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鷹詞》

詩詞《籠鷹詞》的作者是宋朝詩人張耒,精彩詩句為“賦形雖小技能薄,不受羈縻得自由。”

作者

張耒

詩詞正文

八月獲黍霜野空,蒼鷹羽齊初出籠。
劍翎鉤爪目如電,利吻新淬龍泉鋒。
少年臂爾平郊去,草動人呼躍寒兔
竦身下擊霹靂忙,毛逐奔風血濡距。
爾能搏兔不能食,未飽中腸行復擊。
主人厭兔爾尚飢,一生不快為人役。
蒿間黃雀鳴啾啾,飢啄野粟心無求。
賦形雖小技能薄,不受羈縻得自由。

柳宗元詩

作品原文

淒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2]。

披霧裂虹霓斷,霹靂掣電捎平岡[3]。

砉然勁翮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4]。

爪毛吻血百鳥逝,獨立四顧時激昂[5]。

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6]。

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7]。

但願清商復為假,拔去萬累雲間翔[8]。
 

注釋

 [1]這首寓言詩作於初來永州之時。詩中以籠鷹自喻,抒發作者當年參加政治革新活動時的豪情壯志,以及失敗後遭到迫害摧殘的悲憤;渴望有朝一日能衝出樊籠,展翅高飛,實現其宏偉抱負。

[2]淒風:指秋風。淅瀝(xī lì析力):風聲。嚴霜:寒霜。翻:飛翔。

[3]披:分開。裂:衝破。虹霓(ní尼):彩虹。掣(chè徹)電:閃電。捎:掠過。

[4]砉(huā嘩)然:象聲詞。這裡指鷹俯衝時發出的響聲。勁翮(hě核):強勁有力的翅膀。攫(jué 決):抓取。蒼茫:指天空。

[5]爪毛:爪上帶著毛。吻血:嘴上沾著血。百鳥逝:各種鳥都逃避躲藏起來。激昂:心情振奮,氣概昂揚。

[6]炎風溽(rù入)暑:盛夏又濕又熱的氣候。摧藏:摧傷,挫傷。

[7]一夕十顧:一夜之間多次張望。

[8]清商:清秋。假:憑藉。拔去:擺脫。萬累:各種束縛。

譯文

 蕭瑟的秋風裡飄飛著嚴霜,

雄鷹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鐵翅衝破雲霧,斬斷長虹,

挾帶著雷電掠過平曠的山崗。

忽然俯衝下來,披荊斬棘,

抓起狐狸與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

利爪存毛,鋼喙沾血,百鳥紛紛躲藏,

雄鷹環顧四周,無人能敵,不禁慷慨激昂。

不料濕熱的夏天驟然而至,

抱病的雄鷹羽毛盡脫,元氣大傷。

草叢中的狐狸與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當面騷擾,

一夜之中挑釁不斷,令人寢食難安。

雄鷹只願憑藉下一個天高氣爽的秋季,

掙脫重重枷鎖再上萬里雲間。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柳宗元作於永州。詩中以籠鷹自喻抒發了作者當年參加政治革新活動時的豪情壯志,以及失敗後遭到迫害摧殘的悲憤;渴望有朝一日能衝出樊籠,展翅高飛,實現其宏偉抱負。

詩的前半部分,極寫鷹擊長空,叱吒風雲的雄姿。前兩句“淒風淅瀝飛嚴霜,蒼鷹上擊翻曙光。”說蒼鷹不畏嚴寒,迎著曙光,上薄雲天。“雲披霧裂虹霓斷,霹靂掣風馳”中的“淒風”、“嚴霜”這些冷色調的字眼,使整個畫面瀰漫著肅殺之氣。而“虹霓”、“霹靂”等詞,又平添幾筆耀眼的暖色。“砉然勁翻剪荊棘,下攫狐兔騰蒼茫”,以粗放之筆寫蒼鷹的作為,“一剪”、“一攫”剛勁利索,可謂所向披靡。“爪毛吻血百鳥逝,獨立回顧時激昂”,以特寫手法刻劃蒼鷹的神采,氣宇軒昂,不同凡俗。這裡的“荊棗”、“狐兔”既切合時景,又蘊含政治寓意。

柳宗元禮讚蒼鷹,讀者想要知道作者的真意,可從他坦陳心事的書信中尋找答案。《寄許京兆孟客書》云:“宗元早歲,與負罪者友善,始奇其能,謂可以立仁義,裨教化。過不自料,勤勤免勵,唯以中正信義為志,以興堯、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為務,不知愚陋,不可為強,其素意如此也”。又云:“年少氣銳,不識幾徵,不知當否,但欲一心直遂,果陷刑法,皆自所求得之,又何怪也?”這裡雖有自輕自責的意思,但他並不諱言“永貞革新”之際,懷有濟世救民的志向,期望“一心直遂”,取得成功。柳宗元少年得志,位居顯要,那種卓厲的氣概,就活似矯健的蒼鷹。

詩的後半部分,寫形勢陡變,蒼鷹突遭厄運,困蹇惶恐,日夕不安。“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以季節更替喻政局變化,以脫毛換羽暗指自身受到迫害。“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顧驚且傷”,以狸鼠為患喻處境險惡,以寤寐不寧直抒胸中的積憤。柳宗元一朝謫廢,飽嘗奔竄禁錮之苦,形容自己猶如翼摧羽折,任人宰割的落難之鷹,是很自然的,也是很貼切的。詩的結尾兩句“但願清商復為假,拔去萬累雲間翔”,是體現出詩人企盼“起廢”的急切心情。這種心情在他的書信中再三再四的傾吐過。這首詩充分地展示了柳宗元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自信,及對迫害者的鄙視。

金元好問評柳詩云:“謝客風容映古今,發源誰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遺山先生文集》卷十一《論詩絕句》)一語道破了柳宗元詩歌感情深沉,弦外有音的特點。這首《籠鷹詞》正體現了柳詩的這一特點。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後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