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28— ),原名紀光烈,字小城,陝西嵐皋縣鐵佛寺人。
個人經歷
幼隨父母輾轉南北,少年時曾就讀於西安、戶縣、安康諸學校。深受魯迅、巴金、朱自清等人的作品薰陶,酷愛文學創作。17歲時,在安康縣立中學讀書時,發表反映抗日戰爭處女作《勝利後的希望》。1947年考入銘賢學院,因院址遷成都而輟學。受聘嵐皋中學任國文教員。嵐皋解放時,協助組織召開解放軍與中國小師生“慶祝嵐皋解放聯歡會”,深得五十五師政委張明、副政委王文英賞識,遂與在校部分學生入伍,被破格任命為師文工團教員,負責編導。
主要成就
為配合鞏固部隊,創作發表了小歌劇《送子歸隊》。1950年,調師政治部任文藝幹事負責部隊文藝創作。1951年,他開創民眾性練兵快板運動,受到西北軍區及十九兵團兼陝西軍區獎勵。1953年,創作的中篇小說《英雄的幼苗》在《青海日報》連載,並獲青海省第一屆文學創作一等獎;1954年,當選青海省第一屆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58年,在部隊組織發起民眾性詩歌創作運動和小小說創作運動,受到軍區表彰。1959年,調任師文工隊隊長。他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紅仙女》在《電影文學》發表後,引起全國各製片廠競相爭拍攝權。後紀小城將其改編成六場大型歌劇《紅鷹》,代表解放軍總部參加建國十周年獻禮演出。並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彩色藝術片。是年,還參加整理修改歌舞劇《戰地音樂》,在京演出。1964年調蘭州軍區政治部任專業作家,當年即創出獨幕話劇《第一流風格》。1965年,蘭州軍區以紀小城創作的獨幕話劇《刺刀見紅》參加西北五省匯演,被首都戲劇界譽為“全國獨幕劇的代表作”。還參與編輯出版了百萬字的傳奇作品《平叛英雄傳》,以及紀實文學《西山口之戰》等等。文化大革命”中,紀小城被“莫須有”的罪名開除黨籍,復員回嵐皋。直到1978年平反,恢復政治名譽,重返蘭州軍區。1979年,轉業到中國作家協會甘肅分會任專業作家,並當選為常務理事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