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金融浪潮

第四次金融浪潮

《第四次金融浪潮》是中國經濟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伍聰。這是在國內最早把網際網路金融革命定義為“第四次金融浪潮”(參見《光明日報》2017年4月18日理論版文章“第四次金融浪潮與中國機遇”),並系統梳理了四次金融浪潮與四次工業革命的關係:第一次金融浪潮幫助英國稱霸全球:17世紀末,英國依靠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體系提供資本燃料和動力,成功實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19世紀頭號世界強國;第二次金融浪潮幫助美國超越英國:20世紀初,以摩根、、卡內基、洛克菲勒為代表的的投資銀行完成了對實業的布局,美國掀起了第二次金融革命,主導了五次併購浪潮,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金融浪潮則阻止了美國的衰落:20世紀末,風險投資模式在美國興起,風險投資體系在美國支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新一輪金融創新助推信息產業革命,使得已露疲態的美國重新站穩了世界之巔。以網際網路金融興起為標誌的第四次金融浪潮,則為中國的崛起搭建了舞台:從網際網路金融落地中國的發展進程看,中國是網際網路金融最肥沃的土壤,網際網路金融對碎片化資金的有效整合,改變了資金的風險偏好,這是金融業的最根本的一次革命。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數個普通人的經濟金融活動推動了第四次金融浪潮的涌動,使得第四次金融先天具有普惠金融、大眾金融的基因。網際網路金融似乎就是為助推中國的崛起而量身定做的。

主要內容

在大國更替的歷史長焦鏡頭中,得創新者得天下,但得金融者方能得創新。這便是金融變革、技術創新與強國爭霸之間的制度性聯繫。
300年前英國工業革命依靠商業銀行聚集資本,100年前美國電氣化革命不可抹去投資銀行的身影,20年前美國新經濟繁榮的背後則是風險投資方興未艾。一次次重大的創新改變了世界,一次次金融浪潮又締造了創新。金融與創新層巒相映,唯有金融浪潮之尖的國家才會有超然於全球的國運。究其根本,弄潮金融必須有新的信息攫取方式改變融資者風險偏好,如此方能接受創新之高風險。
中國之崛起恰逢第四次金融浪潮之際。網際網路金融正當其時,碎片化資金風險偏好顯凸,可以在最大範圍動員資金、在最大限度上承擔風險。這就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全新經濟學邏輯,以此圖功,何功不克。國運大光之時,今日之域中,便是中華之天下。

在歷史的長焦鏡頭中,大國崛起總是與技術革命同步。實際上,無論工業革命、電氣化革命還是後來的信息革命,都伴隨著一種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變革,為技術革命提供了資本動能和市場基礎。可以說,沒有金融革命,就不能發生技術革命。

金融的目標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每一次金融革命都是資源配置的邏輯出現根本性變革,唯有如此才能將資金引導向創新行業。有了金融的支撐,才可能發生技術革命,有了技術革命才能造就一代世界強國,這便是金融變革、技術創新與強國更替之間的制度性聯繫。在這個交替循環的過程,金融與創新層巒相映。唯此,金融浪潮之尖的國家才會有超然於全球的國運。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17世紀末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體系的出現,*有信譽的貸款者從英國王室變為了工業企業。世界上*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建立開啟了全球第*代金融革命,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構建的銀行融資體系,為工業革命源源不斷輸送資本燃料和動力,在資金與技術雙重推動下英國才成為19世紀全球頭號強國。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投資銀行的興盛,之前金融業始終將企業股權棄之如履,認為離開創業者的股權是沒有價值的。以投資銀行為主體的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具有天然的資本運營能力,實現了資本的市場化流動及股權的有效配置,並藉此主導五次併購浪潮,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以規模經濟為主體的電氣化革命在美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讓美國成為20世紀頭號強國。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紀末風險投資的方興未艾,風險緩釋手段從實體抵質押變換為預期產業前景,18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術更新換代,金融業與技術開發者共享其中的收益。風險投資體系支撐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奠定了信息產業基礎,培育其迅速成長為美國新經濟的支柱。因此,風險投資體系及其創新對於美國的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悟已往之不諫,方知來者之可追。回顧歷史發現,一種技術創新從出現到普及必然有對應的金融邏輯,沒有資金的支撐和保障,技術無法獨自存活。任何重大的創新都是在偶然中尋找必然,金融的使命不僅僅在於輸送了多少資金,還在於能容忍多少試錯、承擔多少風險。每一次金融浪潮不僅僅是創造新型金融機構,更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對待風險的態度發生了質變。

當前,由網際網路金融推動的第四次金融浪潮,便是又一次嶄新的金融形態,是一場超現實的金融革命,“風險-收益”邏輯已經與前輩迥然相異。傳統金融業追求“風險-收益”配比,認為世界上資金都懼怕風險。但是,在另一個維度,如果資金量足夠小,邊際效用小到忽略不計,這種資金就會完全忽略風險,目標是以極小的資金博取極大的收益。網際網路金融的核心要義正在於此,其融資來源是“碎片化”的資金,碎片化資金的特點是小,進而可以在*大範圍動員資金、在*大限度上承擔風險。碎片化資金自古有之,但之前無論對所有者還是融資者都不重視,金融技術和信息技術也不支持碎片化資金的收集。從第四次金融浪潮開始,網際網路金融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工具,整合了碎片化資金,風險可能被金融業忽略,這才是金融業*根本的一次革命。

當前中國的金融改革正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之尖,某種程度上是網際網路金融衝擊下的漸進性金融制度變遷。可以預見,中國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的重構,將融合傳統文化中“守正出新”的理念,既包括“網際網路金融”,即新興的諸如P2P、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也包含了“傳統金融的網際網路化”,即網際網路對傳統金融進一步改造和升級。*終,將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有機結合,實現同源共生、相互補充、合作共贏的新型金融體系,體現了新常態下中國金融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演進。

300年前英國的商業銀行體系,100年前美國的投資銀行體系,20年前的風險投資體系,都是通過金融創新推動了國家崛起。我們認為,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中,網際網路和金融是中國邁向一個現代國家的兩大重要動力,兩者的融合將會產生博大的能量,也將為我們贏得千載難逢的歷史新機遇。因此,我們應站在國家復興、大國崛起的大局看待當前的第四次金融浪潮,運用正確的方法論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促進新型金融體系的重構,這將是中國走向世界強國的重要路徑。

作者簡介

伍聰,經濟學博士,青年財經學者,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貨幣理論與政策、網際網路金融等。
出版專著《負利率效應下的中國經濟》《人民幣崛起》《英美金融模式衰落的歷史經驗與中國啟示》《*昂貴的博弈:匯率戰爭與大國布局》等;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Emerging Markets Review、《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外主要刊物發表論文及文章100餘篇,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項課題和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