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歷史
米市路,最早時為米市街,顧名思義,歷代都是米市墟集之地,以商業中心的行業來命名。按《永樂大典》“廣州府南海縣之圖”所示,明初南海、番禺分界在新店街、米市街、朝天街,北道就日門(即朝天門),可見明代甚至更早以來,米市路一線曾是南海縣與番禺縣之分界。1934年,政府擴展米市街,成米市路。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與朝天路合併命名為“朝陽南路”,後復名米市路。
著名人物
米市街上的百歲賢母
在米市街上,明代住了個名叫蒙宗遠的人,娶妻李氏,李氏三十歲那年生了個兒子,取名子詔。蒙宗遠又娶了張姓小妾,生了個兒子,取名子諫。兩個孩子出生沒多久,蒙宗遠和張氏都相繼病逝。李氏一直守護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靠著紡織艱難度日。每晚,兩個孩子在燈下讀書,她就守在一旁紡線,一直要忙到凌晨。後來,兩個孩子非常爭氣,子諫得了舉人,子昭中了進士,李氏被當時皇帝封為誥命夫人。最後,李氏一直活到101歲,無疾而終。官府為了紀念她,特意建了個牌坊,封為“百歲坊”,旁邊還建了一個祠堂,叫做“德壽祠”。
道路特色
90年代以前,米市路路面仍為廣州市中心其中一個重要的露天街市。現在街市已經取消,改為室內米市新街市營業。與鄰近的解放中路、惠福西路、陶街一樣,道路兩旁多以電子配件商鋪為主。
建築物
米市路58號(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廣東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
交通信息
光塔路站
朝天路站
惠福西路(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站
廣州捷運一號線公園前站或西門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