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科維奇假說

米蘭科維奇假說

本世紀初南斯拉夫學者米蘭柯維奇(Milankovitch,1920)提出了第四紀冰期戍因的天文假說。他認為夏半年的日照量的減少是冰期形成的主要因素。這是由於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夏天如果比較冷,就可使冬天積雪不融化,使一年中冰雪總量增加,這就進一步促使地球冰雪面積擴張,進而增加地球對日光的反照率。因此,夏半年日照的小量變化都可能對冰蓋消長有明顯作用。

歷史研究

米蘭科維奇假說(Milankovitch hypothesis)是塞爾維亞的土木工程師兼數學家米盧廷·米蘭科維奇描述地球氣候整體運動所提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論,當時他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遭到拘留。米蘭科維奇在數學理論上改變了地球的離心率、轉軸傾角和軌道的進動,以確定地球的氣候模式。

地球軌道傾角的大約每26,000年完成繞行一周的完整進動周期。在這同時,橢圓軌道鏇轉也以緩慢的21,000年引導著季節和軌道之間的變化。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轉軸和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以41,000年的周期在22.1度到24.5度之間搖擺著,角度是23.44度,並且還在減少中。

其它還有約瑟夫·阿德馬、詹姆士·克洛爾和其他人提出先進的天文理論,但是仍有所疑慮,由於要和過去的時間完全確切結合是很重要的證據,因此很難得到驗證。直到深海岩蕊和詹姆士·海斯、約翰·英柏瑞和尼可拉斯·沙克頓的沉積層報告:"地球軌道的變動:冰河期的定標",發表在1976年的《Science》上,理論才呈現狀態。

假說

地球繞太陽的軌道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形。它更像一個橢圓。不過,軌道的形狀並不是始終如一的;它隨時間變化,大概一百年的時間左右。有時它更圓一些,有時更橢圓。並且當地球軌道更加橢圓的時候呢,地球事實上在一年的某些時候離太陽更近。這使得地球,特別是北半球更加暖和。行星大多數的冰川都在北半球,如果那裡太暖和了,就不會再形成冰川了。

米蘭科維奇假說中的第二種運動是與地軸傾斜相關的,就是虛構的穿過地心的一個桿。根據它傾斜的角度,季節可能更加極端或者不極端。這使得冬天更冷,夏天更熱,或者就像一些人認為狀況一樣,使得夏季不熱冬季不冷。更重要的是,冬季不冷,就像我之前說的一樣,這會使得冰川不再形成,或者使冰川融化。

米蘭科維奇假說中還包括第三種叫做鏇進的運動。鏇進基本上是地軸鏇轉方向的變化。因為鏇進非常的複雜,即便花費一百年我們也解釋不清楚。並且這些細節也超出了我們學習的範圍。你們需要知道的關鍵是這三種運動,他們是周期性的,並且他們共同產生了複雜但是規律的地球氣候的變化,並且導致了冰川的增長和衰退。當20世紀20年代剛提出米蘭科維奇假說的時候,許多同行都持懷疑態度。

米蘭科維奇假說確實沒有任何的證據。事實上,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都不能有任何支持這個假說的證據,因為直到那時海洋學家才能夠到海底鑽孔並且從深海的海底取樣,然後由地質學家對樣本進行分析。從樣本中能夠得出幾十萬年的關於海洋氣候的歷史狀況。這些證明了地球氣候的變化正如米蘭科維奇假說所描述的一樣。這些證據是對米蘭科維奇假說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支持,直到20世紀80年代多數人才接受了這一理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