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漢伯格

"

簡介

約翰漢博格1917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艾斯佩頓(Ishpeden)鎮,1942年獲加里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化學博士學位,1944年成為該校的教職員,開始在加大輻射實驗室(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前身)從事天然放射性元素研究,之後很快轉入人造放射性元素合成研究。1947年參與“曼哈頓計畫”(ManhattanProject),並擔任部門負責人。1951年返回伯克利,成為終身教授。1954年至1962年任勞倫斯·伯克利國立實驗室(LBL)副所長。1963年至1966年兼任加大伯克利分校校長。1966起,擔任了長達10年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主席(在甘迺迪、詹森和尼克森三屆總統任期內)。1976年又返回伯克利擔任LBL副所長並繼續從事合成超重元素的工作,直至去世。生前他還作為政府的科技顧問,受聘於10位美國總統(從羅斯福到布希)。在長達60年的工作中,漢博格在核科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發現了釷、鏷、鈾、鎿、鈽在周期表中的錯位現象,於1944年提出著名的“錒系概念”,認為重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合成的超鈾元素形成了新的過渡系即“錒系”(5f系),它類似於稀土系列的“鑭系”(4f系),進而修改了當時的元素周期表版本。這一概念為成功地分離超鈾元素提供了理論依據,並對預言新元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具有重要價值。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中,核化學和核物理學家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發現了20種超鈾元素(93~112號元素),漢博格領導或參與發現了其中10種元素(94~102號和106號),使周期表中的元素擴展了將近20%,充分證實了“錒系理論”的正確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