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小吃
糰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糰子和青糰子兩種。
糰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一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個就肚兒圓了。
糰子和包子結構一樣,外層是糯米江,裡層是各種不同的餡。
糰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乾、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乾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味後放鍋里炒熟,並放上鹽等調味品,冷卻後開始用瀝乾的糯米漿包糰子。
糰子的做法:把糯米和粘米按一定比例用水泡一晚上,再晾乾,和少許水放機器碾成白漿,瀝乾。接著用瀝乾的漿捏成片,把餡包進去,餡多是炒好了的,搓成蘋果大小的砣砣。放在甑里蒸熟就可以吃了。長江流域荊州一帶的做法是先將晚梗米和粘米按大約1:1的比例混合浸水洗淨後蒸半熟,再攤平使冷卻一晚,白天用機器研磨成粉,在鍋內加適量熱水攪拌至麵團狀即可。
糰子大小以個人喜好而定,捏的太薄會破,露餡流油難看;太厚難熟也難咬,更沒有那種連皮帶餡一起吃進去的快感。剛出甑的糰子散發出清新的米香,特別是臘肉、臘乾子豆腐做餡的糰子,咬開後濃香撲鼻,四處飄散,直令人垂涎欲滴。
糰子蒸熟了可以現吃,蒸熟的糰子吃不完,冷卻後可以倒上少許的油,在鍋里加熱煎熟,糰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裡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糰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還有一種青糰子,青糰子需在麵團中揉入用石灰水焯過的(以除去澀味)艾草、苧麻或其他植物,使麵團變成鮮艷的青綠色,口感也會因此更富韌性。與白糰子不同,青糰子的餡基本是甜的,有豆沙,芝麻等等。
繁昌特色食品
做糯米糰子是長江南岸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每年一過冬至,村民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做糰子,你家做多少米,他家秈米糯米怎么攙兌,每家每戶應該買多少斤蓼葉……
製作工序
做糰子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序,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時間。
首先選米,要選用新近碾制的糯米和秈米(或粳米),兩者要按一定比例混合,糯米:秈米為6:4,而糯米:粳米則為5:5。
二是淘米,用竹篾編制的大號筲箕,淘去米中雜質,然後浸泡兩天。
三是磨米,用毨子在地上圍城一圓圈,圈裡面鋪一層草木灰、稻殼或其他吸水物質,上面再鋪一床洗乾淨的床單,旁邊架一電磨,將泡好的米稍帶點水,一勺一勺的餵入磨眼進行碾磨,磨好的米粉流入床單里,草木灰慢慢吸取米粉中的水分,軟硬合適時,將所有米粉放入大缸中。
四是搓糰子,一人將泡好洗乾淨的蓼葉按規定長寬一排一排地鋪在案板上,另一人將缸里的米粉捏成大小一致的粉團,其餘三、四個人將粉團搓成雙圓錐型,放在蓼葉上,每排蓼葉上只放七個糰子,每屜蒸籠里放七排,寓意有的“吃”,一屜四十九個,一籠六屜,寓意“萬事一順”。
五是蒸糰子,一籠糰子大約蒸一小時左右,剛出籠的糰子稱為“毛糰子”。
糰子吃法
剛出籠的“毛糰子”可以直接蘸糖吃,香甜可口。蒸熟的糰子冷卻變硬後,撕去蓼葉,放在大缸里用冷水浸泡,想吃時撈出,燒熱即可吃。
糰子的吃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是煮。可以用清水煮也可以和粥一起煮,當然和青菜一起煮是最美味的,在鍋里放點青菜,加水和適量糰子煮到糰子軟了,撈起來,加點佐料即可吃了。
除了煮還可以和雞蛋炒,炒鍋里倒入少量菜油,將洗淨擦乾的糰子放入鍋中翻炒,糰子有點軟的時候將攪拌好的雞蛋倒入鍋中,等糰子軟化、雞蛋炒熟就可以吃了,香味四溢。
還有一種吃法是糖煎糰子,在鍋里倒入適量菜油,當油有熱氣升起時,將洗淨擦乾的糰子放入鍋中煎炸,等到兩邊有焦黃的殼子時,撒上白糖,蓋上鍋蓋,當白糖化水時,盛入碗中,吃起來那是清脆香甜,細膩而又有韌勁。吃著這種味美的糰子,心裡都有一股幸福的暖流。
寓意
糰子不僅有期盼家人團圓、團聚之意,也是增進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紐帶。每到年底,村民們都會給城裡或外地的親友送去一些糰子,以加深彼此的友情。維繫親情成為農民朋友最多的選項,糰子幾乎成了溫馨家庭以及父母長輩的代名詞。
日式點心
糰子是日式點心(和果子)的一種。將米磨成粉末(一般使用糯米)搓成小團里加上開水揉捏,蒸煮完後成了的類似年糕的點心。豆餡加上黃豆面,可以放入年糕小豆湯和什錦甜涼粉一起吃。也可以根據地方產物或特性的不同使用麵粉或黍子等的穀物粉作材料。
初造的糰子剛剛是軟身,但時間一久就會變硬,要預防糰子變硬,可以在蒸的階段時加進砂糖混合,便做到持久性強的糰子。把山芋加入去就更好了。
糰子有很多種類:月見糰子,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時用來賞月,用糰子粉製造。
花見糰子,於花見觀賞櫻花時候吃。
蓬糰子,磨碎的的糰子,加上黃豆面和糖吃。
白玉糰子,糯米粉製作的糰子。
蕎麥糰子。
吉備糰子(黍子麵團子),黍子製作的糰子,傳說桃太郎的祖母製造。
羽二重糰子,用製作者羽二重命名的糰子。
笹(小竹)糰子。
粉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