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巴蒂斯特·萬哈爾

約翰·巴蒂斯特·萬哈爾

約翰·巴蒂斯特·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1739.5.12 ~ 1813.8.20),18世紀出生於捷克北部城市Nechanice, Bohemia一個農民家庭的作曲家,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但他卻是和海頓、莫扎特同時代的一位重要且同樣有名的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音樂大師。地地道道的捷克籍作曲家,活躍於維也納音樂界,是維也納古典樂派著名作曲家卡爾·狄特斯·馮·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 1739-1799)的學生,他的許多作品受到交響樂之父海頓Haydn的稱頌。萬哈爾共創作品約73首交響曲,是18世紀的主要交響樂作曲家之一。

基本信息

生平及音樂生涯介紹:

Johann Baptist Vanhal (1739-1813) Johann Baptist Vanhal (1739-1813)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於1739年5月12日出生在奧匈帝國的Neu-Nechanitz(波西米亞布拉格東北部)一個農民家庭。在家鄉開始了他的音樂教育。

J.B.Vanhal出生地捷克北部城市Nechanice J.B.Vanhal出生地捷克北部城市Nechanice

18歲時他就成為家鄉的小提琴手,管風琴師,器樂及教堂音樂作曲家和合唱團團長。1760年,伯爵夫人Schaffgotsch聽到他拉的小提琴後帶他來到了維也納,在這時他也開始學習德語,跟隨維也納著名古典樂派作曲家卡爾·狄特斯·馮·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1.2. ~ 1799.10.24)繼續學習。

Johann Baptist Vanhal, 6 Trios Johann Baptist Vanhal, 6 Trios
Johannes Matthias Sperger (1750-1812) Johannes Matthias Sperger (1750-1812)

不久之後,他就以音樂教師和自由作曲家的身份活躍起來,並以他樂觀謙虛、誠實正直、熱忱友好的人格魅力在貴族圈及音樂界建立起良好的聲譽和威望,在一些音樂晚會上嶄露頭角。1769-1770年在他的保護人 Baron Riesch 的贊助下,開始了他兩年的義大利(尤其是在佛羅倫斯Florence)學習之旅。之後由於健康的原因,他到了匈牙利,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療養期。也許就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了宮廷樂團作曲家兼低音大提琴高手史貝爾格(Johannes Matthias Sperger,1750.3.23 - 1812.3.13),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和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都為史貝爾格創作有低音大提琴協奏曲。

Michael Kelly (1762-1826),tenor Michael Kelly (1762-1826),tenor

萬哈爾不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曲家及音樂老師(他的學生有著名作曲家伊格納茨·約瑟夫·普萊耶爾Ignace Joseph Pleyel,1757.6.18.–1831.11.14),他的為人及人品也受到同時代人的一致好評。他與當時的古典音樂家如,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3.31.-1809.5.31)、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7.2.-1787.11.15)、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27.-1791.12.5.)以及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1.2.-1799.10.24)都保有良好的接觸。據記載,在1774年,35歲的約翰·巴蒂斯特·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曾與卡爾·狄特斯·馮·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以及42歲的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8歲的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這四位當時維也納著名的音樂家在一起演奏一首由莫扎特創作的弦樂四重奏,海頓和迪特斯多夫演奏小提琴,莫扎特演奏中提琴,萬哈爾演奏大提琴。據這個事件的記錄者,愛爾蘭男高音歌唱家、作曲家麥可·凱利(Michael Kelly ,1762.12.25-1826.10.9. )的敘述,他們都拉的很好,但是在一起演奏卻並不卓著,不過他們都有著共同的古典主義時期維也納音樂風格,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經典形象。

海頓Haydn和莫扎特Mozart都曾演奏過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通過手抄和出版流傳於歐洲各地。據史料記載,莫扎特在1777年演奏了萬哈爾的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B flat),地點在奧格斯堡(Augsburg,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南部城市,位於慕尼黑西北偏西)。

英國音樂史學家Charles Burney,1726-1814 英國音樂史學家Charles Burney,1726-1814

然而,1770年,在返回到維也納後, 萬哈爾患上某一類精神錯亂(類型未知),持續了一到兩年,這阻礙了他的音樂創作,使他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 約瑟夫二世(Joseph II, Holy Roman Emperor,1741.3.13.-1790.2.20.)提供出一個宮廷樂師的職位,而依萬哈爾當時的現狀,不可能勝任。接著萬哈爾又拒絕了他的贊助人為他在德勒斯登(Dresden,德國城市, Saxony邦首府)的Kapellmeistership獲取的宮廷音樂職位。萬哈爾在1770年也拒絕擔任Rieschs男爵提供的職位,這些跡象總表明萬哈爾並不想獲得任何正式的宮廷職位,他只想儘自己的努力做一名自由作曲家,這在當時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與一些德奧音樂家(如莫扎特)的獨立和自由主義思想是相同的。英國音樂史學家查爾斯·伯尼(Charles Burney,1726.4.7-1814.4.12.,他也是英國小說家弗朗西絲·伯尼(Frances Burney,1752-1840)的父親)在1772年拜訪了萬哈爾。

從1773年到1779年,萬哈爾受Count Ladislaus Erddy(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贊助人)的邀請,到他的在克羅地亞Varazdin的莊園,之後萬哈爾為Varazdin的一個女修道院的修女們作了一些音樂作品。 然而,萬哈爾在維也納所作的音樂(18世紀70年代在巴黎出版)證明對他常出席一些音樂活動,他的音樂出版作品的逐漸增量表示,他是成功的。雖然音樂史對萬哈爾的記載較有限,但比較能夠確定的是,他在維也納頗受敬重,1770年,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的交響曲比海頓和莫扎特更受歡迎。在萬哈爾完成交響樂創作的幾年之後,他的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甚至在遙遠的美國也不例外。

萬哈爾在Erdody伯爵的莊園大約生活了10年,在1780年他又返回到維也納。 他重新恢復了他的作曲事業(這一時期主要是宗教作品),在維也納萬哈爾還教授聲樂課。18世紀70年代期間,萬哈爾的管弦樂作品流行於當時的社交晚會。萬哈爾的最後幾部交響曲於1780年在柏林出版,後來音樂評論家們在漢堡Hamburg表示希望萬哈爾能繼續創作交響樂。 但是交響樂的“行情”在維也納迅速地開始衰落。為了生計,萬哈爾後來就沒再繼續創作交響樂。

對於萬哈爾最後的音樂生涯的記載並不是很詳盡,但在1785年之前他依然活躍於維也納的音樂界。這時,維也納Vienna的出版商已掌握了他們自己的印刷出版主動權,而不再由法國出版社出版其音樂樂譜。 這些出版商有Artaria、Hoffmeister和Sauer,以適應已改變音樂品味的一些群體,包括出版鍵盤獨奏曲和鍵盤練習曲。

從1784年到1787年的一些報導說萬哈爾在維也納音樂界活動,但是一般來說萬哈爾似乎逐漸開始避免出席於公共場合。1795年,Dlabacz在維也納拜訪了已年時56歲的萬哈爾。在維也納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博物館收藏的一幅油畫可以看出萬哈爾在當時依舊很出名。

萬哈爾在晚年幾乎沒離開維也納,並以一個音樂教師的身份度過了一段舒適愉快的生活,據記載,他於1813年8月20日在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ans Cathedral in Vienna)的一棟公寓裡去世(順便提及—他的出版商就住在附近),享年74歲,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的遺產則贈於了一位維也納賣書人的妻子,而這位女士有可能是一位寡婦。

音樂風格: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是一位極多產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1300首作品。

包括至少73首交響樂,95首教堂音樂(如60部彌撒曲、2首安魂曲、60首讚歌Motets、一首聖母悼歌Stabat Mater),六套(100首)弦樂四重奏,還有三重奏、五重奏等很多的室內樂作品、三部歌劇(Three Operas: Il Demofoonte (1770), Il trionfo di Clelia (1770), and The Princess of Tarento)、聲樂作品、奏鳴曲、變奏曲以及寫給不同獨奏樂器的協奏曲:其中包括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中提琴協奏曲、低音大提琴協奏曲Contrabass (double-bass) Concerto(比較著名的是D大調)。萬哈爾的交響曲正逐漸地被灌錄成CD,其中不乏有一些極好的作品能和

萬哈爾的音樂作品,風格和大多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一樣旋律優美,積極向上,充滿了正面的精神和美好的旋律,集技巧與睿智於一體,為世人所接受。

其中也有的許多交響曲洋溢著莊嚴的小調模式以及驅迫的濃烈,是典型的“風暴與壓力”(註:"Sturm und Drang",狂飆運動:18世紀後半期德國浪漫主義運動,特點是描寫感情激烈的個人與傳統社會之間的衝突) 時代的作曲家。

可能是由於收疾病情緒的影響,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在音樂中使用小調的頻率比同時代的作曲家都多,他喜歡用一些帶有不協和色彩的樂旨,如在低音部用重複的十六分音符(repeated semiquavers)和重擊顫音(pounding quavers),在主題部用充分展開的跳躍(wide skips), 還有突然的休止(sudden pauses)(即延音記號fermatas),突然製造瞬間沉靜(silences),甚至靜止, 誇張的動力表情記號(exaggerated dynamic marks)等。

這種風格的音樂充滿著激烈而頗富戲劇性的情感,如他的一首g小調交響曲,而這種風格特點同樣也出現在下面三首知名樂曲中:海頓Haydn作於1785年的一首g小調交響曲Symphony No. 83 in g minor, The Hen, 1785,莫扎特Mozart作於1773年的第一部大型的“風暴與壓力”作品—g小調第二十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 25, K.183, 1773和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作於約1795年的一首g小調奏鳴曲Sonata in g minor, Op.34, No.2中。

從1761年到約1782年,萬哈爾的交響樂作品在21年間產量頗多。 平均在每年,他就有3-5部,這個數目在那個時代是驚人的。相比較而言,莫扎特總共有大約85首交響曲,在時間上和萬哈爾同步。作曲家需要通過他獨具創意的音樂作品來補充生活的經濟來源。萬哈爾最後一些年的音樂作品通常為為一些業餘鋼琴演奏者創作的鍵盤變奏曲。

萬哈爾Johann Baptist Vanhal創作於1770以前的的音樂作品被當時的音樂家們評價道:“充滿活力,並結合著美妙的歌唱性旋律(fire and liveliness, combined with beautiful singing melodies)”,而創作於1770年以後的作品則被稱為:“有著某種陰冷的音樂氣氛(a certain coldness and common tone)”,但放在今天來看這些分析並不十分確切,因為他發表於1770年的一些交響曲很多年來都被誤認為是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 所作,而這些優秀的交響樂作品結合著義大利,德國和捷克的音樂元素,充滿活力與生機,也表現出富於魅力而自由的旋律和節奏,以一種美好的感情與主題相對比。

(註:本內容翻譯彙編自國外歷史文獻資料和《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作品選集目錄List of Selected Works:

Cello concerto

Cello concerto in A major

Bassoon concerto

Concert for two bassoons and orchestras

Flute concertos

Flute concerto No. 1

Flute concerto No. 2

Piano quartets

Piano quartet in E flat major Op. 40 No. 1

Piano quartet in G major Op. 40 No. 2

Piano quartet Op. 40 No. 3

Concerto

Concerto for retort bass and orchestra

Oboe quartets

Oboe quartet Op. 7 No. 1

Oboe quartet Op. 7 No. 2

Oboe quartet Op. 7 No. 3

Oboe quartet Op. 7 No. 4

Oboe quartet Op. 7 No. 5

Oboe quartet Op. 7 No. 6

Caper quartet

Caper quartet in G major Op. 4 No. 1

Symphonies

Symphony in A major Bryan A9

Symphony in A flat major Bryan As1

Symphony in B major Bryan B3

Symphony in C major Bryan C3

Symphony in C major (Comista) Bryan C11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2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4

Symphony in D major Bryan D17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6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8

Symphony in G major Bryan G11

Symphony in a minor Bryan a2

Symphony in c minor Bryan c2

Symphony in d minor Bryan d1

Symphony in d minor Bryan d2

Symphony in e minor Bryan e1

Symphony in g minor Bryan g1

Symphony in g minor Bryan g2

Trio

Trio Op. 20 No. 1

Trio Op. 20 No. 2

Trio Op. 20 No. 3

Viola sonatas

Viola sonata Op. 5 No. 1

Viola sonata Op. 5 No. 2

Viola sonata Op. 5 No. 3

Viola sonata Op. 5 No. 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