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方案

節能減排方案

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前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根據這兩個指標,如中國GDP年均增長一成,五年內就需要節能六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萬噸、化學需氧量五百七十多萬噸。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和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我國能源發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標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應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能源節約取得明顯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技術取得實質進步,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巨觀調控、市場監管、法律法規、預警應急體系和機製得到逐步完善,能源與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嚴峻形勢

當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2006年以來,全國上下加強了節能減排工作,國務院發布了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促進節能減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相繼做出了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加大了“十一五”後四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更為嚴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 0%的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業增長20.6%,同比加快6.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等問題。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不僅2007年節能減排工作難以取得明顯進展,“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在我國,建築能耗占總能耗的27%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建設部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城鄉建設新建房屋建築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築;既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築。建築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例將從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國新建建築已經基本實現按節能標準設計,比例高達95.7%,而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僅為53.8%。

在不少城市,為了美觀和氣派,主要街區的寫字樓都是玻璃幕牆,還興建了不少大型的穹頂建築作為公共設施。夏季紫外線照射強烈,造成光污染,冬天不擋寒,一年四季不得不開放大功率的空調來調節氣溫,冬天要先於其他建築保暖,夏天要先於其他建築供冷。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玻璃幕牆(非節能玻璃)面積已超過900多萬平方米,而且呈持續發展趨勢。玻璃幕牆在帶來所謂美觀的同時,也帶來了能耗的成倍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初步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比2006年增長7.8%。2007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26.5億噸標準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個百分點。但同時,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仍然龐大,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過去100多年裡,已開發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當前,一些開發中國家正在步入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世界能源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節能減排的方案

近十年來,由於能源緊張,隨著節能工作進一步開展。各種新型,節能先進爐型日趨完善,且採用新型耐火纖維等優質保溫材料後使得爐窯散熱損失明顯下降。採用先進的燃燒裝置強化了燃燒,降低了不完全燃燒量,空燃比也趨於合理。然而,降低排煙熱損失和回收煙氣餘熱的技術仍進展不快。為了進一步提高窯爐的熱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煙氣餘熱也是一項重要的節能途徑。

煙氣餘熱回收途徑通常採用二種方法:一種是預熱工件;二種是預熱空氣進行助燃。煙氣預熱工件需占用較大的體積進行熱交換,往往受到作業場地的限制(間歇使用的爐窯還無法採用此種方法)。預熱空氣助燃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熱爐上,也可強化燃燒,加快爐子的升溫速度,提高爐子熱工性能。這樣既滿足工藝的要求,最後也可獲得顯著的綜合節能效果。

此外國內從五十年代開始在工業爐窯上採用預熱空氣的預熱器,其中主要形式為管式、圓筒輻射式和鑄鐵塊狀等形式換熱器,但交換效率較低。八十年代,國內先後研製了噴流式,噴流輻射式,復台式等換熱器,主要解決中低溫的餘熱回收。在100度以下煙氣餘熱回收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提高了換熱效率。但在高溫下仍因換熱器的材質所限,使用壽命低,維修工作量大或固造價昂貴而影響推廣使用。

21世紀初國內河南省鞏義市終於研製出了榮華陶瓷換熱器。其生產工藝與窯具的生產工藝基本相同,導熱性與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套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換熱器放置在煙道出口較近,溫度較高的地方,不需要摻冷風及高溫保護,當窯爐溫度1250-1450℃時,煙道出口的溫度應是1000-1300 ,陶瓷換熱器回收餘熱可達到450-750 ,將回收到的的熱空氣送進窯爐與燃氣形成混合氣進行燃燒,可節約能源35%-55%,這樣直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陶瓷換熱器在金屬換熱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因為它較好地解決了耐腐蝕,耐高溫等課題,成為了回收高溫餘熱的最佳換熱器。經過多年生產實踐,表明陶瓷換熱器效果很好。它的主要優點是:導熱性能好,高溫強度高,抗氧化、抗熱震性能好。壽命長,維修量小,性能可靠穩定,操作簡便。是回收高溫煙氣餘熱的最佳裝置。

陶瓷換熱器可以用於冶金、有色、耐材、化工、建材等行業主要熱工窯爐,正在為世界的節能減排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六項措施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小組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十二五”節能減排有六項措施: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推廣使用先進技術,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一)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業節能要注重以先進生產能力淘汰落後生產能力。交通節能要重視發展公共運輸,最佳化運用多種運輸方式。建築節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築,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智慧型建築,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生活節能要推廣使用經濟高效的節能產品,培養節約環保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二)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三)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著力抓好節能重點工程、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循環經濟重點工程。

(四)推廣使用先進技術。建立節能減排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加快技術的開發、示範和推廣套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五)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完善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制定和執行耗能設備國家標準,鼓勵企業建立節能計量、台賬和統計制度。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效標識、政府節能採購等管理方式。

(六)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