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事件: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大型鱷類(如角鱷、狂齒鱷、波斯特鱷、靈鱷、楔形鱷)遭遇三疊紀早期植物面貌多為一些耐旱的類型,隨著氣候由半乾熱、乾熱向溫濕轉變重創。三疊紀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後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植物趨向繁茂,低丘緩坡則分布有和現代相似的常綠樹,如松、蘇鐵等,而盛產於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尤其是裸子植物)幾乎全部滅絕。

簡介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它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

三疊紀 三疊紀

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這次物種大滅絕幫地球改變了它的面貌,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三疊紀生物 三疊紀生物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這次滅絕中消失。 這一次災難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誌,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了,出現了大面積缺氧的海水,這樣使水中的生物缺少氧氣而死。

三疊紀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爬行動物是該紀的主宰者,裸子植物也在三疊紀崛起。

滅絕事件具體過程

2.03億年前,地球正處於三疊紀晚期,此時的地球與現在的有很大不同:所有陸地連在一起,形成一塊超級大陸:盤古大陸(泛大陸)。但這塊超級大陸即將分裂。軟流圈的岩漿活動異常劇烈,在其中形成巨大壓力,最終岩漿噴涌而出,形成物種大滅絕,還將盤古大陸切割成兩半:勞亞古大陸和岡瓦納大陸。

那時,恐龍已經出現,但並未成為地球霸主。似哺乳爬行動物在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中受到重創,其中的一支在約2.25億年前進化成最早的哺乳動物,其餘的則在三疊紀中期銷聲匿跡。三疊紀真正的霸主是鱷。現在的鱷只有23種,而且形態大同小異。而在三疊紀晚期,鱷的種類達到了近100種,而且形態各異:類似恐龍,行動敏捷的靈鱷、長有巨大頭部,四指垂直於地面的波斯特鱷、與角龍類似,全身長有甲片的角鱷,還有狂齒鱷、楔形鱷等鱷類。其中,波斯特鱷是頂級獵食者,狂齒鱷則與先進的鱷類一樣,在水下伏擊動物。

最早的恐龍——南十字龍,是行動敏捷的獵食者,奔跑時速超過60千米。南十字龍體長1.4米,重約40千克。它是最早的用兩足行走的脊椎動物之一。但它們不是真正的頂級捕食者,在此次災難之後才取代鱷類。

動物們悠閒地生活著,誰也沒有意識到,滅頂之災即將降臨。

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是岩漿。大量岩漿由於不明原因,從美國東部以及加勒比地區噴涌而出,在地表形成一道長約2500千米,寬50米的裂縫,把盤古大陸分成兩半。

2.03億年前的一天,現今的弗洛里達州。一群真雙型齒翼龍從地面起飛,開始覓食。突然,一大股水蒸氣衝破地面,噴向高空。猝不及防的翼龍迅速被燙死,落到地面。緊接著,越來越多的湧向高空,這預示著大災難的到來。幾天后,地面上出現了一條長2,000千米的裂縫,從弗羅里達一直延伸至中大西洋,開始噴發蒸汽,周邊的氣溫迅速升高,動物在高溫中氣喘吁吁。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

十餘天后,蒸汽停止了噴發。但隨一聲巨響,約1800萬立方千米的岩漿開始從這道裂縫噴出。岩漿擴散的速度極快,1天就能淹沒200平方千米的地區。岩漿所到之處,一切生命都被摧毀。岩漿燒毀了大片森林,破壞了食物鏈的基礎。在全球範圍內,從植食性動物到頂級掠食者都在飢餓中艱苦地掙扎,大批動物因此滅絕。

火山噴發,同時還噴出了大量的有毒氣體。大量的二氧化碳擴散到了大氣中,遮天蔽日。火山噴發出的熱氣無法擴散,導致全球氣溫劇烈升高。全球平均溫度,從災難發生前的16攝氏度,在數百年間迅速升高至30攝氏度。這摧毀了剩餘的大部分植物,使得饑荒更加嚴重。由於有毒氣體與植物消失等因素,大氣中的含氧量也迅速下降,動物們感到呼吸困難,這也摧毀了很多動物。

災難發生約一萬年後,大氣中的含氧量下降到了10%,而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卻上升至8%。呼吸功能較差的鱷類動物大多因無法適應低含氧量而滅絕。

大氣中的水蒸氣與二氧化硫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酸雨。連續數萬年的酸雨的泛濫使植物的數量進一步減少,土壤發生酸化。

災難發生10萬年後,岩漿燒毀了大片森林,只剩易燃的枯木。枯木在高溫下開始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氣體和灰燼。數百噸的灰燼在大氣中滾動,摧毀了所到之處的大部分事物。

災難發生20萬年後,岩漿終於停止了噴發。但噴發形成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地球獲得的太陽能只有平時的50%。火山噴發形成的熱量耗盡後,地球進入了大規模的冰期中,全球平均氣溫從原先的30攝氏度迅速下降至10攝氏度。大批動物的卵因此無法孵化,很多動物因此滅絕。地球開始了十多萬年間的第一場降雪。大雪持續了數年,覆蓋了大片緯度較高地區。

30萬年過去了,冰期終於結束了,新增的滅絕因素也逐漸減少,但此時,地球上的生命跡象已幾乎消失,地球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生機。

距離中大西洋岩漿開始噴發已經過去了50萬年,剩餘的植物不斷繁衍,它們製造氧氣,使得大氣含氧量逐漸增加,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也逐漸消散。

中大西洋岩漿區滅絕事件造成當時70%的物種滅絕,還造成盤古大陸分裂。在這場浩劫中,鱷類動物遭到重創,波斯特鱷、靈鱷、楔形鱷、狂齒鱷、角鱷都滅絕了,但一些鱷卻存活到了現在。恐龍在這場災難中獲益最大,它們迅速成為地球霸主,統治了地球1.38億年,最終在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消亡。哺乳動物的祖先大帶齒獸也頑強的活了下來,它們的後代在恐龍滅絕後統治了地球。

讓我們總結一下這場滅絕事件中的災難因素:滾燙的蒸汽、1800立方千米岩漿、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忽冷忽熱的極端氣候、連下數萬年的酸雨、極低的含氧量……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構成了第四次物種大滅絕——中大西洋岩漿區滅絕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