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
運動量不足,體內胰島素不能發揮作用,飲食過程中,攝入食物含糖量較高,以及過度肥胖都可能會引起糖尿病,其他疾病也會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危害
1. 如果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很高,但是胰島素又缺乏,葡萄糖便不能進入靶細胞被利用,組織細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
2. 使全身廣泛的毛細血管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紅細胞不易通過,組織細胞缺氧。
3. 糖尿病患者體內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相對缺乏容易引發肝臟的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肝臟對糖的利用減少,釋放增加,也是引發脂肪肝的原因。對於糖尿病,其中50%會合併成脂肪肝,如果過度肥胖並伴有高血糖,則導致脂肪肝的發病率更高。
4.血糖控制不好,特別是有酮症酸中毒時,還會引起肝臟迅速腫大,脂肪組織浸潤,患者會感到肝區不適、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等;同時因為其發病早期常常難以及時發現,一旦確診,往往已經存在明顯的肝細胞損傷。
5. 心、腦、下肢等多處動脈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狀動脈、腦血管及下肢動脈硬化比一般正常人發生得早而且嚴重。
糖尿病護理
1.不要食用高糖量的食物,儘量選擇無糖食品、高纖維食物,如粗糧、含纖維高的蔬菜,大豆及其豆製品也是很好的選擇,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質量多質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動物性食品,如肉類等。苦瓜、凍乾桑葉、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
2.缺乏鍛鍊也會引起人體內血糖升高,因此要適量的進行些運動,比如慢跑、打太極、騎腳踏車,這些運動都可以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保持較好的代謝。
3.要遵醫囑按時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保證赴醫院檢查周期。
長期用藥風險
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在這個過程中肝臟就會收到藥物的損害,因為肝臟是人體內最大、代謝最為活躍的器官,外源性的物質包括藥物和毒物,均需要肝臟的轉化和“解毒”,而在進行外來物處理代謝時,肝臟也會受到損傷,導致肝臟結構與功能的破壞,發生肝損傷。
糖尿病保肝
糖尿病本身容易導致肝臟的代謝紊亂,長期服用藥物也會導致肝臟損傷。在雙重壓力下,如果不注重保肝治療,很容易造成脂肪肝、藥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嚴重問題。糖尿病保肝,首先要保持好心情,這是保護肝臟的基礎,由於肝主喜疏惡郁,因此生氣著急時會是肝臟氣血瘀滯不暢,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尤為重要,不要將壓抑感深藏在心裡,及時的發泄以及與人溝通是保持良好心情的方法。
對於保肝一定要採取科學的方法,臨床上醫生建議採取X+1的服藥方式,就是在服用降糖藥的同時,加一種保肝護肝的藥物,如葵花護肝片,可以用於糖尿病患者長期服藥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的預防和治療,還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和代謝功能,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 。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桑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關與桑葉。
桑葉---衛生部批准的藥食兩用原料。《本草綱目》記載:桑葉“汁煎代茗,能止消渴”。在1963年Shart等就首次報導了桑葉水提取液的降血糖作用。桑葉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對α- 葡萄糖苷酶及豬胰液α- 澱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顯著高於黃酮類和多糖類化合物單獨作用時的抑制作用,說明二者結合使用在降血糖方面具有協同作用。
《藥典》要求桑葉原料為“經霜”者,近代名醫張山雷亦認為:桑葉以老而經霜者為佳。有人曾對不同生長期的桑葉進行了研究,發現晚秋和霜後入冬時的桑葉有效物質含量明顯較高。採摘新鮮桑葉通過傳統煎煮方法或家庭煲藥法食用,在一定溫度下會破壞桑葉中的降糖成分的活性,並且味道苦澀。因此,現代研究採用凍乾工藝加工桑葉——凍乾桑葉,在低溫狀態下進行乾燥加工,桑葉的體積、形狀幾乎不變,保持桑葉原來的生物結構,減少對桑葉降糖成分的破壞。
桑葉中含有豐富的降糖成分(多糖、黃酮和生物鹼類成分DNJ)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持胰島素β細胞的結構完整,維持生理功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並阻止併發症的發生;並且能起到降低血糖、血脂和升高胰島素水平的作用機制,促進胰島素分泌和修復胰島β細胞。
桑葉中的多糖、黃酮和生物鹼類成分能夠抑制血糖上升,使血糖指數達到一種平穩狀態。在血糖維持正常且穩定的情況下,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酌減少原用降糖藥的劑量,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桑葉中的總黃酮有護肝作用,長期飲用可減輕口服降糖藥對肝臟產生的損害。
針對糖尿病飲食要特別注意,多吃可以控制總熱能的食物,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在養肝的基礎上保證血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