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米線(米粉條)又名米粉、米絲或米麵,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食品,既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小吃,是南方數省人們經常食用的米製品。
米線是以直鏈澱粉含量在20%~25%、中等膠稠度的新鮮大米為原料,經過除雜、水洗、浸泡、碾磨、糊化、成型、冷卻等一系列十多道工序所製成的一種條狀的米製品。
起源
《食次》一說即為《隋書》所記《食饌次第法》,南宋時散佚。“粲”本意為精米,引申義為“精製餐食”。齊民要術中謂“粲”之製作,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鑽孔之竹勺,粉漿流出為細線,再入鍋中,以膏油煮熟, 即為米線。以精米磨成精粉,又以精粉製成精緻食品,因尊稱米線為“粲”。又因其流出煮熟,亂如線麻,糾集纏繞,又稱“亂積”。
至宋代,米線又稱“米纜”,已可乾制,潔白光亮,細如絲線,可饋贈他人。陳造《江湖長翁詩鈔·旅館三適》曰:“粉之且縷之,一縷百尺韁。勻細繭吐緒,潔潤鵝截肪。吳儂方法殊,楚產可倚牆。嗟此玉食品,納我蔬簌腸。七筋動輒空,滑膩仍甘芳。”時又有徐南卿《招飯》詩句“米纜絲作窩”,可見其時米線乾品為鳥窩狀,與如今昆明所制乾米線如出一轍。
明清之時,米線又稱作“米糷”。宋詡《宋氏養生部》曰:“米糷,音爛,謝疊山云:‘米線’。”其製法記有兩種。其一,“粳米甚潔,碓篩絕細粉,湯溲稍堅,置鍋中煮熟。雜生粉少許,擀使環節,折切細條,暴燥。入肥汁中煮,以胡椒、施椒、醬油、蔥調和。”其二,“粉中加米漿為糨,揉如索綠豆粉,入湯入釜中,取起。”
如今雲南米線製作,仍有兩法:其一,取大米發酵後磨製而成,俗稱“酸漿米線”,其工藝複雜,生產費時,然口感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為傳統製法。其二,取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稱為“乾漿米線”,其曬乾後即為“乾米線”,方便攜帶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乾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香不及酸漿米線。
現當代的米線,由於機械化製作的帶入,已經與傳統方法製作有所區別。特別是南方各地製作的“米線(應該叫做米粉)”,已經與米線有所區別。米粉雖然形似米線,但實非米線,對於米線的定義,應該說以大米為原料,而米粉中由於添加了紅薯粉、土豆粉等原料(所占比例也很多),使得口感,保存方式等都與米線有了很大的區別。從口感上,米線多為“水靈筋骨”,而米粉多為“柔綿筋骨”,米線入口較為滑爽,米粉入口較為粘糯。特別是“酸漿米線”與“酸粉”的區別更為巨大。酸粉入口“酸綿易化”,酸漿米線入口“酸脆筋斗”。“乾米線”則與“米粉”類似,不同之處也在於是否以大米為原料,米粉易於保存,和“乾米線”類似,曬乾以後不僅可以長期保存,而且不 容易變質。乾米線由於製作簡單,開始一步步取代酸漿米線,而乾米線也被做得更細更長。雲南一帶的米線為米線,其餘地方的“米線”為“米粉”,米粉是在米線傳播後的產物,是米線的傳承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貴州的牛肉粉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但是用米線替代牛肉粉里的“粉”來煮製的時候,米線卻承受不了這種溫度較高而容易斷碎,同樣米粉如果不在食用之前經過18~24小時的浸泡也難以被製作過橋米線的雞湯燙熟。
酸漿米線老少皆宜,由於傳統製作方法的緣故,使得酸漿米線易於消化,乾米線則略遜之。
米線貯藏
酸漿米線的貯藏最不方便,且保質期非常短,一般情況下,民間用竹筐盛酸漿米線,同時用濕毛巾覆蓋,在這個能通過竹筐“通風”,而又能用濕毛巾往下釋放微量水分“保濕”的環境下,酸漿米線能保存18~24小時。超過時間則短碎,或者乾硬難以下咽。取米線應該用溫水潤手,這樣才不至於沾住手。藝人張靜初主演的電影《花腰新娘》中,有一個片段描述了米線的製作,一根老木頭,上面有一個壓制的把手,把發酵好的熱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壓,米線就從老木頭下的孔裡面流出,經過漂水降溫,就可以吃新鮮的米線了。
營養價值
質量好的米線具有的營養價值更高,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於消化的特點,特別適合火鍋和休閒快餐食用。提示:米線在泡製過程中營養容易流失,因此米線需搭配各種蔬菜、肉、蛋和凋料來增加營養,適當的調料同時又能讓米線美味。 “有人說吃一碗米線相當於吃一個塑膠袋”, 這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除非米線是假冒偽劣。
分類
米線品種繁多,依據不同分類方法,有下列幾大類。
米線生產工藝中成型技術不同,得到的產品基本形狀則不同。米線依據產品形狀的不同分為榨粉和切粉。擠壓成型得到榨粉,即直條米粉,因各地食用習慣不同,有粗條、中條、細條等,調整擠壓機內壓力與出絲速度,也可以得到波紋米粉。蒸漿切條則得到切粉,切粉具有一定的寬、厚度.因各地食用習慣不同,有中寬條、細寬條。
米線依據其產品的乾濕程度不同分為乾米粉和濕米粉.其中包括濕榨米粉、濕切米粉、乾榨米粉、乾切米粉。
米線依據其產品在食用前的處理方式不同分為普通米線、精製乾米線、方便米線、保鮮濕米線。
高檔精製乾米線,是在傳統直條米線生產技術基礎上,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發展起來的千米線。產品質量比傳統直條米線有顯著提高,產品潔白透亮、條形均勻挺直,久煮不糊湯、不斷條、吐漿率低,1:1感柔韌爽滑。產品以外貿出口為主。
沙粿條是我國米線中的精品,是廣州市著名的傳統食品。沙粿條是選用優質晚秈米,採用特殊水質的沙河水加工而成的米粉。沙粿條以其“薄而透明,韌而爽滑”的獨特風味名揚中外,產品不僅銷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還出口到北美、南非、東歐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精製乾米線食用時需先用沸水煮軟後,再做成湯粉、炒粉或拌粉,費時費工,方便性較差。
方便米線同速食麵一樣,食用時不需要熱煮,只要用熱水浸泡幾分鐘就可食用,並且帶有各種調味湯料,可以適應不同的口味需求。方便米線與傳統米線的不同之處是:要求方便米線復水快。在熱水中的復水性能好。方便米線存在著復水時間長、不易入味等缺點。因此,食用更方便(復水時間短)、口感好的保鮮濕米線問世。
保鮮濕米線經由獨特的工藝和配方製成。保留了傳統濕粉的特色,同時具有食用方便、耐保存的特點。食用時不需繁瑣的烹調方法和技術。開袋後用沸水沖泡一下加入調味料即可得到涼拌粉線,或再加入開水成湯粉,也可人鍋炒食。
保鮮濕米線的生產工藝,從大米預處理至米粉條成型都與直條米線生產工藝相同.但是在工藝後端增加了酸浸、真空包裝、殺菌等工序。防止保鮮米線因水分過高易變質和出現老化現象。
米線具體種類
玉溪小鍋米線
最先把玉溪小鍋米線傳入昆明的是翟永安,玉溪金官營人,幼年喪父,家境極貧困,母親到昆明織布為生,改嫁一個四川賣餃擔擔的人,那四川人把一套做餃擔擔的謀生手藝傳給他。繼父死後,翟永安便沿街挑賣餃擔擔。20世紀20年代初,他把玉溪小鍋煮品的製作方法用上,傳到昆明,並不斷加以改進。1938年,翟永安到端士街去經營。端士街共有三家小鍋煮品店,口味俱佳,但總以翟永安為最突出,至今有些老昆明人還念念不忘端士街的小鍋米線。
大鍋腸旺米線
米線系選用優質大米通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等工序而成線狀,再放入涼水中浸漬漂洗後即可烹製食用。米線細長、潔白、柔韌,加料烹調,涼熱皆宜,均極可口。雲南人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極致,烹調方法有涼、燙、鹵、炒;配料更是數不勝數,大鍋米線還有燜肉、脆哨、三鮮、腸旺、炸醬、鱔魚、豆花等。
豆花米線
煮過的水豆腐腦__豆花(煮過的好處是水豆腐會淋去水分,變成小陀小陀的,拌在米線里才有口感,而且也好看.) 先把米線用熱水燙過,放在一個土花碗裡,然後在面頭舀進一大勺豆花,再依次放上所有調料,就可以享受了。
涼米線
米線又可涼拌而食,稱涼米線,在雲南十分風行。有民歌曰:“米線攤上最熱鬧,辣子酸醋加花椒。一堆阿妹吃米線,嘴巴辣得吹哨哨。”
鹵米線
鹵米線從字面上理解,是不是和滷豆腐一樣呢,其實這是個誤區。鹵米線指的是將米線焯水以後,用滷汁、滷料作為配料的一個做法。(想一想乾拌麵你就能大概想像出鹵米線的成品張啥樣了)
過橋米線
最為正宗地道的過橋米線當屬我國雲南省紅河州蒙自縣的過橋米線,這裡是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傳說過橋米線製作方法和命名源自蒙自縣南湖湖心小亭。歌手後弦演唱的歌曲《過橋》便取材這個故事,並加以新的詮釋。
米線做法
一、過橋米線
原 料:
雞脯肉 、豬肚頭、豬腰子、烏魚肉、水發魷魚、油發魚肚、火腿、香菜、蔥頭、淨雞塊各20克 ,水發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蔥、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線200克。
製法:
1.把肉料分別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後漂涼裝盤;
2.其餘各料另鍋焯水,漂涼後切段裝盤;
3.香菜、蔥切碎和油辣椒及燙過的米線一同上桌;
4.雞油燒至7成熱時裝入碗中,倒入燒開的清湯,加調料上桌;
5.食時先將肉片燙至白色,下綠菜稍燙,再下米線,撒少許蔥花、香菜即成。
二、.基圍蝦上湯米線
1. 將濃醇高湯倒入清水中
2. 攪拌均勻,煮開
3. 放入事先跑過水的香菇
4. 放入事先跑過水的香菇
5. 放入蝦和紹酒,蝦變色即可
6.基圍蝦上湯米線做法小貼士
7.面線不可煮時間太久,否則會變坨成一塊
三、麻辣燙米線
米線。2. 油麥菜。3. 香菜。4. 魚豆腐、開花牛筋丸。5. 蒜香烤腸。
6. 脆皮腸。7. 火鍋底料8. 米線提前用溫水泡發。
9. 將魚豆腐和開花牛筋丸切片處理。
10. 蒜香烤腸切片。11. 脆皮腸用刀小心的在頂部劃十字刀。
12. 油麥菜洗淨,從中間掐成兩段。13. 香菜切碎備用。
14. 炒鍋放油,下入火鍋底料翻炒出香味。
15. 加入高湯或者清水,蓋上鍋蓋,煮沸
16. 湯汁沸騰時,下入切好的烤腸、脆皮腸和丸子下鍋煮。
17. 另取一鍋,加入清水,煮開,下入泡發的米線燙熟。
18. 在米線燙好之後,加入油麥菜,燙軟即可。
19. 將米線和油麥菜撈出瀝水後放入砂鍋內。
20. 放入香菜,然後澆上熬制好的湯汁和煮好的各類香腸,即可食用。
四、砂鍋米線
1.小砂鍋中放入半鍋水(一碗左右)放入適量豬油燒開。
2. 溫水放入薑片和肉末。
(如果水沸後才放肉末會成團)
3. 放入豆瓣醬。4. 放入適量生抽和鹽。
5. 放入韭菜段。6. 放入米線煮沸。
7. 放入豌豆苗翻兩下即可關火食用,
喜歡味素或雞精的可以加點。
五、豆花米線
1. 米線煮熟裝碗。
2. 放入辣椒醬和花生碎。
3. 放入韭菜,韭菜要生的,切碎。
4. 倒入甜醬油和鹹醬油。放了辣椒醬、甜鹹醬油、味道已經夠了,不需要再放鹽了。
5. 再放入醃菜。醃菜長塊的不好吃,也是要切碎。
6. 淋上豆花,一般來說豆花要多放一點。
7. 最後添後添加上油辣椒,如果怕辣,最後也可以不放油辣椒。
8. 所有的調料和佐料放完,拌拌就可以吃了。
六、樹番茄拌米線
1. 樹番茄洗淨後放蒸鍋里蒸熟。
2. 準備一碗米線。
3. 樹番茄蒸熟後稍放涼剝去外皮,然後用匙子壓爛成泥狀。
4. 蒜和小米辣剁碎,緬芫荽洗淨後切細。
5. 把蒜末和小米辣放入樹番茄碗裡,並加入兩三匙涼水攪勻。
6. 放入一匙醬油。
7. 放入一些泰國檸檬醋和小匙的白糖拌勻。
8. 把切好的緬芫荽放入米線碗裡,並倒入調好的味汁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樹番茄拌米線做法小貼士
泰國檸檬醋和小米辣按個人的口味放入,拌米線的調味料也可隨個人的喜好放入。
七、懶人辣味米線
1. 所有食材準備好。
2. 米線洗淨,放入鍋中煮燙2分鐘。
3. 燙軟的米線裝入碗內。
4. 炒鍋加熱倒油,放蔥姜爆香。
5. 加入兩勺辣椒醬,兩勺豆豉炒香。
6. 加入一碗雞湯,再添加三分之一碗水燒開。
7. 湯開後,放入洗淨的生菜下鍋氽燙一小會兒。
8. 生菜變色立即關火,將湯汁均勻的澆在米線上。
9. 加入少量的鹽,放上花生米,撒上芝麻和香菜,攪拌均勻後即可食用。
懶人辣味米線做法小貼士:
如果喜歡酸辣口味的,可以適當加些醋。
玉溪米線節
玉溪市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始於清代,沿襲至今。原為新春迎神賽會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二月十五,分村、分街道,按約定的日程,輪流迎祀“土主”偶像巡視(也有迎“城隍”和“祖師神”的)。玉溪市共有四堂“土主”,“土主”到哪個村、哪條街,就是該處的節日。村里燈會要組隊迎神,表演花燈以及龍燈、獅舞等民間歌舞,歷時三天。除殺牲祭祀外,還要登台唱花燈、演戲。有的邀請外村燈會名角聯合演出,有的則請臨時燈班包演,屆時各家各戶殺雞買肉、備酒、備米線,接女兒女婿及其他親友回家過節。二月十六日,“土主”歸殿時,則滇戲業餘鄉紳班──俱樂社(或邀專業戲班)演戲五天。民國後期改為三天。因為節日期間必吃米線,必唱花燈,所以稱“米線節”,又稱“燈節”。
新中國成立後,迎送、祭祀“土主”的舊習俗已逐漸消失,但節日期間各家各戶殺雞買肉、備酒、備米線款待女兒女婿和親友的風俗仍沿襲下來,節日文藝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80年代以來,市群藝館、鄉鎮文化站利用“米線節”開展健康有益的民眾文化活動,地、市專業表演團體也常應邀下鄉作節日演出。為了適應農村經濟建設的新情況,有的鄉鎮對過“米線節”的時間作了一些改革,如研和鎮規定每個辦事處的節期為一天,從農曆二月初一開始輪流,至九日結束。
闢謠
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減少製作成本,製作米線時加入明礬,才有危害。正規的米線對身體無害,吃一碗米線等於吃五個塑膠袋純屬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