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米丘諾維奇(英語:VeljkoMicunovic,塞爾維亞:ВељкоМићуновић,1916年1月16日——1982年8月2日)
傳記
1916年1月16日生於黑山的采蒂涅地區的維勒斯托沃村。黑山族人。在采蒂涅讀高中時參加進步青年運動,1934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52年11月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並任采蒂涅高級中學黨組織書記。1935年就讀于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律系,並參與青年學生的示威遊行,是貝爾格勒大學學生運動的領導成員。1940——1941年受黨的派遣,在波莫拉夫列州做政治工作,恢復和加強在雅戈丁那、丘普里亞、帕拉欽、塞尼礦山、阿萊克西納茨等地區的黨組織。
人民解放戰爭
1941年參加黑山“七·一三”反法西斯武裝起義,投身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在那裡,他組織抵抗力量反抗義大利法西斯占領軍,任游擊隊政委,直到1942年撤退到波士尼亞。之後根據黨中央的決定,返回黑山從事地下活動。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面對法西斯占領者的白色恐怖,堅持開展對敵鬥爭。1942年當選為南斯拉夫共產黨黑山和博卡省委委員。
1943年5月回到波士尼亞繼續參加戰鬥,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二無產階級者旅政委。1943年6月參加了著名的蘇捷斯卡戰役。此後,他相繼轉戰於東波士尼亞、桑扎克、塞爾維亞和黑山。1944年5月任黑山人民保衛委員會(OZNA)主席。
戰後時期
南斯拉夫解放後,米丘諾維奇在國家安全部門擔任領導職務,1945——1952年曆任黑山人民共和國政府內務部長、貝爾格勒人民保衛委員會主席、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聯邦內務部副部長,南斯拉夫聯邦政府成員和國家冶金工業總局局長。在內務機關工作期間,是內務部長亞歷山大·蘭科維奇的重要助手和國家保全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49年和1951年,他兩次作為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聯合國會議。
1951年以後,他轉入外交戰線工作。1952——1956年任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聯邦外交部副部長,協助外交部長愛德華·卡德爾的工作。1956——1958年任南斯拉夫駐蘇聯大使。1958——1962年任南斯拉夫聯邦外交國務秘書處副國務秘書,協助聯邦外交國務秘書(聯邦外交部長)康斯坦丁·科查·波波維奇的工作。1962——1967年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駐美國大使。1967——1969年任南斯拉夫聯邦議會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1969——1971年任南斯拉夫駐蘇聯大使。
米丘諾維奇兩度擔任駐蘇聯大使,皆適逢南斯拉夫和蘇聯兩國之間關係微妙的非常時期(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蘇聯侵捷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正需要具有非凡外交才能的人擔當重任。而在此期間,米丘諾維奇極力維護南斯拉夫的國家利益,同時又保持了與蘇聯兩代最高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和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的私交和友誼。
1971年7月29日——1974年5月16日任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相當於集體元首)委員。1944年5月當選為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人民議會議員,1945年11月當選為南斯拉夫制憲議會議員,此後連續四次當選為南斯拉夫聯邦議會議員。他是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六屆、七屆、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69年3月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代表會議常設委員會委員。1974年5月以後改任南斯拉夫聯邦會議(元老院)成員。
米丘諾維奇是南斯拉夫傑出的將軍外交家,活躍於國際舞台長達二十多年。晚年的米丘諾維奇儘管身患重病導致癱瘓,但仍以頑強的毅力,最終撰寫和出版了他的兩部回憶錄《莫斯科的歲月,1956——1958年》和《莫斯科的歲月,1969——1971年》。在回憶錄中,米丘諾維奇記敘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展現了五十年代中和六十年代末發生在蘇聯的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涉及南蘇關係、中蘇關係、美蘇關係,因而受到國際上的重視,先後被譯成十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米丘諾維奇也因此在世界上享有聲譽,成為國際舞台上少數因發表回憶錄而聞名於世的外交家之一。米丘諾維奇的弟弟武卡欣·米丘諾維奇也參加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戰後成為一位積極的社會政治工作者,曾任海軍第一副政委、《戰鬥報》社長、南斯拉夫聯邦執行委員會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南社盟聯邦會議成員、南共聯盟和黑山共盟中央委員、聯邦議會議員等職。
1982年8月2日,韋利科·米丘諾維奇病逝于貝爾格萊德,享年67歲,葬於貝爾格勒公墓的“功勳市民林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