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的阿芙羅蒂德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俗稱《維納斯像》)被發現後,一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那半裸的姿勢,使整個形生產巨大的魅力。希臘的雕刻藝術自公元前3世紀以後,女性雕像增多了,而且這些優美的女裸體雕像越來越趨向世俗化。這是東西方貿易頻繁之後,刺激了已經東移的希臘文化,除了前面新介紹的一些優美典雅的女性神話雕像之外。1820年在希臘本土和克里特島之間的一個稱作米洛島的山洞裡,發現了一尊最美的女性雕像--阿芙羅蒂德大理石雕像,其時雕像的腰部已經斷開,經修復後,考古學家們最初考證是作於公元前1世紀時期。

基本信息

【名稱】米洛的阿芙羅蒂德

作品賞析

由於女像的表情與姿勢類似柏拉西特列斯的風格,比例卻接近列西普斯的標準,因而引起了爭議。最後在女像的台座與足部下方發現了原來的銘文,文款是:美安德羅河畔、安屈克亞的亞歷山德羅斯作此。從銘文的書體看,應當是公元前百年左右的作品。於是又有人反對把它列入希臘化時期。但從雕像的整體風格看,美神的橢圓形臉蛋,直鼻樑(俗稱希臘鼻),平額,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髮髻刻成有條理的輕波紋樣式,神態平靜,不露笑容,這一切都是從公元前5世紀後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不把它列入希臘化時期是沒有道理的。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俗稱《 維納斯像》)被發現後,一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那半裸的姿勢,使整個形生產巨大的魅力。她的腿部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遮住,僅露腳趾。由於下半身厚重穩定,袒露的上半身顯得更加秀美,她象一座紀念碑,給人以崇高感,然而其亭亭立姿,卻又優美動人。軀體是取螺旋狀上升的趨向,略微傾斜,各部分的起伏變化富有音樂的節奏感,美神的內心顯得十分寧靜。她沒有半點嬌艷或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不論觀者從何種角度看,都同樣能獲得這種感受:莊重的嫵媚。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女神兩臂雖失,仍使人感到完好無損。曾經有人探索兩臂的原型是什麼樣子的,企圖給雕像配上兩臂,但不管什麼設計方案,沒有一個可以令人信服的(古代希臘雕刻家在雕鑿大理石像時,臂腕部分一般採取單獨製作,然後裝配,故毀壞時,往往接榫處先斷裂)。

維納斯大理石雕像高約204厘米,其姿態的嫵媚為歷代藝術家所讚嘆,因為以前發掘的一些古希臘裸體女雕像,大都著重在表現感官上的美,而這尊維納斯,作者已把它提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了,形象充滿著無限的詩意,她那含蓄的、耐人尋味的美,幾乎使一切人體藝術都相形見絀(參見黑白圖局部)。 當年法國獲得此像時,全國頓時沸騰了,人們視如國寶,有的人在欣賞時竟激動得流下了興奮的熱淚。珍藏它的 羅浮宮還把這尊雕像奉為鎮館之寶,並專辟一室,以貯女神之美。它確實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至今各國尊重藝術的人們都覺得能親眼目睹這尊維納斯像是人生一大幸事。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黃金分割) 《米洛的阿芙羅蒂德》(黃金分割)

我們欣賞前面這些希臘人體雕像,會領悟到一個共同特點:古希臘許多神的形象,是按照人的裸體比例美學來塑造的。雖然古代人崇拜神,但由於雕塑家是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人去創造最美的形象的,因而這些完美的典型的形象,創造和發現了一種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代人對於人體美的肯定和頌讚。他們在雕塑藝術上的高度成就,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光輝典範。

如果作一簡單分析,即這個《維納斯》扣除了底座,約為204厘米。雕像的身高正好是26.7厘米的八倍稍弱,其各部分的度量比差為5:8,整體造型使人感到相當地穩固。5:8的比值不僅是屬於西方世界的比例觀念,它歷經埃及、希臘直到以後的羅馬等時代,迄今這個比例觀念仍是人類的共同審美規律。到了中世紀,這個比值被神秘化了,說它是神所傳授給世人的秘法,因而稱其為神授比例法。至15世紀末,一傳教士路加·馬喬里(LucaPacioli,約1445-1510)有感於它的比值之奧妙,便用黃金一詞將其定名,遂稱它為 黃金分割。《維納斯像》所創造的美,成了黃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範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