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樓鵬飛和方印華編著的這本《紀實虞洽卿(慈谿文史資料)》搜羅大量資料,從“人脈關係”“重要事件”“親屬軼聞”等三個方面,以紀實的手法,將寧波幫中這個舉足輕重的傳奇人物再次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書中也闡述了虞洽卿對當時社會、家鄉以及對後代的影響。本書具有較強的資料性。
圖書目錄
前言
序
人脈篇
一/時代更替時的人物背景
二/與中共早期領袖的關係
三/追隨孫中山矢志不渝
四/同陳邦瑞的濃重鄉誼
五/對蔣介石親密私交
六/跟貝潤生的同門之義
七/薦魯迅管理煤礦始末
八/和各類藝術家的交往
九/聘請康生做私人秘書
十/毛澤東對虞的二次批示
十一/為黃楚九遊說兩大亨
十二/端方推薦成同濟校董
十三/梅龍鎮酒店背後的故事
十四/替陸連奎求情蔣介石
十五/為顧竹軒打外國官司
十六/與王嗥南生隙成對頭
事件篇
一/三次赴日的探索之旅
二/中國博覽會的開山鼻祖
三/武松墓與西湖博覽會
四/提倡並推廣新生事物
五/風光一時的房產開發
六/航運、教育與家鄉並重
七/五卅運動中忍辱負重
八/杜家祠堂慶典的總管
九/破釜沉舟壯舉義薄雲天
十/為抗日募捐竭盡全力
十一/虞洽卿路命名之盛典
附篇:
親屬篇
一/風靡滬上的名媛虞涵澹
二/名動申城的大律師江一平
三/詩人虞岫雲和魯迅的恨怨
四/虞順慰重振三北公司
後記
後記
一本書的編寫過程,常常凝聚了各方面的力量,《紀實虞洽卿》當然也不例外。從2013年初慈谿市政協同意立項,4、5月份開始動筆,歷經半年有餘,初稿得以完成。在此期間,得到了虞洽卿先生嫡孫虞壽銘先生、香港甬港聯誼會副會長楊大年先生的關心和支持。2013年12月12日,慈谿市政協教文衛體和文史委員會專門召開了一次稿件評審會議,與會的政協學習文史組成員對本書的內容、觀點、結構、注釋、篇幅、標題、文字等都進行了全面評析,並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見。自這次會議後,我們對所提意見進行了全面梳理,綜合起來大約有以下幾條。一是對書名和標題的建議;二是對相關觀點的闡述應慎重的建議;三是對注釋應明確統一的建議;四是在結構上予以調整的建議;五是在篇幅及相關內容可予刪改的建議;六是對文字標點應予校正的建議。在眾多的建議中,其中有一個“散”的問題較為集中,在此略作說明。
“散”與“不散”,說到底是個人閱讀經驗的一種體會,很難用一個量化的標準去衡量。我們的看法是:文史資料不同於戲劇、電影腳本,不受空間、場景、人物、台詞、時間等約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內容,這是其一。其次,無論是時代背景的介紹或相關人物的簡釋,其本身也是一種資料,並非空疏之文,讀後能起到補正作用,有利於加深對主人公的理解。再次,文史資料雖不是專題性研究文章,但可以為研究者提供新的材料和思路,甚至可以讓研究者從一條不引人注意的資料中找到重大突破。正是出於上述原因,我們在修改時對於刪節部分始終保持十分謹慎的態度。當然,對於其他的一些建議,經綜合分析後,大多予以採納。從中也可以看出,市政協學習文史組這一團隊具有基礎紮實、知識廣博的優勢,同時也說明大家對這本書的重視與厚愛。
感謝市政協副主席戴南璋先生於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也感謝市政協文史委主任王益女,副主任陳幼萍、童銀舫及參與審稿的周乃復、王清毅、俞強、王孫榮、勵雙傑、阮萬國、康華君、邱雄飛、陳墨、許其能等諸同志為本書質量提升所作的貢獻。他們不但於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時間,通讀全文,而且對一些謬誤之處一一訂正的認真負責態度,確實感人至深。在此再致謝忱。
為增加本書的資料性和可讀性,我們通過多種渠道蒐集了一些照片。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有的彌足珍貴。這些照片有的來自私人贈送,也有的是從舊照片中覓得,另有幾幅摘自網路。由於來源較散,在此不作一一說明,同時因相隔年代較長,照片的質量可能不盡如人意,敬請見諒。
編者
2014年1月15日
序言
改革開放以後,對虞洽卿的研究,以丁日初、杜恂誠的《虞洽卿簡論》(發表於《歷史研究》1981年第3期)為起始,已經走過了30餘年的歷程。其間,上海、浙江、寧波、慈谿政協文史委所編印的文史資料貢獻尤為巨大,基本勾勒了中國近現代這位工商界巨子的生命輪廓。進入新世紀,對於虞洽卿的研究更是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把研究的視角從他的生平述略向經營理念、政治主張、金融思想、愛國行為等多元方向展開,使虞洽卿這一在寧波幫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人物得以多維度、更全面、有個性地呈現在人們面前。這是歷史之幸,也是學界之幸。當然,也有不少小說、電影、電視劇,以虞洽卿的人生經歷為主線,構建了舊中國工商界人士轉型之難、創業之艱的辛酸畫面和風光背後的黯然長嘆。這些舊時代的烙印或許可以為今天提供某種借鑑。
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塵封的檔案不斷地被解密,被披露,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元素,使研究工作有了新的發現和升華,令人倍感興奮。如慈谿市檔案文化研究會整理編輯的《上海灘視野下的慈谿商人》一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關於虞洽卿或與之相關的資料,對我們追尋歷史、修正觀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如中國第一檔案館保存的毛澤東對馮雪峰等人和華東局的指示電文,可以反映出當時中共中央對這些上層人物的基本態度。尤其是隨著蘇聯檔案的解密,我們發現,虞洽卿這個特殊人物不但隨著中共的檔案出現在史達林的辦公桌上,也出現在史達林的筆下。這些歷史檔案的重現,無疑為虞洽卿研究的深入開展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
虞洽卿的孫子虞壽銘曾說過一件事,希望等條件再成熟些,修復還原虞洽卿在伏龍山上的墳墓,墓碑上刻上應該刻上的名字,還歷史一個真相。
真實地描述虞洽卿魯莽而勇敢地進行著現代文明的創造和探索的一生,這是本書編寫的起因和目的。如果當下能領略到這一點,就可以算是與民國有了深度的精神共鳴與交流。欣賞先人走過的路,回眸一下曾經的風流,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
有位名人說:“又想到潘天壽筆下的那隻禿鷲,那樣的利喙,那樣的尖爪,那樣深沉而無畏的眼睛,仔細想來,也該是同鄉虞洽卿的形象。”虞洽卿那雙深沉而無畏的眼睛,曾使那些在1843年用灼熱的火藥強迫上海開埠的洋人們感到了撲面的寒意。
企業家馮侖說:“如果可以穿越時空對話,我選擇虞洽卿。”
作家黃亞洲曾有一個構想:“假如今天阿德哥(指虞洽卿——編者注)滿面笑容地向我們走來,阿德哥會說什麼呢?”
一百年前虞洽卿說過:“上海灘有啥,龍山也有啥!”今天如果虞洽卿站在伏龍山頂,俯視四周,一定會有種真正的喜悅。因為他魂牽夢縈的家鄉,除了“天敘堂”這幢大宅面貌依舊之外,其他地方已是煥然一新,貧瘠的家鄉已經化蛹為蝶了。如果虞洽卿現在眼望著他家鄉騰空而起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想起百年前自己為建龍山碼頭花了數百萬巨資,還不為鄉親們所理解,甚至說他是“洽卿老闆大糊相,鈔票丟到海中央”。而現在有了大橋,上海與家鄉只間隔一頓飯工夫,他的眉毛眼睛應該笑成一個疙瘩了。
我們認為研究虞洽卿,核心是要通過他接觸交往過的人來追究虞洽卿的精神世界變化和探索虞洽卿對現代文明追求的思想依據。虞洽卿在清末對改革維新寄予厚望;對孫中山十分敬佩;和早期中共領袖建立了深厚友誼;與蔣介石親如家人;與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大亨合作與競爭並存。從這些高層的交往合作中,虞洽卿自始至終扮演著一個時代文明探索者的角色,當然也是既得利益者。
虞洽卿不但政治聯姻場場出彩,兒女聯姻也為其龐大商業帝國在複雜多變的商海中乘風破浪。葉澄衷、盛宣懷、吳錦堂、蔣百器等與虞洽卿都有姻親關係。虞洽卿頗有女人緣,一生有數不清過繼囡、祭拜囡,當這些名人之妻、大亨之女、交際名流、舞台優伶親切地叫虞洽卿一聲“爹爹”時,使虞洽卿的人脈關係猶如一張鋪天大網,其社會關係也因此而滲透到了社會每個角落。
由於歷史的原因,虞洽卿的後人現分散在世界各地。慈谿香港商會會長虞壽銘先生曾多次往返兩地,仍為家鄉經濟建設出力。生活在美國洛杉磯的虞剛年每年返鄉捐資捐物,其眷戀鄉土之情依然是如此強烈。當然,今天我們仍忘不了為中國第一艘萬噸輪下海摔香檳酒的虞洽卿孫女虞岫雲。上海灘第一次選美桂冠獲得者虞澹涵是虞洽卿的女兒。虞洽卿在歷史上有精彩人生,他後人的足跡同樣亮艷。身在上海的寧波人中流傳著一句話:做人要做阿德哥,學人要學葉澄衷。昨天是今天的鏡子,也是今天的營養。
為避免資料羅列的重複性,本書採用的是篇章結構。全書共分三篇,第一篇是虞洽卿與歷史人物的關係,這樣的體例就有別於以前或以時間為主軸,或以事件為主線的格局,也避免了蜻蜓點水式的敘述。當然,因為篇幅所限和儘可能提供新材料,我們也只能是截取與之相關並且以前鮮為人知的一些片段。第二篇是虞洽卿一生中較為重要的事件。同樣,對於他創辦四明銀行、寧紹公司、三北公司、證券物品交易所等人們已耳熟能詳的內容,則儘可能避開。對於他創辦南洋勸業會以及他在五卅運動中的態度等這些重大事件,根據新資料,提出新觀點。再如沉船封江一事,以前也曾有過不少資料,在本輯資料中則更為詳盡,並結合時代背景給予綜合闡述。附篇是親屬篇,我們選了四人,分別是兒子虞順慰、女兒虞涵澹、女婿江一平、孫女虞岫雲。這不僅是因為這四名親屬在當時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一個時期內有著眾多的社會活動,各類報刊上都報導過他們的訊息,是虞氏家族眾多成員的一個縮影。尤其是虞順慰先生,作為虞洽9即的小兒子,曾來慈谿故地重遊,“文革”結束之後,不顧已近七十歲的高齡,往返於香港和上海之間,為延續父輩事業嘔心瀝血,其精神確實令人欽佩。在他的身上,既可以看到三北公司由盛而衰的經過,也可以覓見企業發展興盛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緊密關係。所謂“國運昌,一切昌;國運衰,一切衰”,在這裡可以找到最完整的答案。
在本書的編輯過程中,我們儘可能地做到“三親”資料與文選資料的比對,力求準確。如三北公司的公私合營時間,回憶資料說是在1957年,但查閱相關檔案後,發現公司合營的時間是在1953年至1954年,對於這類記憶失誤現象,均予以糾正。但是,限於我們的資料和水平對一時無法確定的,只能採取多說並存的方法。雖然我們作出了相應的努力,但錯誤依舊難免,懇請知情者能及時指正,不勝感激。
編者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