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籮鎮

米籮鎮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米籮鎮,在水城縣中部偏東,巴浪河畔,東、北與阿戛鎮接壤,西與勺米鎮相連,南與果布戛、野鍾、楊梅等鄉交界。原名綺羅場,系彝語譯音。為古代彝族家支名。聚落依山展布。設農貿集市。 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2.83萬,其中布依、苗、彝等民族占40%。轄21村委會。1949年為米籮鄉。1953年析設倮摩鄉、米籮鄉。1958年改米籮公社。1984年改設米籮區的米籮布依族苗族鄉,倮摩、俄嘎2布依族鄉和銅廠彝族鄉。1992年合併設米籮布依族苗族彝族鄉。2015年撤鄉設鎮。

概況

米籮鎮位於水城東南部的巴浪河畔,距縣城42公里,東臨阿戛、果布戛,南抵野鍾、楊梅,西連勺米,北接鹽井,面積137.41平方公里。轄5個村,98個村民組,8568戶,31263人,有漢、布依、苗、彝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51%。現有米籮鎮和米籮村、倮么村3個黨委,下屬11個黨支部。

米籮鎮屬高原盆谷地貌,平均海拔約1640米,最高海拔興合為2400米,最低海拔新岔河880米。年均氣溫17.8℃,年均降雨量1100mm—1350mm,無霜期280—320天,年均日照數1690小時。境內有馬鞍千年“楓神樹”,射拉河“迷殃洞”、“九龍洞”、“鍋底洞”等溶洞群,巴浪河天生橋,山頂泉眼大魚塘等自然資源;有“免糧碑”、楊連長包包等人文古蹟。民族民間文化濃郁,布依族蠟染、刺繡、谷花酒,嗩吶、銅鼓、酒令舞獨具特色。以果園、茶園、農業生態體驗館、時令蔬菜採摘、百畝荷花觀賞、垂釣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閒觀光旅遊開始起步。礦產有煤炭、大理石、錳礦等,煤炭資源極為豐富,貯藏量達5.6億噸,正在建設的米籮煤礦設計年產120萬噸。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米籮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種植有獼猴桃16000餘畝,楊梅、桃李等精品水果11000餘畝,茶葉8000餘畝,核桃11000餘畝,烤菸5000餘畝,蔬菜6000餘畝。

米籮鎮 米籮鎮

2014年主要經濟指標。財政收入1100萬元,工業總產值9380萬元,農業總產值9192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3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90元。

建制沿革

1949年為米籮鄉。1953年析設倮摩鄉、米籮鄉。

1958年改米籮公社。1984年改設米籮布依族苗族鄉,倮摩、俄嘎2布依族鄉和銅廠彝族鄉。

1992年合併設米籮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2015年撤鄉設鎮。鄉人民政府駐地米籮,在水城東南31公里,巴郎河南岸大坪子坡下。人口600。海拔 1,420 米。

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909元。

行政區劃

轄5個行政村,98個村民組,7806戶,28295人。

地理環境

米蘿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風景秀美,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7.8℃,無霜期280—320天,年降雨量1100mm—1350mm,雨量充足,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素有“水城米糧倉”之稱。

總面積137.41平方公里,地勢呈南高北低走勢,最高海拔為2400米,最低海拔880米。

自然資源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米籮鎮有煤礦,產核桃、生漆、油桐籽等,森覆蓋率達29.5%。

人口民族

7806戶,28295人。是一個以布依、苗、彝、水族、仡佬族、回族、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1%。

社會事業

有國小23所。有簡易公路接水城—倮摩公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