筊杯

筊杯或筊貝,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尋求神靈指示的工具。筊杯在遠古民間傳統中,世人認為可以與神靈溝通的工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替代。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或作“杯珓”﹑“杯校”﹑“杯教”﹑“碑珓”﹑“珓杯”﹑“珓兒”。關於“杯珓”兩字的字源,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是為“杯”;珓的發音和“教”的發音類似,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教示人們,於是使用“珓”一字。

外觀

材質筊杯多用竹、木等材質做成,兩個為一對,呈立體的新月形狀,每一個稱為一“支”,並分有正反面,平面部份稱為“陽面”(也稱正面)、隆起部份則稱為“陰面”(也稱反面)。近代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制的筊杯。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

求神禮儀

在台灣、國共內戰前的中國廟宇、一般供奉神像和祖先的家庭,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供上香膜拜之後,請神明指示的工具。這個動作稱之為“擲筊”或問杯。臨時需用之時,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幣代替。
1.稟明:執一對杯筊在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稟明自己姓名、生辰、住所及請示事項,一次一事。
2.擲筊(問杯):將筊杯合在掌心,並略為上拋擲出讓它落地,觀看正反的組合。

擲筊結果

聖筊(聖杯、允筊、允杯)
即二支筊杯一正一反(一陰一陽),代表所請示祈求之事神明應允、可行。
笑筊(笑杯)
兩支皆為正面(陽陽,即兩面均為平面),代表陳述不清、無法裁示或明知機緣未至不足,何必有此一問;或所提問題自有主張、已有定數,何必多此一問;亦或神明主意未定,再請示。
哭筊(哭杯、蓋筊、蓋杯、沒筊、沒杯)
兩支皆為反面(陰陰,即兩面均為隆起),表示神明不應許所求之事。
立筊
杯筊未倒下而呈立狀,一般人擲筊多半對神明“有所求”,但若為“無所求”的信徒,有可能會擲出“立筊”。

詐欺行為

 近代的筊杯有時被宗教神棍用做騙財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鉛或水銀,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