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劍閣

管劍閣,原名思九,1911年出生於海門縣三和鎮,啟海地區文化文史資料收集者,蒐集海門山歌第一人。

簡介

1932年上海大夏大學讀書時,在業師吳澤霖教授的指導下,利用寒暑假回鄉之機,冒著嚴寒酷暑,走鄉串戶,訪問民間山歌手,口唱筆錄,獲得近千首,經精選100首(包括啟東籍的同學丁仲皋蒐集的),在《大夏學報》上發表,翌年出版單行本,定名為《江口情歌集》,由吳教授作序,趙元任教授訂音正字,此書列入大夏叢書第三種。這是較為系統地將海門山歌最早見之於文字的記載。
1934年至1935年,管劍閣蒐集的其他海門山歌10多首,分別刊登在由林語堂主編的《論語》、《宇宙風》、《人世間》等雜誌上。1936年收錄的長篇敘事山歌《紅娘子本姓王》計187行,在武漢徐訏主編的《天地人》半月刊創刊號上發表,著名畫家張光宇還為之插圖。編者在《後記》中充分肯定了這首山歌的價值和所產生的影響。1961年,上海《民間文學集刊》,發表由他蒐集的海門山歌10首。1962年,管劍閣出任海門縣文教局副局長後,遵照黨的指示,發動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民眾蒐集整理編印了《海門山歌》、《海門童謠》等幾個油印冊子。
“文化大革命”開始,管劍閣率先受到衝擊,被橫加種種罪名,遭到殘酷迫害,多年蒐集的所有海門山歌手稿,付之一炬。他自編的《海門民歌》手稿計74首,交給一個農村學生保管,在十年浩劫中幸免於難。1979年管劍閣平反後,到學生家裡,見該學生從山藥田裡挖出了用塑膠紙包紮9層的手稿,完好如初,真是悲喜交集,淚滴稿濕。管劍閣在1990年6月刊印的《江海民歌》前言中說:“這是我的筆錄稿,那時我到鄰居老山歌手張志明、石狗、林順郎、陸家大姐等家裡,請他們唱,我一句一句地記,沒有錄音機,筆錄比較困難。記完後,再核對、修訂。為了傳真,儘量保持原有的泥土氣息。時光流逝,這些老山歌手都作古了。我給他們留傳下來,否則也就湮沒人世了。”說得多么真切,多么感人。
在半個多世紀裡,在海門山歌成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批准的今天,尤為緬懷管劍閣先生,以搶救的姿態,嘔心瀝血,歷盡坎坷,備嘗艱辛,身體力行,對海門山歌的傳承作出的巨大貢獻。
管劍閣還蒐集了長篇敘事山歌《紅娘子》等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