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西蒙諾夫中學畢業後報考著名的航空學校,家人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西蒙諾夫最後被迫選擇了新切爾卡斯克工學院。
大學即將畢業時,西蒙諾夫申請轉學到莫斯科航天研究所,但被該所拒絕。後來輾轉來到了位於烏拉爾的喀山航空學院,1953年,他聯合喀山航空學院的同學創建了大學生滑翔機設計局,設計、建造出世界領先水平的全金屬結構滑翔機。西蒙諾夫引起了烏斯季諾夫的注意。1959年,蘇共中央決定在其組建的設計局的基礎上成立國家滑翔機設計局。
1970年,接受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的領導。並進入全蘇聞名的蘇霍伊設計局工作,他就主持了蘇—24戰鬥轟炸機的研製工作。蘇霍伊設計局正收集和整理關於F—15的資料繼而確定與之相適應的蘇聯新一代殲擊機,蘇霍伊找到了西蒙諾夫。西蒙諾夫的優異表現折服了設計局的領導,為蘇霍伊設計局提供了最詳盡的報告,1975年9月15日,西蒙諾夫擔任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主持新型前線殲擊機的設計、研究、製造工作。
西蒙諾夫的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蘇霍伊設計局工作,1991年前後,俄羅斯聯邦經濟舉步維艱,由於西方財團要求併購蘇霍伊設計局,俄羅斯聯邦副總理丘拜斯制定了整體出售方案劃,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出售蘇霍伊設計局。西蒙諾夫緊急打電話給丘拜斯,力陳出售蘇霍伊設計局會對蘇維埃航空工業體系引起的地震式後果。但是遭到堅決拒絕,丘拜斯堅稱葉爾欽的命令已經簽署。西蒙諾夫又找到國防部長,但最終無法挽救蘇霍伊設計局被出售的命運。
少年時代
1929年10月19日,米哈伊爾·西蒙諾夫出生在位於俄羅斯西南方亞速海邊上的頓河畔羅斯托夫,父親彼得·瓦西里耶維奇和母親薇拉·米哈伊爾歐維娜都是當地的年輕教師。1933年彼得考上了莫斯科國立大學的研究生,一家人(包括比米哈伊爾小兩歲的弟弟維亞切斯拉夫)因而移居到首都莫斯科附近的貝科沃鎮。他們的住處正對著幾公里外一座機場的跑道,小米沙(米哈伊爾的暱稱)從家裡就能經常看到飛機起降的情形,那些御風來去的“大鳥”讓他在懵懂好奇中對飛行產生了最初的興趣。不過這樣的童年沒有持續很久,父親從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遙遠的哈薩克斯坦勘探礦藏,西蒙諾夫一家又隨著搬到靠近中國的阿拉木圖。上學後,西蒙諾夫經常泡在圖書館裡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面向青少年的航空書刊,其中有一本關於飛行失誤的書使他了解到飛機設計的重要性,於是很早就決定了自己將來的志向——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
在老師的指引下,西蒙諾夫加入了青少年航模組織,根據雜誌上的資料製作飛機模型,從中不僅學到了飛行原理,也學會了耐心細緻和堅持不懈。西蒙諾夫在學校期間就特別喜歡航模活動。15歲時,他被任命為少年宮航模室主任 。
納粹德國突襲蘇聯後,父親彼得也應徵入伍,作為一名紅軍中尉開赴前線,後來在1942年11月進行的史達林格勒反擊戰中犧牲。除了失去親人的痛苦,戰時的艱難環境也讓西蒙諾夫不得不放下心愛的航模,幫助母親操持生活。二戰結束後,西蒙諾夫兄弟跟隨母親回到羅斯托夫州的卡緬斯克-沙赫京斯基投靠外祖父母。他們發現附近有個堆放廢棄飛機的場地,平時一有機會就跑去擺弄殘破的機翼和發動機等部件,繼續探究著飛行的奧秘。
然而家庭的悲劇再度降臨,1947年弟弟維亞切斯拉夫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外祖父母也相繼過世。為了便於照顧連遭打擊又體弱多病的寡母,此時已經高中畢業的西蒙諾夫只好放棄報考心中的聖地——莫斯科航空學院的機會,選擇離家較近的新切爾卡斯克理工學院,就讀於汽車設計專業,入學第三年就獲得了史達林獎學金。課外時間他熱衷腳踏車運動,經常參加各種比賽,在鍛鍊身體之餘也磨練出拼搏到底的意志品質,這些都將使他受益終生 。
青年時代
西蒙諾夫在大學四年級時提出申請,希望能轉到莫斯科航空學院深造,遺憾的是未獲批准。他又把目光轉向位於韃靼斯坦共和國的喀山航空學院(KAI),這裡有以研製轟炸機和運輸機聞名的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分部,也是蘇聯重要的航空科研和生產基地。1951年他如願進入喀山航空學院,開始學習飛機結構專業。在此,西蒙諾夫如魚得水,再次以優異的成績拿到獎學金。1953年學院組建滑翔機俱樂部,主持者為沃羅比耶夫教授。設計工作的實際組織者就是大學生西蒙諾夫 。次年西蒙諾夫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負責管理飛機結構實驗室。滑翔機俱樂部在1956年轉變為蘇聯的首個學生設計局,後來又在此基礎上創建了航空運動設計局,西蒙諾夫憑藉過人的才幹和精力成為這個設計局的主要組織者及設計師。
在學院教授的指導下,以西蒙諾夫為首的一群年輕人從實踐中逐步摸索,研製出蘇聯第一種全金屬結構的滑翔機KAI-6,以及KAI-11、KAI-12、KAI-14、KAI-17和KAI-19等一系列後續機型。蘇聯的航空運動員駕駛這些性能優良的滑翔機創造了不少飛行紀錄,在各種國際比賽中也奪得過100多個獎項。 其中包括後來全蘇聯最流行的封閉型滑翔機“濱海人”KAN-12,僅在阿爾謝尼耶市就生產了800架 。
1969年一次到莫斯科的出差成為西蒙諾夫事業上的轉折點,當時的蘇聯航空工業部部長彼得·戴門提耶夫頗為賞識這位年富力強的後起之秀,當年6月就把他從喀山調到莫斯科。西蒙諾夫先是被任命為多爾戈普魯德內自動化設計局的第一副總設計師,幾個月後又被派往飛機設計“怪傑”羅伯特·巴爾蒂尼(義大利籍的飛機設計師,1923年來到蘇聯參與航空建設,設計過多種概念超前的轟炸機、水上飛機和地效飛行器)手下協助設計工作,還擔任過塔甘羅格飛機製造廠的分廠負責人。1970年,剛過不惑之年的西蒙諾夫進入蘇霍伊設計局,在該局創立者、航空界泰斗級的總設計師帕維爾·蘇霍伊領導下工作,從此開始了與蘇霍伊的不解之緣。
中年時代
作為蘇霍伊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之一,西蒙諾夫獨立承擔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完成T-6即蘇-24原型機的飛行測試,這種帶有可變後掠翼的雙座雙發戰鬥轟炸機剛在1970年1月進行了首飛。
西蒙諾夫帶領試飛隊伍先後進駐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的拉緬斯科耶機場和裏海附近的阿赫圖賓斯克空軍基地,對原型機展開全面測試。經過4年的努力,蘇聯第一種全天候攻擊型戰機蘇-24通過了全部測試,開始正式投產裝備部隊。由於蘇-24的成功,包括西蒙諾夫在內的蘇霍伊團隊獲得了1976年度的國家級獎勵——列寧獎。接著,他又參與了蘇-25單座近距攻擊機的研製和改進工作,而真正讓西蒙諾夫攀上事業巔峰的則是一代典範之作——被北約組織稱為“側衛”的蘇-27戰鬥機 。
蘇-27是蘇霍伊設計局為抗衡F-15等西方第三代戰鬥機而啟動的重點項目,研製代號為T-10,要求具備優異的飛行特性和作戰能力。西蒙諾夫雖然不是最初的設計者,但對蘇-27的最終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T-10項目中,西蒙諾夫負責對飛機的整體結構進行系統分析和最佳化。由於工作出色,他在1975年9月15日蘇霍伊去世後不久就被提升為該項目的主管設計師。
1977年5月20日第一架T-10原型機首次升空。不過,隨著試飛科目的增加,原先的設計方案也逐漸暴露出許多缺陷,第二架原型機就因作業系統故障導致機毀人亡。種種問題使T-10驗證機在試飛中表現出來的性能完全無法讓人接受,無論是機動性還是航程都遠遠不能達到要求,把飛機設計徹底推倒並重來一次就成為了必須要考慮的選擇。但當時的蘇聯航空部領導和軍隊、包括T-10總師都不支持這樣的做法:除了政治影響、面子問題,還有就是這個項目已經花了太多的錢,用掉了太多的時間了。
然而堅定無畏的西蒙諾夫和他領導下的志同道合者們,在1976年第一架T-10驗證機才剛剛製造出來的時候,就在中央流體院的指導下研究並建立了新型氣動布局並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西蒙諾夫在尋求航空部副部長西拉耶夫的支持時,面對“你確信無他路可走嗎?”的疑問時,做出了這樣的回答:“當然,我確信儘管也有其它途徑——批量生產成百上千的平庸飛機,如果不打仗,誰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平庸;但我們工作在艱難時期,這時我們的武器必須是水平最高的,因此沒有其他出路。”全新的方案仍然繼承了T-10系列的編號,被命名為T-10S,設計工作在1979年全面展開;除了主起落架的輪胎和彈射座椅以外,所有的原始設計都被推翻了 。
雖說把蘇-27的研製工作推上了正軌,但在設計局內部,西蒙諾夫與蘇霍伊的繼任者、資深的總設計師葉夫格尼·伊萬諾夫之間的分歧卻在加深。為了避免對項目的運轉帶來不利影響,1979年上級機關將西蒙諾夫暫時調離蘇霍伊設計局,改任航空工業部中負責科技事務的副部長。離開設計圖紙去處理公文報告並不是西蒙諾夫的興趣,不過在這個位置上他倒是可以接觸到國內外航空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專注研究現代空戰的發展趨勢,更加堅定了以超機動性奪取制空權的信念。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他還在1981年秘密前往一線部隊,協助提高剛剛投入實戰的蘇-25攻擊機的作戰能力,並因此獲得了勞動紅旗獎章。
1983年1月,西蒙諾夫重返蘇霍伊設計局,擔任該局第三任總設計師,繼續領導蘇-27的後續發展。
3個月後,已經脫胎換骨的T-10S原型機首飛成功。儘管後來又出現過試飛事故和生產延誤,但當蘇-27通過最終考驗正式服役後,事實證明西蒙諾夫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
作為一種重型截擊機,蘇-27以利落高效的氣動外形,結合強大的動力、航電和武器系統,獲得了令人驚嘆的機動性能和作戰威力,並具有不斷提升的巨大潛力,迅速成為蘇聯及後來俄羅斯空防力量的中堅。為了挑戰F-15曾保持的世界飛行紀錄,西蒙諾夫特別改裝了一架T-10S原型機,將其編號定為P-42,以紀念1942年在衛國戰爭中捐軀的父親彼得。這架P-42號機在1986至1988年間連續創下27項爬升速度和高度等類別的飛行紀錄,將對手遠遠拋在身後。
1989年6月15日,當俄羅斯戰鬥機Su-27在法國布爾歇上空首次進行令世人轟動的飛行表演之後,路透社評論道:“俄國人憑藉其象蛇一樣的戰鬥機奪取了美國戰鬥機的空中霸權。該機優良的結構和易操縱性能拆服了在場的專家們。” 蘇-27一鳴驚人,飛行員普加喬夫演練的“眼鏡蛇”特技動作震撼了來自全世界的觀眾。英國《星期日電訊》刊載來自布爾歇的報導中寫到:一名美國空軍飛行員站在這加威風凜凜的“弗蘭克爾”(即Su-27)面前,對飛機結構讚嘆不已。他說:“如果我在空戰中遇上這樣一架飛機,那我別無選取擇——只好跳傘逃命了。”而另一家政治經濟周刊《經濟學家》則概括說:“所有西方設計家和空軍的夢想的下一代高機動戰鬥機已經問世,只不過在圍牆的另一邊。”
此後,無論是與F-15的模擬對抗,還是西方飛行員的體驗駕駛,都讓“側衛”聲名大噪,而以蘇-27組成的飛行表演隊更是成為各地航展上的絕對明星。被譽為“蘇-27之父”的西蒙諾夫造就了軍用飛機史上一個炫目的里程碑,也為蘇霍伊設計局迎來了新的輝煌。
暮年時代
在他的指導下,蘇霍伊設計局從蘇-25和蘇-27的基本型號出發進行了一系列的挖潛改造工作,接連推出了雙座教練型、多用途型、能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艦載型等各種新改型,以及研製下一代的S-37(後來稱蘇-47“金雕”)前掠翼先進戰鬥機,持續增強著自身的競爭力。
然而,1991年蘇聯的解體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把整個龐大的航空工業體系推到崩潰的邊緣。在經濟體制的轉型時期,來自國家的撥款和軍方的需求急劇下降,導致蘇霍伊設計局徒有優秀的人才和技術卻缺乏足夠的資金,連給員工發工資都出現了困難。面對嚴峻的生存危機,身為當家人的西蒙諾夫再次以頑強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一方面在設計局內部進行調整改革以適應市場化的需要,另一方面積極尋求擴大產品出口。儘管蘇霍伊的戰機在蘇聯解體前就已開始外銷,但那時還屬於政府行為。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出口許可,西蒙諾夫不得不在相關部門之間奔走遊說,甚至想辦法找機會向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當面陳情,並主動參與跟潛在客戶的談判。經過多方努力,蘇-27系列戰機陸續獲得大筆國外訂單,一度超過俄羅斯軍工對外貿易額的一半,在國際市場上堪稱與享譽已久的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齊名的俄式經典武器。
抓住了出口契機,西蒙諾夫帶領蘇霍伊設計局渡過難關,不僅為國家換回了急需的硬通貨,還為今後的發展保存下科研、生產和試飛等環節的骨幹力量,也比其它國有航空企業更快地完成市場化轉型並成功地保住自己的獨立地位。重新站穩腳跟後,西蒙諾夫繼續把蛋糕做大,從蘇-27演化出蘇-30、蘇-33、蘇-34、蘇-35等多種先進改型,打造成一個羽翼豐滿的蘇式戰機家族。1992年蘇霍伊與米格等俄羅斯航空企業共同參加英國范堡羅航展,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西蒙諾夫說道:“美國人總認為蘇霍伊的蘇-24是要應對他們的F-111,蘇-25是要跟A-10比試,而蘇-27是為了挑戰F-15。這些都是胡扯!蘇霍伊研製這些飛機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贏得與米格總設計師別里亞科夫的競爭。”這番話充分表現了他的幽默與自信 。
即便在軍事航空領域已經樹立起響噹噹的名聲,西蒙諾夫也沒有一味抱著“側衛”吃老本,而是把眼界擴展到民用飛機市場。早在1980年代初,他就組織了一支精幹的設計隊伍,包括莫斯科航空學院的學生在內,專門研製小型運動飛機。利用年輕時的經驗,西蒙諾夫還創建了蘇霍伊飛行俱樂部,培養航空運動人才。之後的10多年間,具有超高機動性和靈敏操縱性的蘇-26、蘇-29和蘇-31在蘇霍伊飛行員的駕馭下,相繼在世界特技飛行界打出了知名度,先後奪得過300多個比賽獎項,並批量出口到歐美國家,擴大了蘇霍伊的影響力。
進入花甲之年,西蒙諾夫逐漸退居二線。當年他在喀山航空學院撰寫的畢業論文是關於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課題。西蒙諾夫曾提出研製超高速客機,包括8~12座的S-21和40座的S-51,時速可達兩倍音速,從首都莫斯科飛到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只需4小時。此外,他還規劃了堪比空中客車A380的大型客機KR-860“俄羅斯之翼”,一次可搭乘860~1000人,用於進軍遠程國際航線。遺憾的是這些雄心勃勃的項目因各種原因至今未能變為現實,不過象蘇-80多用途運輸機和“超噴氣”100支線客機這樣的民用飛機在21世紀初都已經進入了商業市場。
由於事業上的傑出成就,西蒙諾夫在國內外都贏得了至高的聲譽。在蘇聯時期,他就以蘇-26和蘇-27項目獲得過兩次國家級獎勵,1995年又被授予俄羅斯科學發明最高獎——舒霍夫金質獎章。1998年他被美國《航空周刊與空間技術》雜誌評為“年度傳奇人物”,他的名字登上了美國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名人堂。1999年西蒙諾夫因對國家做出卓越貢獻而榮獲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和金星勳章。
2004年在他75歲壽辰時,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發來賀信,讚揚他是“國家驕傲的象徵”。作為技術科學博士、莫斯科航空學院教授、國際和俄羅斯工程科學院院士,西蒙諾夫不僅身體力行常年活躍在科研的最前沿,也一貫重視後備人才的培養,為發展成航空聯合體的蘇霍伊和俄羅斯航空工業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被繼任者和同行們稱為“代表了航空史上的一個紀元”。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蘇霍伊研製的第五代戰機PAKFA的第二架原型機首飛成功,延續著他譜寫的藍天樂章 。
身後
西蒙諾夫與妻子卡彼托麗娜·西蒙諾娃共同生活了近半個世紀,育有一子一女,共有5個孫輩。
2011年3月4日,著名的俄羅斯飛機設計師米哈伊爾·佩特洛維奇·西蒙諾夫(Mikhail Petrovich Simonov)因病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1歲。他去世後被安葬在莫斯科最著名的新聖母公墓,與眾多的俄羅斯知名人士長眠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