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約翰·麥凱恩三世(John Sidney McCain III,1936年8月29日—2018年8月25日),男,美屬巴拿馬運河區人,美國政治家、共和黨重量級人物,曾任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屬於黨內的“溫和派”,曾於2008年參選過美國總統。 麥凱恩的父親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Jr.)和祖父老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Sr.)皆曾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並共同成為編號DDG-56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席德尼·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的冠名緣由。麥凱恩在維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德里亞聖公會中學和安那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接受教育。他接著擔任海軍的飛行員,在越戰執行戰鬥任務,被俘並拘禁了長達五年半的時間,也使他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獲釋回國後,麥凱恩在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第一選區的聯邦眾議員,並在1986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目前已經連任至第四屆參議員任期。2000年,麥凱恩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曾經角逐共和黨的提名,但被喬治·沃克·布希擊敗。2007年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並在初選中迅速擊敗黨內對手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終在與民主黨的歐巴馬參議員的對決中落敗。 2018年8月25日,美國共和黨籍國會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因腦腫瘤去世,享年81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1965年的麥凱恩三世(右) 1965年的麥凱恩三世(右)

約翰·麥凱恩生於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一個名為“Coco Solo”的美國海軍基地。儘管生於美國境外,他的雙親皆為美國公民、並且在出生時皆已取得公民籍,這代表麥凱恩仍有資格參選總統。 他的祖父曾在1945年二戰的沖繩島戰役中指揮海軍飛行隊。他的母親為蘿伯塔·萊特(1912年生)。麥凱恩就讀了位於亞歷山德里亞的聖公會中學(Episcopal High School)並且於1954年畢業。在那年秋天,如同祖父和父親選擇的道路,麥凱恩進入了美國海軍學院就讀,並且在1958年畢業。在1965年,麥凱恩與一名來自費城的女模特兒卡羅·西普結婚,不過兩人後來在1980年4月2日離婚。

軍事生涯

在從安那波利斯畢業後,麥凱恩先後前往位於佛羅里達州彭薩克拉(Pensacola)以及德州的柯柏斯克里斯提(Corpus Christi)的海軍飛行基地接受訓練,在柯柏斯克里斯提的一次練習飛行中麥凱恩的飛機發生意外墜落至柯柏斯克里斯提灣,但麥凱恩僥倖逃生只受到了輕傷。最後他終於畢業,並且進入海軍的輕型攻擊部隊。

越戰生涯

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麥凱恩在1967年7月29日又一次死裡逃生。當時美國海軍的佛瑞斯塔號航空母艦(CV-59)正駛離越南海岸準備發起攻擊行動,一架停在甲板上的F-4幽靈式戰鬥機]掛載的火箭突然意外發射,擊中了麥凱恩所駕駛、正準備起飛的A-4E天鷹式攻擊機。撞擊力量擊破了天鷹攻擊機的油箱,造成燃油開始泄漏,兩枚機載的炸彈也掉了下來。麥凱恩爬出了駕駛艙,跳離正在燃燒中的航空母艦甲板,緊接著就在意外發生的90秒後,掉落的炸彈在飛機底部爆炸。麥凱恩的腿部和胸部都被彈片擊中,但仍僥倖逃過一劫。爆炸和接踵而來的大火造成艦上134名水手罹難,62人受傷,摧毀了至少20架飛機,並差點造成航艦沉沒。

在佛瑞斯塔號事故後,麥凱恩加入了海軍VA-163“聖徒”飛行中隊,在1966年10月26日被分派至人手短缺的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CV-34)。但在麥凱恩到達前不久,閃光彈走火造成航艦甲板起火,造成44人死亡,包括了24名飛行員在內。聖徒中隊是越戰中陣亡率最高的飛行中隊。

1973年尼克森總統接見麥凱恩三世 1973年尼克森總統接見麥凱恩三世

在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駕駛的A-4天鷹式攻擊機被一枚北越的防空飛彈擊落,墜毀在白竹湖(Truc Bach)附近,在彈射出飛機時他還摔斷了雙臂和一條腿。在他逐漸恢復意識後,發現自己已被一大群越共包圍,不斷對他吐口水和踢踹,還扯掉了麥凱恩的飛行員服裝。他被北越士兵抓去拷問,拷問過程中還用刺刀戳擊他的左腳和鼠蹊部,他的肩膀也被步槍槍托所擊碎。接著麥凱恩被轉移至華盧監禁所(Hoa Lo)—也就是被美軍俘虜們戲稱為“河內希爾頓”的地方。

當麥凱恩抵達河內希爾頓後,他被監禁於一間小囚房裡,並且每天都會被審訊。由於麥凱恩拒絕向北越提供任何的情報,他經常被拷打至失去意識為止。當北越人發現麥凱恩的父親是美軍太平洋指揮總部(CINCPAC)的總指揮官—所有美軍在越南的部隊的指揮官時,北越人給了麥凱恩被釋放回國的機會,但他斷然拒絕了交換條件。

有一次在經過嚴厲而殘忍的拷打後,當麥凱恩的手臂已被打到抬不起來時,他被迫簽下一份由越南文寫成的反美宣傳檔案。依據麥凱恩的說法,誤簽這份檔案是他身為戰俘的數年裡最感到後悔的一件事。不過在麥凱恩簽下檔案後,北越人覺得這份檔案不夠好而沒有使用,試著強迫他簽下第二份聲明,這次麥凱恩拒絕了。由於不斷拒絕北越的要求,麥凱恩每周固定都要被拷打兩到三次。

1974年 1974年

麥凱恩在北越當了五年半的戰俘,大多數時間都被拘禁於臭名昭彰的河內希爾頓,最後他終於在1973年被釋放。由於最初拒絕北越提供的特殊釋放的機會,麥凱恩被額外拘禁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在被釋放後不久麥凱恩重新返回崗位,成為海軍VA-174“地獄剃刀”飛行中隊的指揮官:一支駐紮在東海岸、配備 A-7海盜式攻擊機的海軍訓練中隊。在1976年他成為美國海軍在參議院的聯絡官。他在1981年以上校的軍階自海軍退休。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他總共取得一枚銀星獎章、一枚銅星獎章、一枚功勳勳章(Legion of Merit)、一枚紫心勳章、以及一枚飛行十字勳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

麥凱恩是美國參議院裡五名越戰老兵之一,另外有內布拉斯加州的共和黨議員查克·哈格爾、以及麻薩諸塞州的民主黨議員約翰·克里等。

政治生涯

1987年與里根總統 1987年與里根總統

在1981年麥凱恩與辛蒂·亨絲莉結婚,並且遷徙至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他在那裡替岳父經營的百威啤酒代理分銷公司工作,在那裡他也開始得到當地商業團體的政治支持。當亞利桑那州任職最久的共和黨眾議員約翰·雅各·羅德(John Jacob Rhodes)宣布退休時,麥凱恩宣布將角逐以共和黨籍參選1982年的眾議員選舉,最後成功當選。在1986年,順應共和黨參議員巴里·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的退休,麥凱恩也成功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接替他的參議員職位。

生平事跡

11/05/2008 :美國總統大選中落敗,其對手 巴拉克-歐巴馬 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

1981年照片 1981年照片

01/22/2008 :聲明參議員麥凱恩對美國1200名中印度醫療改善法修訂的2007年。

09/06/2007 :聯邦參議員馬侃的聲明對獨立委員會,對安全部隊的伊拉克報告。

08/02/2007 :聲明參議員麥凱恩對公民自由的國家兒童健康保險。

07/25/2007 :聯邦參議員馬侃聲明的通過受傷的勇士行為,並加薪給部隊。

07/17/2007 :聯邦參議員馬侃針對全國代表大會的美國基督徒為以色列。

07/04/2007 :參議員麥凱恩在伊拉克駐軍之後說這番話的一個獨立日重新入伍和入籍儀式。

總統競選

2000年總統提名

在1997年,時代雜誌將麥凱恩列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25人”。麥凱恩在1999年所寫的回憶錄《將門虎子》(Faith of My Fathers)成為了最暢銷書,這也促漲了他的總統選舉聲勢。麥凱恩跳過了在愛荷華州的共和黨初選,專注於贏得新罕布夏州的初選。在訪問至一個城鎮時他發表了10分鐘的演講(主題為競選改革議題),接著宣布他將會留在那裡回答每一個人的問題。他在新罕布夏州逗留了200多個地點,幾乎走遍新罕布夏州的每一個鎮,試圖以這種“零售政治”的宣傳方式戰勝布希的家族名聲。最後他以49-30的票數贏得新罕布夏州初選,瞬間成為時下知名人物。分析家預言若是麥凱恩在南卡羅來納州獲勝,他將會擁有無可抵擋的獲勝氣勢。然而,麥凱恩輸掉了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使得布希重振選舉氣勢。分析將麥凱恩在南卡羅來納州落敗歸咎於布希動員了該州的福音派選民,同時麥凱恩的選戰策略有失誤,將布希的誠實與時任總統柯林頓做比較的競選廣告給選民的感覺過於負面。雙方均指責對方有攻軒行為。據傳布希陣營還發起了一次虛假的電話民意調查以抹黑麥凱恩,鎖定南方的保守派共和黨選民為目標,在電話中質問選民是否支持麥凱恩,如果他與黑人婦女有混血私生女。麥凱恩實際上的確從孟加拉領養了一個女兒。這種抹黑論調在布希的選戰助手卡爾·羅夫(Karl Rove)所著的Bush's Brain一書里也出現過。除此之外,保守派的評論家Rush Limbaugh也表態支持布希的選戰。

在南卡羅來納州被擊敗後,麥凱恩再也沒有恢復最初的氣勢,雖然他後來仍贏得了密西根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初選。不過,麥凱恩在維吉尼亞州的一次演講中犯下了致命的錯誤;在演講中麥凱恩批評了右派的福音教派名人如Pat Robertson和Jerry Falwell,這個錯誤最終使他失去了贏得密西根州初選所能帶來的氣勢。麥凱恩接著在維吉尼亞州的初選中落敗,並在隔周密集的初選日裡連續輸掉13個州里的9個州。麥凱恩的失敗被認為是因為他的錯誤發言所導致,尤其是他之前曾錯誤指控布希有反天主教傾向。同時也是因為他錯誤的批評了右派宗教人士。麥凱恩還被批評曾經稱呼那些俘虜他的越南人為“gooks”(對亞裔人士的貶稱),最初麥凱恩堅持使用這一詞是正確的,在遭遇沉重批評後,麥凱恩才終於願意對此道歉。由於道歉的遲緩,這起事件也激起了亞裔美國人的憤怒。麥凱恩之後仍贏得了幾個州的初選(麻薩諸塞州、羅德島州、康乃迪克州和佛蒙特州),但最後仍無法與布希相較量。

2004年總統選舉

麥凱恩在200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里公開支持布希。自從2001年911襲擊事件以來,他經常讚美布希在反恐戰爭中的領導能力。麥凱恩的老友和同僚、也是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約翰·克里據傳還曾邀請麥凱恩擔任他的競選搭檔。不過,麥凱恩在選戰中一直站在布希陣營一邊,但在快艇老兵事件中,他說對凱利的服役紀錄的攻擊是“不誠實而且可恥的。”

2008年總統選戰

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約翰·麥凱恩[美國2008年總統候選人]

在2006年的期中選舉後,麥凱恩組成了一支研究小組,考察2008年參選總統的可能性。2007年2月28日他宣布角逐2008年美國總統職位。

如果麥凱恩在2008年的選舉中獲勝,他將成為美國史上依據就任時間計算第二年長的總統,72歲的年紀超過了1980年以68歲高齡就任總統的羅納德·威爾遜·里根。麥凱恩也否認了有關他的年齡和健康狀況的疑慮(2000年罹患皮膚癌),在2005年時宣稱他的健康狀況“非常良好”。

2008年美國大選初選拉開帷幕兩個月來,共和黨一開始不被人看好的約翰·麥凱恩在贏得德克薩斯州初選之後,已經得到1191張選票,穩獲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現已提前鎖定了黨內候選人的地位,並將在11月角逐白宮寶座。而民主黨兩位超級明星式的人物—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總統柯林頓的妻子、60歲的希拉蕊·柯林頓和伊利諾州的非裔聯邦參議員、47歲的貝拉克·歐巴馬至今難分勝負。據估計,如果沒有人主動退選,希拉蕊和歐巴馬之間的膠著狀態,恐怕持續到6月份民主黨的預選結束都無法分出勝負。

麥凱恩在2008年的選舉中占有的許多優勢包括他是全國知名的政治人物、曾發起許多主要的遊說案和競選資金改革法案、並且帶頭揭發了阿布拉莫夫醜聞、服役記錄(包括了曾經身為戰俘的紀錄)、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也曾大顯鋒頭(贏得了共和黨新罕布夏州初選)、廣泛的募款管道和能力、2004年的總統選舉里大力協助了布希總統、及對中間選民的巨大感召力。麥凱恩對民主黨選民也有一定吸引力,例如有報導約翰·凱利曾邀請他擔任2004年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在2007年1月進行的一次民調中,他的支持度僅落後赫拉蕊·柯林頓一個百分點。在2006年的期中選舉里,麥凱恩參與了共和黨的346場競選集會、募集超過50萬元選舉資金。他還捐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給聯邦、州、和地方共和黨人士。

在2006年5月,麥凱恩發表了福音教派牧師Jerry Falwell所創立的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的開學演講。在2000年選戰中他批評Falwell是“狹隘的特工”,媒體對此進行大幅報導,麥凱恩宣稱他永遠不會收回這個指稱。在大學開幕典禮上他也解釋了參與2008年總統選舉的可能性、以及他與Falwell之間的關係,稱他們兩人已經討論過相同的價值觀了。

不過,在2006年12月,麥凱恩推行了一項名為“停止在線上剝削我們孩子”的法案,將會規定上百萬個商業網站和個人部落格必須申報他們所刊載的違法圖片或影片,否則將會被處以1,000元的罰款。這個法案將會影響所有大量的社交網站,而且並沒有明確定義審查的範圍和程度。一般推測這樣的法案將會激起許多線上網站用戶的反彈,並且對麥凱恩的2008年選戰有相當的負面影響。

在2008年7月24日胡朋申民意調查報告,麥凱恩以41%落後於民主黨總統候遠提名人歐巴馬的45%。2008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報告上謂可能最大原因是,美國民意認為無意留在伊拉克繼續打去,並且美國經濟越來越差。

獲獎經歷

2005年9月28日,艾森豪協會(The Eisenhower Institute)頒給了麥凱恩艾森豪領導獎。這個獎是為了表揚那些在生涯中達成了德懷特·艾森豪的正直和領導能力成就的個人。

2004年12月麥凱恩成為了愛爾蘭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的所屬的哲學學會(Philosophical Society)的榮譽會員。

*2006年12月5日美國的猶太國家安全事務研究所(Jewish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頒給麥凱恩一枚亨利·傑克遜傑出服務獎。

個人著作

* Character Is Destiny: Inspiring Stories Every Young Person Should Know and Every Adult Should Remember—《性格決定一切:青少年和每個成人必讀的勵志故事》,約翰·麥凱恩與Mark Salter合著。(Random House, 2005年11月) ISBN 1-4000-6412-0

* Why Courage Matters: The Way to a Braver Life—《為何勇氣重要:邁向勇敢生命之路》,約翰·麥凱恩與Mark Salter合著(Random House, 2004年4月) ISBN 1-4000-6030-3

* Odysseus in America—《奧德修斯在美國》,由Jonathan Shay、Max Cleland、約翰·麥凱恩合著。(Scribner, 2002年11月) ISBN 0-7432-1156-1

* Worth the Fighting for: A Memoir—《值得奮鬥的價值:回憶錄》約翰·麥凱恩與Mark Salter合著(Random House, 2002年9月) ISBN 0-375-50542-3

* Unfinished Business: Afghanistan, the Middle East and Beyond—Defusing the Dangers That Threaten America's Security—《未完的任務:阿富汗、中東、和其他地方—如何去除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由Harlan Ullman與約翰·麥凱恩合著(Citadel Press, 2002年6月) ISBN 0-8065-2431-6

* Faith of My Fathers—《將門虎子》,約翰·麥凱恩與Mark Salter合著。(Random House, 1999年8月) ISBN 0-375-50191-6

* The Reminiscences of Admiral John S. McCain, Jr., U.S. Navy (retired)—《對美國海軍上將(已退休的)老約翰·S·麥凱恩的回憶》由約翰·麥凱恩所著(U.S. Naval Institute, 1999年) ISBN B0006RY8ZK

政治觀點

麥凱恩一生都是共和黨員,並且被美國保守派聯盟(American Conservative Union)列為參議院裡保守程度第83名的參議員。不過,麥凱恩也支持了一些共和黨所反對的法案,並被美國媒體稱為共和黨里的“異議份子”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麥凱恩一直表現出他在外交政策上的鷹派立場。他支持2003的伊拉克戰爭、支持美國推翻海珊政權的決定、支持在伊拉克維持長久的駐軍、並且支持大多數布希總統的外交政策。他在2004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便是以外交政策為主軸。儘管支持戰爭,麥凱恩也曾建議布希政府改變對伊拉克的政策、但同時也要“維持既有路線”。他批評了五角大廈好幾次,認為他們在伊拉克的駐軍數量過低,並且還主張應該吸納不同種族群體的人員參與伊拉克國民軍,以表現多族群的面貌。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更努力維持公眾對於伊拉克戰爭的支持,強調道:“在海珊被推翻並遭囚禁之後,美國、伊拉克、以及全世界都因此變的更好了…為了紀念美軍的奉獻,我們必須將這場戰爭視為是一場邁向勝利的任務。”

麥凱恩也曾表達他對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的“不信任態度”,但拒絕以他的名義要求他辭職,他解釋道:“是總統挑選了這支團隊,只要總統願意,他有權利選擇維持這支團隊。”

環保議題

環保議題 與布希政府和其他共和黨人不同的是,麥凱恩也關注全球暖化和其他的環保議題。他也表示反對在北極圈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石油探測,他在國會的投票紀錄也顯示了這一傾向。不過,他也曾經投票贊成允許石油探測的法案。

麥凱恩反對政府向乙醇燃料業界的補貼。在2000年的選舉中他放棄了大多數愛荷華州的初選,便是因為了解到他對乙醇燃料業的長期反對使他沒有機會在這樣一個乙醇汽油業盛行的州份獲勝。

麥凱恩也是共和黨內環境保護聯盟(Republica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成員。

社會議題

麥凱恩投票反對了聯邦婚姻修正案(Federal Marriage Amendment):一項以否認同性婚姻為目標的法案。他主張每個州應該有權利選擇是否承認同性婚姻。不過他也支持在亞利桑那州禁止同性婚姻的提案,雖然提案最後在2006年闖關失敗。在1984年6月26日,麥凱恩投票支持編號H.R.5490的反墮胎修正案,將“人”定義為包括尚未出生的嬰兒,從懷孕開始便算在內。他支持的類似法案還包括了H.R. 552生命權利法案,這個法案在2005年2月2日被提出,目的是要“對於每個出生和未出生的人類提供相同的生命權利保護”。

非法移民 麥凱恩投票支持了一項移民法案,賦予大約1,200-2,000萬的非法移民取得合法居留權的途徑,並且創設替移民設計的就業計畫。他也支持了一些放鬆美國移民政策的法案,包括了對H-1B簽證計畫的擴展(雖然那並非正式的移民簽證)。在2005年,他與民主黨參議員泰德·甘迺迪一同發起了一項以擴展工作簽證為目標的法案。不過,他也投票支持禁止所有帶有愛滋病的人取得移民資格。在談及2006年對美國移民改革法案的抗議活動時,麥凱恩對西裔美國人社群提出警告,指出若是太多西裔國家色彩的旗幟飄揚在抗議會場,恐怕會引起美國公眾的反彈。在一次接受訪問中,麥凱恩在被問到對由移民法案的看法時(包括了在美國-墨西哥邊界建立圍欄)這樣說道:“以短期間來看,那或許會保護我們的土地”但他繼續說道“以長期來看,如果你疏離那些西裔美國人,你將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除此之外,我認為圍欄是最沒有效率的做法,但如果人們真的想要,我還是會建立這道該死的圍牆。”

教育 麥凱恩曾表示他支持將智慧型設計論包括在學校的教材里。在2005年麥凱恩告訴Arizona Daily Star日報:他相信“所有的觀點”都應該讓學生知道。

麥凱恩也支持幹細胞研究,儘管他之前曾經反對過。

中東問題

中東 麥凱恩堅定地支持以色列。在2002年5月23日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的一次演講中他便明確表達了這樣的立場。在2006年以黎衝突中麥凱恩表示以色列軍方對於伊斯蘭游擊隊所採取的反擊行動是正當的:“試想如果某個傢伙跨越我們的國界、殺害或綁架我們的士兵,我們會作出什麼回應?”他並且說“你覺得我們會表現徹底自製的態度嗎?那樣的自製要求應該施加在真主黨和那些支持它的國家身上——尤其是伊朗。”每當麥凱恩談及外交事務時便會變得相當暢談並且無所節制,尤其是當他談及自己對北韓、伊拉克、以及美國反恐戰爭的觀點時。

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麥凱恩曾企圖遊說FIFA禁止伊朗參賽,以懲罰之前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說出猶太人大屠殺從未發生過的言論(這樣的言論在比賽的舉行地德國是違法的)。

“14人幫”和參議院議事阻撓 在2005年5月23日,麥凱恩與其他13名參議員達成了一個跨黨派協定,阻止民主黨繼續使用議事阻撓手段干擾國會運作,同時也阻止了共和黨人繼續實行所謂的“核子手段”(以多數派優勢快速通過法案)的僵局。在這個協定之下,參議員們仍會保有對法官提名的議事阻撓權力,但民主黨同意只會在“極端的情況下”才會以此阻撓布希的提名人選,而參與協定的共和黨人則必須反制同僚的核子手段投票。由於這個協定,最後布希對抗訴法院所提名的最受爭議的三名法官都被參議院所通過了。

對非常規囚犯的拘禁和拷問 身為曾經淪為戰俘的越戰老兵,麥凱恩原本一直對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對非常規戰俘的拘禁和待遇議題諱忌如深。但到了2005年10月3日,麥凱恩主動發起了一項被稱為“麥凱恩拘禁修正案”的法案,這項法案在2005年10月5日被參議院以90-9的票數通過。這項法案禁止對戰俘實行不人道的待遇,包括了那些在關塔那摩灣的戰俘在內。

在2005年12月15日,布希總統宣布他會接受麥凱恩的意見,並且會“讓全世界知道,這個政府(美國)並不會對囚犯實行拷問,同時也會遵守國際的人道協定,無論是在國內或國外。”布希總統在2005年12月30日再度聲明了他的看法,並且簽下一份署名的聲明,但仍保留了身為總統的法案解讀許可權,以在必要時避免恐怖攻擊發生。

麥凱恩認為美國的軍事和情報人員在未來的聲譽會因為2006年的虐囚醜聞而蒙上一層陰影,他擔心政府的政策最終會導致美國囚犯也蒙受拷問的危險,草率執行死刑和其他酷刑,而沒有考慮到日內瓦公約的約束。他主張他提出的法案能使囚犯們得知審判中的重要情報,並且會避免刑求逼供的現象。他也主張這項法案能使中央情報局免於遭受虐待囚犯的指責。麥凱恩堅持這項法案的重要性是超乎政治考量的。

擁有在越南遭受囚禁達6年的戰俘經驗,麥凱恩也在2006年9月於參議院促成了一項協定,通過2006年的“軍事委員會法”(Military Commissions Act),禁止執政部門以人身保護令條款為由拘押那些所謂的“非法戰鬥人員”,並且使囚犯有機會在法院上對自己的拘禁提出抗辯(麥凱恩曾於1968年遭北越俘虜時被迫簽下一份假的聲明)。麥凱恩的協定案也赦免了所有在2005年12月30日之前9年曾經對軍事囚犯從事刑求逼共以取得虛假口供的美國官員[56]。這則法案最後終於在2006年10月17日由布希總統簽署頒布。

競選籌款管制

麥凱恩主張透過政府管制選舉中的競選募款和資金流動,他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便將競選籌款改革作為選戰的重要議題之一。與威斯康辛州的民主黨參議員拉斯·費高德一同提出2002年的兩黨競選改革法案(Bipartisan Campaign Reform Act),禁止對全國性政党進行毫無限制的捐款,並且限制在特定議題上進行過度宣傳。

預算 在經濟政策上,麥凱恩通常強調減少預算赤字,而非共和黨一般主張的減稅措施。這與布希總統在2000年總統選舉時以減稅作為主要政見形成強烈對比,在布希成為總統後,麥凱恩仍然反對布希所提出的減稅措施。麥凱恩也是參議院裡最常批評政治分肥現象的參議員之一。

個人生活

麥凱恩與他的第二任妻子辛蒂·亨絲莉·麥凱恩一同居住在費城。辛蒂本人也是大型啤酒公司安海斯-布希產品分銷商Hansley公司的董事長,這個公司是由她父親創立的。辛蒂在2004年4月時曾經因高血壓而中風,但顯然已經康復了。

麥凱恩的宗教信仰隸屬聖公會。

麥凱恩長年來曾接受多次醫療以治療身上的皮膚癌和胎記瘤,但病症仍一再復發,最近的幾次包括1993年、2000年、和2002年。

麥凱恩育有七名子女以及四名孫子女。麥凱恩收養了與前妻生下的兩名兒子(道格和安迪),以及一名女兒(辛妮)。麥凱恩與第二任妻子辛蒂生下了三名子女—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2007)的馬格漢、就讀於美國海軍學院(2009)的傑克、以及就讀於布羅菲大學預備學校(Brophy College Preparatory)的詹姆斯。除此之外,他與辛蒂多年前曾從一間位於孟加拉由德蕾莎修女經營的孤兒院中認養了一名小女兒布麗姬特。麥凱恩的兒子詹姆士在2006年被海軍陸戰隊徵召入伍,並且在2006年9月開始新兵訓練,於2008年初結束第一次派赴伊拉克戰場任務。

俄羅斯衛星網8月25日報導稱,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的家人宣布,麥凱恩決定停止接受腦癌的治療。麥凱恩的家人說,面對逐漸加劇的病情和不可挽回的衰老,麥凱恩決定放棄治療,感謝所有給予支持的人。

社會活動

客串演出

麥凱恩曾在各式各樣的媒體節目上出現。他在2005年的夏季電影婚禮傲客(Wedding Crashers)里客串演出,扮演他自己。這使他被一些評論家指稱為偽善,因為他本人之前曾經批評好萊塢善於捏造這樣風格的電影。知名的網路記者Matt Drudge評論麥凱恩的演出和整部電影是“一場笨蛋的聚會”。麥凱恩則在接受電視談話節目“The Tonight Show”訪問時對此作出回復,稱他其實“平常都在華盛頓與一堆笨蛋工作”。

麥凱恩也參與了電視談話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在2002年10月12日的演出,使他成為第二位參與這個節目的美國參議員。

在2005年由Eugene Jarecki執導的紀錄片Why We Fight中,麥凱恩也接受了訪問。

麥凱恩在電視劇《24》里作了短暫的客串演出。

麥凱恩也曾在2005年接受了電視談話節目《柯南-歐布萊恩深夜秀》(Late Night with Conan O'Brien)的採訪。

一部在2005年製作於電視上播放的電影《將門虎子》(Faith of My Fathers)是由麥凱恩所撰寫的越戰回憶錄為藍本拍攝的。

爭議事件

被稱為“基廷五人”(Keating Five)的事件指的是一起在1980年代末期與大量信貸機構破產有關的國會醜聞。麥凱恩與其他幾名國會議員在1987年曾與聯邦住房貸款委員會(Federal Home Loan Banks Board)主席Edwin J. Gray至少見兩次面,商討如何阻止政府接管林肯儲蓄信貸(Lincoln Savings and Loan)銀行,當時這間銀行是查理斯·基廷(Charles Keating)的美洲大陸公司(American Continental Corporation)旗下機構。在1982年至1987年之間,麥凱恩從基廷和其幕僚那裡取得了大約$112,000元的政治捐款,此外麥凱恩的妻子和岳父在1986年4月投資了$359,100元至基廷擁有的一間購物中心。麥凱恩家人和保姆還從基廷處報銷至少九次旅行費用,有時候免費搭乘大陸航空的班機。在得知基廷的林肯儲蓄信貸銀行發生問題後,麥凱恩趕緊支付了所有的空中航程費用,一共高達$13,433元。聯邦政府最後對基廷提出了高達$11億元的訴訟,指控他掏空林肯銀行的儲蓄挪作私用和投入政治捐款。麥凱恩由於為基廷出面干預聯邦管制機構和行為失察,遭到參議院風紀委員會的譴責。

其他爭議據傳麥凱恩曾在1998年一場共和黨的募款集會上,拿當時總統比爾·柯林頓的女兒雀兒喜開了個不雅笑話:“雀兒喜·柯林頓為什麼長得那么醜?因為她的父親其實是珍妮特·雷諾。”(Janet Reno,當時美國法務部長)麥凱恩後來對此向柯林頓總統道歉,柯林頓也接受了道歉。

幾名來自“911受難者家屬美國國家安全促進會”的成員指稱有一次與麥凱恩相會時,他們批評麥凱恩提出的移民改革法案不夠嚴格、無法有效阻止恐怖份子跨越南部邊境,結果麥凱恩對他們“大吼大叫”。

麥凱恩是國際共和協會(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的理事會主席,一名美國曾派駐海地的前外交官指控這個組織曾經在2000年選舉之後暗地破壞總統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與反對黨之間的協商。

在一次談論到越戰經驗時,麥凱恩曾公開使用帶有強烈種族歧視意味的“gook”一詞來形容越南人。在2000年的總統選戰中,他曾拒絕對此道歉、並且繼續使用這一詞長達好一段時間,宣稱這一詞只是為稱呼那些俘虜他的北越人。後來在初選階段中,由於越來越多亞裔社區的抗議,為了贏得亞裔族群數量龐大的加州初選,麥凱恩才宣布不再公開使用這一詞。

發表言論

安倍晉三會見約翰·麥凱恩 安倍晉三會見約翰·麥凱恩

2013年8月21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見到訪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麥凱恩之前還會見了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討論了日本南部沖繩島的有關問題。並對媒體聲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又稱受到中國海洋活動威脅的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麥凱恩在和外相岸田文雄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多次強調釣魚島是日本領土,沒有必要討論,又說這是美國國會與美國政府的立場,也會傳達給中國。對於中國公務船多次巡航釣魚島周邊海域,他聲稱“中國侵犯了日本的主權”。他又表示,受到中國海洋活動威脅的國家應該加強合作,以統一的立場應付中國。

麥凱恩的發言與美國政府就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不偏向於中日任何一方的立場並不一致。

麥凱恩與防衛相小野寺五典會談時,批評中國船艦巡航釣魚島海域無助問題的和平解決。小野寺五典就讚揚美國參議院七月通過決議案,重申美國強烈支持和平解決亞太海域領土、主權和司法爭議,又說會繼續在東海進行警戒和監視活動,以及呼籲與中國設立熱線,以防出現誤判。

另外,麥凱恩與安倍會談時,談到日本的集體自衛權等問題。他認為安倍晉三政府若能通過修改憲法,解釋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日本國家安全和日美同盟應該能夠得到強化。

人物逝世

當地時間2018年8月25日下午4點28分,美國共和黨籍國會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因腦腫瘤去世,享年81歲。

當地時間2018年8月25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白宮、國會大廈降半旗哀悼參議員麥凱恩去世。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日,約翰·麥凱恩的遺體被安葬在美國海軍官校墓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