性較強的“海文化”主題活動;以韓家民俗村和青雲宮為主要景區的北部民俗組團,以展現民俗風貌、體驗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以華強方特夢幻王國為主打園區的中部科技文化組團,涵蓋現代科技、科學幻想、主題表演等多個方面。

紅島蛤蜊節極大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娛樂生活,有力提高了紅島知名度,實現了全街道財政、村集體和村民的同步增收。

交通提示

公交:遊客可乘坐902路公車,自 惜福鎮後金經正陽路到 紅島;乘坐924路,自上馬經紅島肖家至韓家民俗村;乘坐925路,自上馬經紅島肖家至方特夢幻王國;乘坐761路,自 青島市政府至紅島肖家。

自駕:市內方向的遊客,可經環 膠州灣高速到 紅島口下南行,或經海灣大橋到紅島;城陽方向的遊客,可經正陽路到達紅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