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於1984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軍改編而成。原代號為81043部隊,現為65521部隊。第39集團軍隸屬瀋陽軍區,軍部駐地為遼寧遼陽。39集團軍的歷史可追溯到紅軍時期的紅15軍團。在抗日戰爭期間為東北抗日聯軍組成部分(第二縱隊),在國共內戰時期為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參加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1950年參加韓戰。39集團軍現在裝備先進,為全機械化部隊。

基本信息

軍隊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駐守遼寧省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駐守遼寧省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駐守遼寧省,原代號為81043部隊,隸屬瀋陽軍區,是1984年由陸軍第39軍改編而成的機械化集團軍(1982年9月,39軍與38軍在全軍首先開始進行編組合成集團軍的試點),其中步兵第116師改編為機械化步兵師,此外還有115,117師,並編入坦克第3師、炮兵旅(原炮兵第7師)和高炮旅,並繼第38集團軍之後於1988年3月第二個組建陸軍集團軍直升機大隊。1989年5月集團軍奉命進京執行戒嚴任務。
90年代中期以後,原屬第39集團軍的步兵第117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後,坦克第6師與高炮旅分別改編為裝甲師和防空旅,直升機大隊擴編為陸航團。原屬第64集團軍的步兵第190師改屬第39集團軍建制。步兵第190師系1955年接受原駐大連蘇軍摩步第7師裝備,並曾改稱陸軍第1機械化師,是我軍第一個機械化(摩步)師。現任軍長閻豐
原副總參謀長,軍事科學院院長徐惠滋曾於1983-1985年任該軍軍長。此外1985-1990年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趙先順,曾於1987-1993年任瀋陽軍區政委的宋克達都出自該軍。曾擔任過瀋陽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司令員和軍事科學院院長的劉精鬆出自190師。

光榮歷史

現駐瀋陽軍區的第三十九集團軍,是解放軍陸軍的著名王牌部隊。該集團軍歷史悠久、戰功昭著。

先鋒本色

這是一支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沿革下來的紅軍部隊。在它的歷史上,重疊著3個紅軍軍部,沉澱著紅軍能征善戰、所向無敵的底蘊。這是一支與黨、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的英雄部隊:紅軍長征的北上先鋒;抗日戰爭中首戰平型關的勁旅;抗美援朝中首戰雲山,第一個與美軍“王牌軍”交鋒取得勝利。

紅軍長征先遣隊

1935年9月21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哈達鋪。長期訊息閉塞的紅軍將士從郵局裡找到的國民黨的報紙證實:陝北有一支共產黨的隊伍和一片蘇維埃根據地。
原來,在1934年11月13日,這個部隊的前身鄂豫皖的紅二十五軍便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了孤軍長征,一路上東拼西殺,打退敵人前堵後追,於1935年9月15日,抵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川縣永坪鎮,完成了歷時10個月的長征,並與堅持在那裡的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後,這支部隊東進北上,聲東擊西,打通了陝甘邊和陝北兩蘇區的聯繫,使兩塊蘇區連成一片,並在20餘個縣建立革命政權,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奠基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5年11月,紅十五軍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參加著名的直羅鎮戰役。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1939年9月擴編為八路軍第2縱隊。1940年6月後開赴蘇北,與新四軍第6支隊等合併,先後改稱八路軍第4、第5縱隊。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第5縱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第3師3.7萬人千里進軍東北,占當時出關我軍1/3。1945年9月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下轄第4(原第8旅)、第5(原第10旅,即第344旅)、第6師(原獨立旅)。1948年11月改編為解放軍第39軍,軍長劉震,政委吳信泉,下轄第115、第116、第117師。  
第2縱隊在整個解放戰爭中表現出色,參加了“三下江南”,秋季,冬季,夏季攻勢。在遼瀋戰役中參加錦州戰役,第6師首先攻克外圍重點義縣。在錦州總攻中,該縱隊迅速突破城垣,第5師15團戰士梁士英捨身炸碉堡,為部隊開闢了勝利的道路。戰後錦州人民將烈士犧牲的街道改名為“士英街”。在天津戰役中,4師率先攻破堅固的城防進入市區。據第4野戰軍司令部1950年編寫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記載,第2縱隊5師是東北解放軍12個縱隊36個師中表現和成績最突出的。解放戰爭中第39軍共殲敵19.6萬餘人。

首批入朝作戰

韓戰爆發後,第39軍於1950年10月隨13兵團首批入朝參戰。在第一次戰役中,在雲山向美軍發起猛攻,經過5晝夜激戰,徹底打垮了這個號稱“組建160多年沒有打過敗仗的美開國元勛師、常勝師”,取得了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一個大勝利。雲山戰役,該部戳穿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取得了與美軍作戰的初步經驗。戰鬥中,美二十五師二十四團三連連長斯特萊帶著115名黑人士兵繳械投降。該部創造了迫敵投降達一個整連的首例。中國軍隊俘虜一個美軍黑人連,著實讓聯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大吃一驚。他立即研究調整部隊編制結構,把所有的黑人連、排、班編制打亂混編。1950年11月25日,該部認真貫徹志願軍司令部“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給開始了“聖誕節前結束韓戰”攻勢的美二十五師以迎頭痛擊,第116師進而於12月4日和1951年1月5日先後解放平壤、漢城。之後,該部在志願軍總部的統一指揮下,參加了突破“三八線”、強渡臨津江、解放漢城和激戰橫城、合圍砥平里等重大戰役。第39軍在3年中共殲敵4萬餘人。  
1953年5月第39軍自朝鮮回國,長期駐守遼東半島。1964年的全軍“大比武”運動中,該軍第116師第348團4連被國防部授予“神槍手四連”榮譽稱號。  

率先向機械化跨越

1990年10月28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這天,中央軍委主席江主席視察了這支戰功卓著的部隊。目前,該機械化集團軍擁有陸軍所有的兵種專業,武器裝備實現了裝甲化、摩托化、自行化,部分裝備實現了制導化、電子化。集團軍上下叫響了“外行變內行”、“向苦練要效益”的口號。訓練場上,從將軍到士兵,上演了一幕幕練兵“活劇”。建立教學區,實現基地化、配套化、模擬化、電教化訓練保障體系。強化專業技術兵基礎訓練,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先理論,後實際;先車下,後車上;車下苦練,車上精練;模擬代用器材上苦練,裝備器材上精練。
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實施全過程、高難度、高強度訓練,強化夜訓和嚴寒、炎熱、渡河等複雜條件下的演練,以實打、實駕、實投、實爆等實際課目為重點,不斷提高部隊特殊環境和艱苦條件下的戰鬥及生存能力。初冬的北疆,雨雪紛飛,寒風料峭。“砰!砰!”隨著兩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方圓數十公里地域上,驟然殺出千軍萬馬。空中戰機轟鳴,地上火炮怒吼,坦克、裝甲車蜂撲蝶擁。沉寂的草原瞬間燃起鏖戰烈火。該集團軍組織的一次高技術條件下長途奔襲大演練在白山黑水間拉開帷幕。這次演習從戰役準備開始,連續實施了組織指揮、戰役協同、戰役保障、後方勤務和戰時政治工作等課題演練,使部隊受到了全面的檢驗和鍛鍊。

科技練兵的急先鋒

1996年隆冬,該集團軍萬人千車開進茫茫的 科爾沁草原 ,拉開了高技術背景條件下的邊境反擊作戰演練序幕。某團七連官兵針對擁有高技術偵察裝備的強敵,運用油氈紙、珍珠岩等材料研製出多種偽裝器材,對掩蔽部、坑道、交通壕進行多層次綜合偽裝。他們在“敵”連續實施空中拍照、地面紅外、熱成像等多種現代技術手段的偵測下,沒有露出絲毫蛛絲馬跡。這一戰果,破除了高技術武器裝備在官兵心目中的神秘感。  
集團軍領導敏銳地捕捉到了落實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具體“抓手”,引導廣大官兵迎潮而上,立足於我軍現有武器裝備條件,廣泛開展“以劣勝優三兩招”的民眾性科技練兵活動。官兵們三人一組五人一夥,自發組成了500多個科技攻關小組,活躍於訓練場、科技教室和駐地的科研機構。“你一招,我一計,綜合就是戰鬥力”。他們付出的是對軍人跨世紀價值追求的一片赤誠,贏得的是壯我國威軍威的豐碩收穫。   
短短几年時間,官兵們研究出的5700多項成果涵蓋了戰法理論、快速反應、信息對抗、高效指揮、火力打擊、後勤保障、裝備保障、訓練模擬器材等9大類別的內容,基本上做到了橫向上走打吃住藏聯供救修管綜合配套,縱向上從單兵到分隊戰術、契約戰術、戰役戰術緊密銜接。上百項成果通過了總部和軍區鑑定,幾十項成果獲國家專利,60多項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的科技進步獎,有的已裝備部隊,有的正在批量生產,將陸續裝備部隊。

建制

集團軍 陸軍 集團軍

第39集團軍屬甲級集團軍,滿編制。下轄三個師:
現陸軍第39集團軍下轄:
軍直部隊:軍直通信團、軍直工兵團、軍直防化團、陸軍航空兵第9團、特種作戰團
機械化步兵第116師(駐遼寧大石橋):346團、347團、裝甲團、炮兵團、高炮團
摩托化步兵第115師(駐遼寧蓋州):343團、345團、裝甲團、炮兵團、高炮團
機械化步兵第190旅(駐遼寧本溪)
機械化步兵第202旅
裝甲第3旅
炮兵旅
防空旅(駐遼寧撫順)

榮譽單位

該集團軍所屬榮譽單位:
紅軍師--步兵第116師(344旅);
紅軍團--步兵第115師第343團、步兵第116師第347團;
道峰山營--步兵第190師第569團第3營;
神槍手四連--步兵第116師第348團第4連;
鋼鐵七連--步兵第116師第347團第7連;

主要指揮

歷任軍長

第39軍首任軍長劉震上將 第39軍首任軍長劉震上將 劉震——(1948.11-1950.03)
吳信泉——(1950.03-1953.04)
張竭誠——(代53.06-1956.07)
張竭誠——(1956.07-1957.09)
王東保——(1957.10-1964.08)
張峰——(1964.08-1969.08)
朱恆興——(1969.08-1981.06)
張傑——(1981.06-1983.05)
徐惠滋——(1983.05-1985.03)
傅秉耀——(1985.08-1990.06)
羅有禮——(1990.06-1996.07)
王建民——(1996.07-1999.04)
閻豐——(1999.04-2002.10)
艾虎生——(2002.10-2007.09)
潘良時——(2007.09--)

歷任政委

第39軍首任政委吳法憲中將 第39軍首任政委吳法憲中將 吳法憲——(1948.11-1949.04) 
吳信泉——(1949.04-1950.03) 
徐斌洲——(1950.03-1951.07) 
李雪三——(1951.07-1952.07) 
吳信泉——(兼52.07-1953.04) 
石瑛——(代53.05-1954.10) 
石瑛——(1954.10-1956.04) 
李少元——(1956.04-1964.08) 
陳紹昆——(1964.08-1969.08) 
彭仲韜——(1969.09-1978.05) 
李兆書——(1978.05-1983.05) 
宋克達——(1983.05-1985.06) 
張海天——(1985.08-1986.03) 
馬盛林——(1986.03-1990.06) 
譚乃達——(1990.06-1992.11) 
李棟恆——(1993.02-1996.04) 
符廷貴——(1996.04-2001.07) 
陳國令——(2001.07-2004.12) 
張烈英——(2004.12--) 

輝煌戰績

抗日戰爭時期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轄第7、第8、第9旅。同年7月參加以江蘇鹽城為中心的反"掃蕩"。9月,第9旅調歸第4師,第10旅調歸第3師。1942年10月,實行精兵簡政,先後將4個主力團改為地方武裝,主力部隊參加淮海區反"掃蕩"。同年冬,第3師兼蘇北軍區。1943年春,參加鹽阜區反"掃蕩"。1944年參加高溝楊口戰役 。1945年4月,第10旅兼淮海軍分區,一部組成獨立旅赴皖中,歸第7師指揮。第3師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中,攻克阜寧縣城,參加兩淮(淮陰、淮安)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新四軍第3師奉命挺進東北。11月底到達錦州地區,歸東北人民自治軍建制。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及師直三個特務團,共3.7萬餘人,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在遼西阻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中,取得了秀水河子、喜歡池等戰鬥的勝利,開闢了西滿根據地,控制了長春至白城、通遼經鄭家屯至齊齊哈爾鐵路線及西滿廣大地區。之後,在四平地工進行了兩個月阻擊戰鬥,圍殲了向四平進犯的國民黨軍第71軍第87師主力。

1946年8月,以師機關一部成立西滿軍區,司令員黃克誠,政治委員李富春。9月,師主力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劉震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吳信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8旅改編為第4師;第10旅改編為第5師;獨立旅改編為第6師,全縱隊約3萬餘人。第7旅改編為第16師編入第6縱隊。1947年春參加三下江南戰役,向長春、德惠、農安之間地區之敵進攻,4月,獨立第1師編入第2縱隊。從5月開始,接連發起了夏、秋、冬季三大攻勢,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2縱隊番號未變。8月,東北軍區前方第2指揮所改稱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部,第2縱隊隸屬第2兵團建制。9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遼瀋戰役,第2縱隊先參加錦州作戰,後回師北上,與兄弟部隊一起於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並乘勝直搗瀋陽。

1948年11月1日,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9軍,劉震任軍長,吳法憲任政治委員,譚友林、孫子仁任副軍長,王良太任參謀長,李雪三任政治部主任。原轄第4師改稱第115師,胡繼成任師長,李世安任政治委員;第5師改稱第117師,張竭誠任師長,李少元任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7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152師,羅華生任師長,邱子明任政治委員。12月1日,揮師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在解放天津戰役中,第39軍擔任和平門方向的主攻任務。

1949年4月,由東北軍區整訓司令部組建第14兵團,第39軍隸屬第14兵團建制。4月底,第39軍由河北武清地區出發,向華中南進軍。7月初,進至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地區,渡過長江,改歸第13兵團建制。後進軍湘西,參加了衡寶戰役,然後直下柳州,解放南寧,於12月11日解放鎮南(友誼)關。同時,第152師改為南寧軍分區,脫離第39軍建制。在解放戰爭中,第39軍湧現出梁士英、王鳳江,黃達宣等許多著名戰鬥英雄和"攻克錦州先鋒連"等許多英雄集體。

韓戰時期

1950年1月2日,第39軍奉命北上,7月4日,開赴東北,到遼陽、海城地區駐防。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第39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政治委員徐斌洲。10月21日,開赴朝鮮參戰。11月1日,在開進中與敵遭遇,於雲山地區打了出國第一仗,殲滅美軍騎兵第1師第8聯隊和南韓軍第1師第12團一部及兩個炮兵營、一個戰車連大部,斃傷俘敵共2000餘人。11月底,志願軍發動第二次戰役,第39軍先在雲山以南的明堂洞,上、下九洞地區阻擊北犯之敵,後與兄弟部隊一起轉入反攻追擊,收復了平壤及"三八線"地區。12月底,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第39軍在高浪浦里以東地段突破敵臨津江防線,解放漢城,進占水原,與友軍一起收復了三八線以北廣大地區。

1951年2月,志願軍進行第四次戰役,第39軍(欠117師)歸第3兵團指揮,擔任戰役預備隊任務。戰役結束後,北移成川休整。11月,第39軍歸第19兵團指揮,接替第47軍臨津江兩岸的防禦任務。在歷時340天的防禦作戰中,貫徹"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依託堅固防禦陣地,粉碎了敵人數百次進攻,同時,廣泛地開展小分隊活動,積極組織戰術反擊,擠占緩衝區11個高地,擴大陣地面積,穩定了防禦態勢,配合了停戰談判。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倪祥明、高雲和等許多戰鬥英雄和"突破臨津江英雄連"等許多英雄集體。

1952年12月18日,移防西海岸,參加西海岸抗登入備戰。1953年5月回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從2013年1月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陸軍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
所在軍區   集團軍番號  駐地 類別 歷史 
北京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

 河北保定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 河北石家莊 甲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 河北張家口 乙類集團軍 原華北8縱
瀋陽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遼寧營口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集團軍 吉林長春 乙類滿編重型集團軍 原中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遼寧錦州 乙類簡編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3縱
南京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 浙江湖州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西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集團軍 江蘇徐州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中野6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 福建廈門市同安區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13縱
濟南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 河南新鄉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東野7、8縱合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河南開封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集團軍  山東濰坊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8縱
廣州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空降軍  湖北孝感 甲類軍原中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  廣西柳州 甲類集團軍原東野4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廣東惠州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東野5縱
蘭州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集團軍  陝西寶雞 甲類簡編重裝集團軍 原華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  陝西臨潼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10縱
成都軍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重慶市 甲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雲南昆明市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