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8年五一期間,每晚7時30分,CCTV-3連播7天的“第四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吸引了大批忠實的觀眾。前6天是比賽階段,7日是最後的頒獎晚會,大賽最終會評選出“最佳逗哏獎”、“最佳捧哏獎”和“最佳創作獎”等獎項。
大賽組委會負責人介紹,此次大賽的專業組和非職業組選手水平都很高,像專業組選手李志強,非職業組選手廣州的逗樂、逗笑,北京的甄齊、李然,鐵路文工團的高玉慶、牛承志等人,都是多次參加全國相聲大賽的“老人”,此次參賽,其創作和演出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此外,相聲新作層出不窮,《開心之旅》、《士兵對話》、《鹹疙瘩》、《品相聲》等都是近年來創作的新作品。大賽監審組成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姜昆表示,本屆相聲大賽是歷屆比賽中質量最高的一次。“全體評審都用‘耳目一新’四個字來評價這次相聲大賽。”姜昆同時還表示,以上屆大賽獲逗哏金獎的青年演員周煒為代表的新生代相聲演員隊伍基本形成。
獲獎名單
三等獎
非職業組西望(梁晗張舒寧)
我要考學(張露曦朱少宇)
捨近求遠(劉傑趙廣武)
職業組候車大廳(曹隨風王彤)
生財無道(逗笑逗樂)
愛拼才會贏(賈玲白凱南)
幸福像花兒一樣(甄齊李然)
各得其所(趙津生初天嵐)
二等獎
非職業組士兵對話(劉濤郭偉)
聊天(趙陽佟瑤)
職業組我是為你好(高玉慶牛成志)
鹹疙瘩(孫晨周煒)
開心之旅(付強常亮)
一等獎
非職業組品相聲(史不凡張劍華)
職業組酒桌會議(李志強崔藝東)
最佳作品獎
非職業組士兵對話(劉濤郭偉)
職業組開心之旅(付強常亮)
非職業組
最佳逗哏獎史不凡
非職業組最佳捧哏獎張舒寧
職業組最佳逗哏獎付強
職業組最佳捧哏獎王彤
令人耳目一新
“耳目一新”,這是第四屆CCTV相聲大賽全體評審看過決賽節目後一致的感言。不僅相聲專家有此評價,在劇場內或電視螢幕前觀賞大賽的廣大觀眾也頗有同感。
這六場決賽中推出的相聲節目究竟新在哪裡?我看主要是新在這三個方面:
主題新、題材新
相聲應當從社會生活中選擇題材,提煉主題,寓褒貶,別善惡。這批新相聲主題和題材專注於揭示時下社會生活中種種弔詭現象,故而引發了人們的笑聲與共鳴。由此導致近年漸漸淡化的諷刺題材又迸發了生機。獲職業組一、二等獎的四個相聲都是諷刺段子:一等獎《酒桌會議》矛頭直指腐敗官員的吃喝風,說一位老總率僚屬縱情飲宴,圍著酒桌開會討論職工的福利問題,直到落實了一個“醉”字才算了結;二等獎兼最佳作品獎《開心之旅》揭露了不良旅遊公司對旅客的巧取豪奪;二等獎《我是為你好》說一位父親為兒子上國中,托“朋友”找關係,把身上的手機、手錶、西服、領帶、皮鞋都扒給了人家;二等獎《鹹疙瘩》嘲諷了一個綽號“鹹疙瘩”,飽暖生閒事、沒事找事的喜劇人物。顯然,當前諷刺所指,已與過去有所不同,具有“與時俱進”的新特點。
概覽本屆決賽參評節目的主題和題材,可以得到一個“笑談今朝”的總體印象。熱情、敏感的相聲人從社會生活的不同角落,搜羅到各色各樣可笑的人可笑的事,加以評介和展示;如《愛“拼”才會贏》中拼客的拼車、拼購物、拼愛心;《捨近求遠》中買房的煩惱;《幸福像花兒一樣》中買盜版光碟的經歷;《我要考學》中那個痴心報考藝術院校的“野蠻女友”;《生財無道》中那個“乞丐公司”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在校學生自己編演的相聲《西望》,生動地展現了他們到青海支教的有趣經歷。
觀念新、方法新
相聲藝術表現當今複雜的社會生活,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方法已不夠用,必然要在用好傳統程式和技巧的基礎上借鑑與創新。大賽獲非職業組最佳作品獎的《士兵對話》由甲乙兩個演員演示了一位解放軍班長和一位秦朝兵馬俑隊長的對話,從而表達了古今戰士保衛四海一統的祖國安全的共同心聲。這種今人與著裝古人的對話,不見於傳統相聲,首見於馬季編演的相聲《新桃花源記》,是一種創新的嘗試。男女相聲《我要考學》的包袱兒連連爆響不斷,它結構包袱兒的方法節奏緊湊,往往壓縮或不設鋪墊,正反相生,富有新意。如相聲的女主角說自己很有魅力,一次幾個男人追她,她趕緊跑到後山一個墓地,說道:“哎呀,終於到家了。”這一句話把追她的人都嚇跑了。轉臉一看,一個男的拿著錘子、釘子正在改墳墓前的碑文,嘴裡叨念著:“不曉得是誰,把我的名字刻錯了,出來改一下。”這一句話把她也嚇壞了。此女也許出於驚慌與錯覺,由防禦性欺人陡轉為迷信性自欺,頓時引起鬨堂大笑。這裡用的是一種陡轉法,很可能來自民間笑話。這說明源於民間笑話的相聲,並未能窮盡民間笑話的笑術與笑料,永遠需要開掘民間智慧的寶藏。
才藝新、學養新
這批決賽參評節目所以能給人強烈的新鮮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創作者是一支新人為主的年輕隊伍。其中許多人擁有較高的才藝與學養,他們深入生活,熟悉時尚。像非職業組獲得最佳逗哏獎的史不凡,“學功”實在不凡。他與張劍華編演的《品相聲》獲非職業組一等獎。他仿學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所說《品三國》中的說話、神態、口風,惟妙惟肖。《品相聲》在《品三國》的“正講”中又插入了相聲的“歪講”,讓秦末的楚霸王闖進三國的長坂坡大戰,妙趣橫生。據聞《我要考學》中的女演員張露曦,當過歌手,闖過歌壇,在節目中自稱“什麼歌兒我都會唱”,唱了幾種歌曲,還用英語使了包袱兒,果然說唱演俱佳。
清代詩人龔自珍說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四屆CCTV相聲大賽新人輩出、新作迭起的新形勢,使我們依稀感覺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已經沉寂、迷惘、徘徊、奮鬥多年的相聲藝術,正在走向我國當代相聲史上一個重要的拐點,相聲事業真正的繁榮變得可望而可即了。通過新老相聲藝術家的攜手合作,我們將推出一批又一批既逗又好、既俗又雅的精品相聲,奉獻給親愛的聽眾,奉獻給祖國和人民的偉大建設事業。
我們清醒地看到,參加大賽決賽的相聲節目藝術質量是不平衡的,就是獲獎的優秀節目也會有種種瑕疵;特別是創新的節目,創新的方向、方法以至細節對不對,好不好都會在行內行外引起爭論。對此,只有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在進一步的創作與表演的藝術實踐中逐步提高,因為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對一些大賽參賽的相聲節目,有人提出這樣一個疑問:這樣的相聲節目表演成分增多,是不是越來越像小品了?實際上,小品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的藝術品種,而是對各類表演藝術短小節目的綜合稱謂。相聲也有小品,叫相聲小品,是相聲家族中偏重表演的一支。傳統相聲中本來就有偏重表演的節目,如民國時期有一段對口相聲名叫《福壽全》,講述一家人辦喪事的故事,後來發展成大群活,由多人表演,加上了簡單的化裝和道具,演員摺扇上繫上塊手帕,用它代替領魂幡,打響尺的人手裡拿響尺,和尚們手持法器。在此類曲目基礎上,1962年北京曲藝團又引進了一批上海獨腳戲曲目,正式將這種有化裝、有道具、重表演的相聲節目稱為化裝相聲,後來的相聲小品不過是化裝相聲的升級版。因此,即使相聲節目增多表演成分,變成化裝相聲,或稱相聲小品,仍然是相聲的一部分。從本體上看,相聲應以聽覺藝術為主,視覺藝術為輔,以言語為主,以表演為輔,這是不容置疑的。
本屆相聲大賽的“人氣”比往屆更高,不僅有越來越多的人觀賞相聲,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編演相聲,隨著國語的普及,許多南方人也說起相聲來。
總結
本屆大賽從27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部隊、大專院校和外籍選手的816個參賽作品中,選出30個作品進入決賽,最終決出職業組和非職業組的獎項。參賽作品內容題材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抗擊冰凍雨雪災害、新農村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農民工子女教育等,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展現了相聲藝術特有的魅力。本次大賽的選手普遍年輕,文化水平較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各地院校均有選手,外國友人也競相報名。由相聲界知名人士組成的評審和觀眾普遍反映,大賽組織出色,作品清新高雅,角度立意有創新,推出了一批相聲新秀,為相聲界注入清新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