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漢城亞運會 |
第十屆亞運會——漢城
時間:1986年9月20日至10月5日
原本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有3個城市提出申辦,分別是韓國的漢城、朝鮮的平壤以及伊拉克的巴格達。由於平壤本身並沒有足夠的條件舉辦,後來自動退出競爭行列。巴格達也因一些因素,退出爭辦,因此在1981年11月,漢城在沒有競爭對手之下,順利取得1986年亞運會承辦權。而在當年9月,國際奧委會已經投票選出漢城為1988年第24屆奧運會承辦城市。韓國也成為第一個在2年之內連續舉辦亞運會和奧運會的國家。
取得這兩個世界最大的運動會承辦權,韓國政府即從1977年開始興建體育場館,至1984年先後竣工,歷時7年,投入的金額高達30億美元,創下歷屆奧運會及亞運會興建場館最高紀錄。主體育場可容納10萬人,位於漢江江畔,設備先進舒適,外型美觀並具有韓國傳統特色。
本屆亞運會的比賽運動多達25種269項,是歷屆亞運以來最多的一次。保齡球和擊劍中斷之後再度列入,新增加的是柔道和跆拳道。來自27個國家地區的代表4847人,參加本屆亞運會,人數也打破以往各屆紀錄。
開幕典禮於1986年9月20日下午舉行,由韓國總統全斗煥主持,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亞洲奧委會主席法哈德親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人出席。韓國上屆亞運男子200米金牌得主張在根及女子短跑新秀朴美善,擔任點燃聖火任務。1986年的第十屆漢城亞運會,出現東亞3強競爭的局面,90%的金牌被中國、韓國、日本3個國家瓜分。
中國代表團團長是袁偉民,中國隊參加了25種運動中的20種運動比賽,除了高爾夫及足球未得獎牌之外,18種運動獲得獎牌,其中15種運動奪得金牌。最後以94金82銀及46銅共222枚獎牌,在所有參賽國家地區中排名第一。中國的得牌面繼續擴大,腳踏車、網球、射箭、帆船和男子排球都是首次在亞運會中奪得金牌,游泳金牌也從上一屆只有3枚,本屆增加到10枚。體操王子李寧個人獨得4枚金牌,是最風光的人物。
韓國以93金55銀76銅共224枚獎牌,屈居第二。過去雄霸亞洲體壇的日本,本屆再度落後中國,並且被韓國以東道主優勢搶占第2,落到第3的位置。日本得到58金76銀77銅共211枚獎牌,已經無法再與中國相競爭。本屆亞運會水平之高,超過了歷屆。運動員們結束了前三屆亞運會無緣刷新世界紀錄的歷史,打破了2項世界紀錄,平2項世界紀錄,創造6項射箭世界最好成績,改寫了亞洲36項亞洲紀錄和85項亞運會紀錄。
亞運會開始後的第6天,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舉行會議,中國台北奧委會的代表表示,中國台北奧委會願意按照國際奧委會關於中華台北奧委會的名稱、旗、徽、歌的決議辦理。因此,中國台北奧委會再次回到亞奧理事會的大家庭。
1989年4月,中國奧委會主席何振梁與中國台北奧委會秘書長李慶華正式簽訂了台灣以“中國台北”之名參加北京亞運會的協定,海峽兩岸煥然冰釋。
漢城亞運會之最
漢城亞運會身材最高的是日本籃球運動員岡山恭崇,身高2.28米;最矮的是阿曼一名足球運動員阿哈-哈米德,身高只有1.27米。年齡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一位射擊運動員,56歲;最小的是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帆船運動員,12歲。
獲獎牌最多的是中國體操運動員李寧,4金2銀。運動員最多的代表團是韓國,494名;最少的是馬爾地夫,7人。運動員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當屬不丹射箭運動員多茲-芬尼。多茲-芬尼是不丹王國郡主旺淑-潘丹的丈夫,不丹國王的乘龍快婿。
風雲人物
體操王子:李寧
李寧1963年9月8日生於廣西柳州。8歲開始體操訓練,17歲入選國家隊。
1982年在第六屆世界盃體操賽中奪得個人全能、體操、鞍馬、吊環、跳馬、單槓6項金牌,成為世界盃體操賽有史以來第一位取得如此優異成績的運動員。1982年第9屆亞運會上,獲得個人全能、吊環、男子團體3面金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李寧以優美飄逸的動作,在各國好手競爭之下,獲得吊環、鞍馬、地板3面金牌,跳馬銀牌和個人全能銅牌。1986年亞運會,李寧再度風靡全場,奪得團體、地板、吊環和個人全能4面金牌,以及鞍馬、單槓2面銀牌。國際體操總會在1984年公布的新難度動作中,有兩個動作以他命名,分別是“吊環李寧擺上”和“雙槓李寧大迴環”。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李寧退出賽場,轉投商海,是目前在中國運動服裝最大品牌“李寧”運動服裝公司的董事長。
第十屆亞運會獎牌榜前三名
國家/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合計 |
中國 | 94 | 82 | 46 | 222 |
韓國 | 93 | 55 | 76 | 224 |
日本 | 58 | 76 | 77 | 211 |
返回上頁:多哈亞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