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2006年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以來,紅堰村立足村情,按照“結構調整奠基礎,科技示範強新村”的發展思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精選產業發展項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村莊整治力度,推動鄉風文明建設。2007年被省科技廳選定為科技示範基地後,紅堰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既有了面的推廣、更有了質的提升。桃、李、梨等經果林滿山,食用菌、大蒜、甜糯玉米、禮品西瓜等特色農業效益明顯,科技強村步伐不斷加快。自2006年初被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後,紅堰村按照“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通過廣泛徵求意見,經過反覆論證,精心組織制定切實可行的《紅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年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內容涵蓋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確立了以科技項目為抓手推進新農村建設、改變全村整體面貌、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差距的建設目標,為全村今後幾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了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發動民眾自覺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該村以召開村組幹部會議、黨員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出專欄、貼標語、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發動民眾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發揮民眾主體作用。
經濟發展
紅堰村緊緊抓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條主線,通過合作社帶動種的方式,將食用菌種植作為該村的主導產業進 行培育和發展,全村的食用菌種植戶由原來2個村民組的2戶發展到80戶。特別是2007年在新農村建設項目支持下,新建了食用菌種植大棚15個共3000平方米,承包給種植大戶張志進行香菇、金針菇等大棚育種和栽培,不僅解決當地20人的勞動就業,而且對指導和提高農民食用菌種植技術起著示範帶頭作用,15個大棚年創收可達50-60萬元。該村還組織全村種植食用菌的農戶成立了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促進全村食用菌生產發展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路子發揮積極作用。僅食用菌生產一項,2006年全村農民就增加純收入105萬元,2007年增加純收入達131萬元。紅堰村先後建成楊梅、李子、花椒基地150畝,大仙桃基地20畝,艷紅桃基地20畝,目前已開始掛果;在邵家灣建起板栗、沙梨、枇杷、石榴、銀杏、速生楊等10餘個品種年育苗300餘萬株的苗圃基地1個,建大棚蔬菜基地4000平方米,調整種植業、發展產業項目,改變過去單一的種植模式,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為紅堰村走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設施建設
為了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環境。全村九個組水、電、路、訊、廣播、電視已通,302戶村民飲用上了安全水,建有沼氣池195口,配套改廚、改廁、改圈195戶,改房30000平方米,硬化通村公路1500米、聯組道路1920米、串 戶路700米,改造院壩15000平方米,新建山塘2個3000立方米,建垃圾池100口,庭院綠化100戶,全村村民居住條件和周邊環境得到改善,基本實現了村內道路水泥化、農民住宅磚混化、房前屋後綠化、村里村外淨化、整體環境美化、村容村貌亮化的目標,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通過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建設,紅堰村擁有兩條3公里長的灌渠設施自西向東橫穿全村;有302戶村民飲用上了安全水;建有沼氣池195口,另外新建的100口精品沼氣池正在施工之中;實現改房面積達3萬平方米;建成了50平方米文化室、20平方米衛生室、12平方米獸醫室和占地15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新修和改造通村公路1500米、通組幹道1920米和串戶路700米,並全面實現水泥硬化;實現院落水泥硬化面積1500平方米。該村通過實施“六通、五改、五建”為重點的工程項目建設和大力開展“整髒治亂”工作,農村居住條件和周邊環境得到改善,基本實現了村組道路硬化、農民住宅磚混化、房前屋後綠化、村內村外淨化、整體環境美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