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莖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濕熱痢疾,癰疽瘡癤,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流感,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小兒口瘡:(糯米條)葉搗爛,取汁加米泔水調勻,搽患處。
2.治對口瘡:(糯米條)葉、野苦蕒菜。共搗爛,敷患處。
3.治痄腮:(糯米條)葉適量。嚼爛,敷患處。
4.止血:(糯米條)葉搗爛,敷患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生品搗汁。外用:煎湯外洗或搗敷。
採集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植物特徵
落葉多分枝灌木,高達2米;嫩枝纖細,紅褐色,被短柔毛,老枝樹皮縱裂。葉有時三枚輪生,圓卵形至橢圓狀卵形,頂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圓或心形,長2-5厘米,寬1-3.5厘米,邊緣有稀疏圓鋸齒,上面初時疏被短柔毛,下面基部主脈及側脈密被白色長柔毛,花枝上部葉向上逐漸變小。聚傘花序生於小枝上部葉腋,由多數花序集合成一圓錐狀花簇,總花梗被短柔毛,果期光滑;花芳香,具3對小苞片;小苞片矩圓形或披針形,具睫毛;萼筒圓柱形,被短柔毛,稍扁,具縱條紋,萼檐5裂,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5-6毫米,果期變紅色;花冠白色至紅色,漏斗狀,長1-1.2厘米,為萼齒的一倍,外面被短柔毛,裂片5,圓卵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花絲細長,伸出花冠筒外;花柱細長,柱頭圓盤形。果實具宿存而略增大的萼裂片。
生長環境
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廣泛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海拔170-1500米的山地常見;長江以北僅在公園、庭園及植物園和溫室中栽培。
相關論述
《植物名實圖考》:“茶條樹,江西、湖廣山坡極多。叢生,高尺許,赭莖,近根有刺。附莖對葉,葉如郁李葉而短小。梢端開五瓣小筒子花,似芫花而白,未開時作赭色筒子,一簇百餘,不甚鮮明,夏開,至深秋猶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