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1949年2月亞洲體育協會宣告成立,並確定第一屆亞運會於1950年新德里舉辦。其後新德里亞運會組委會迅速成立。但是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還未癒合,剛剛獨立的印度共和國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亞運會。在這種經濟拮据的窘境下,在規定的期限內,亞運會所必需的各項體育設施未能如期完工;組委會在歐洲訂購的比賽器材也沒能按時傳送到新德里。於是,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同意將運動會向後順延一年至1951年舉行。

基本信息

亞運會簡介

印度代表團在第1屆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 
首屆亞運會當初定於1950年舉行,但由於主辦國 印度 在籌備方面的原因,推遲到1951年3月4日-1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為期8天。1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名運動員參加了6個項目的角逐。該屆亞運會的口號是“紅色太陽”。

亞運會概要

在印度總理 尼赫魯 的傾心關注下,首屆亞洲體育盛會——第一屆亞運會終於在1951年3月順利開幕。此後,亞運會再沒發生過因為經濟拮据而不得不推延舉行的歷史。
1951年3月4日下午,神聖的亞運會聖火在莫臥兒第五代王朝的國王沙迦罕的王宮紅堡被一面凹鏡聚焦的太陽光點燃。組委會從部隊、警察和大學中選拔出44名接力跑者,依次傳遞,高舉火炬奔向國家體育場,最後傳至印度著名體壇元老布.辛格的手中,由他將火炬在體育場聖火盆中點燃,亞運聖火熊熊燃燒。

賽事文化

會徽

首屆亞運會會徽的主體是一個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紅色太陽,代表了亞洲是世界東方的日出之地,太陽下是11個相連的圓環,代表了該屆亞運會的11個參賽國家或地區。

參賽國家

阿富汗緬甸錫蘭印度印度尼西亞
伊朗日本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
泰國

亞運會會徽

會徽 會徽

 第一屆亞運會會徽的主體是一個放射出16道火焰光芒的紅色太陽,代表了亞洲是世界東方的日出之地,太陽下是11個相連的圓環,代表了首屆亞運會的11個參賽國家或地區。

 

火炬傳遞

印度新德里的紅堡是亞運聖火第一次被點燃的地方。 印度新德里的紅堡是亞運聖火第一次被點燃的地方。

1951年3月4日下午,神聖的亞運會聖火在莫臥兒第五代王朝的國王沙迦罕的王宮紅堡被一面凹鏡聚焦的太陽光點燃。
印度新德里的紅堡是亞運聖火第一次被點燃的地方。組委會從部隊、警察和大學中選拔出44名接力跑者,依次傳遞,高舉火炬奔向國家體育場,最後傳至印度著名體壇元老布?辛格的手中,由他將火炬在體育場聖火盆中點燃,亞運聖火熊熊燃燒。 

 

 

亞運會場館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是1951年的第一屆亞運會的主體育場。這是一座位於印度 新德里的曲棍球體育場,能容納25000人一同觀看比賽,它以印度前曲棍球運動員戴亞昌德而命名。

歷史介紹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戴亞昌德國家體育場

1934年,在印度體育領導人桑迪博士(G.D.Sondhi)的籌措下,第一屆西亞運動會在新德里舉行,參賽國有印度、錫蘭(現斯里蘭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4國,設有曲棍球、籃球、田徑等運動。原定於4年後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第二屆西亞運動會,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各國渴望維護和平環境,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友誼和文化交流,要求參加國際性體育比賽的願望十分迫切。1948年7月倫敦第14屆奧運會舉行期間,中國與菲律賓體育人士欲恢復遠東運動會,並與亞洲各國體育人士商討。當時印度體育領導人桑迪認為遠東運動會不足以體現亞洲體育運動的水平和亞洲人民團結精神,主張創辦一個所有亞洲國家的亞洲運動會。他遍訪了來倫敦參加奧運會的亞洲國家體育代表,並邀請了韓國、中國、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召開了關於成立亞洲體育運動組織的籌備會議。
1949年2月12日至13日,印度邀請菲律賓、緬甸、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體育組織代表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會晤,會上宣告成立“亞洲體育協會”,並正式通過由中、印、菲、韓起草的憲章。全體代表一致同意採納“EverOnward永遠向前”為亞洲運動會的口號。會議選舉印度的奧委會主席辛格(YadvindraSingh)為主席,菲律賓的瓦格斯(JorgeB.Vargas)為副主席;印度的桑迪博士作為亞運會的主要倡辦者而被稱為“亞運會之父”。並決定4年舉行一屆的亞運會在兩屆奧運會中間舉行。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基本上是仿照國際奧委會建立的。國際奧委會承認亞運會為亞洲地區的正式運動會。亞洲體育協會在1982年第9屆亞運會期間改組成為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簡稱亞奧理事會)。
第1屆亞運會原定於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後因故推遲至1951年3月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自第2屆(1954年舉行)起每4年舉行一屆,會期不超過16天。亞運會比賽運動種類由亞奧理事會認可。亞運會主辦國家和地區可選擇比賽種類,但必須設田徑和游泳。每屆亞運會比賽種類不得少於11種,田徑和游泳以外的運動由亞運會東道主選擇,但所設各運動至少須有4個以上國家或地區參賽。每屆亞運會還須舉行藝術展覽(含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亞運會已成為亞洲人民和運動員推動亞洲體育事業發展、增強團結、友誼和了解,維護亞洲地區和平的重要大事。

比賽項目

田徑、游泳、足球、腳踏車、籃球、舉重

獎牌榜

國家金牌銀牌銅牌總計
日本24201559
印度15172052
新加坡56213
菲律賓44614
伊朗3317
泰國1012
印尼0156
錫蘭0101
總計525250154


名人堂

梁水國
梁水國是新加坡的華裔游泳選手,人如其名,水中是他的王國。他在第一屆亞運會游泳比賽獨得四面金牌,是新德里亞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選手。他獲得四枚金牌分別是:400米自由式:5分3秒8 。
800米自由式:成績不詳。
1500米自由式:21分43秒6。  
400米自由式接力:4分19秒8。  
吉野豐子
吉野豐子是日本的女子田徑選手,她在參加新德里亞運會時,已經31歲,不過年齡並未造成困擾,她奪下鐵餅、鉛球和鏈球比賽的全部三面金牌。其中鐵餅的成績42米10,在當時比1948年倫敦奧運會金牌的成績還多出18厘米,震驚全場。

舉辦城市簡介

新德里,有時也稱“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朱木拿河畔。第一次建都在公元前約1400年。公元1648年,莫臥兒王朝皇帝沙賈汗曾把德里改名為沙賈汗納巴德。德里城內宗教氣氛濃厚,古代建築眾多,擁有用紅砂石建造的莫 。
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臥兒王朝皇宮紅堡等馳名世界的名勝古蹟。  
19世紀中期,英國入侵印度。1911年,英國殖民統治者駐印度總督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至德里,隨即在舊城以南3公里處興建新城,即新德里,1931年完全竣工後,新德里開始成為首府,1950年1月26日,獨立後的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定都新德里。 
與展現印度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文化的舊德里相比,新德里則是印度近代擺脫貧困獨立前進的影子,是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舉辦背景

1,因韓戰爆發,韓國沒有派代表團參加 。
2,因日本加入聯合國而允許日本參加本次大會 。
3,11個國家和地區出席首次亞運會,分別是:阿富汗、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印度、伊朗、日本、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曾經的亞洲體育大國中國和韓國的缺席使得日本在本屆亞運會上威風凜凜,獲得24枚金牌,僅田徑32枚金牌中就得到20枚,開始了對亞洲體壇30年的統治。印度則是天時地利之便,各種運動都得到獎牌,總獎牌排在第2。 
4,共有489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31名)在第一屆亞運會6類運動57項比賽進行角逐。各項獎牌分配情況為:田徑33塊、游泳8塊、舉重7塊、自由車4塊、跳水2塊、水球、籃球、足球各1塊,共57塊。其中,伊朗隊奪得了舉重項目的所有金牌。此外,亞運會還設了健美為比賽項目,印度的帕·羅依以599分的成績奪得了“亞洲先生”的稱號。 
5,第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夕,印度全國體育協會向新中國發來了友好邀請。但新中國中國當時未派運動員參加亞運會,而是派了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國際聯絡處處長吳學謙為團長的中國體育觀光團赴印度新德里觀摩了亞運會。 

亞運會詳解

亞洲運動會(AsianGames)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後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CouncilofAsia)主辦。自1951年第一屆始,迄今共舉辦了13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亞洲運動會為正式的亞洲地區運動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許多國家先後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恢復舉行。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積極願望。
1949年2月13日,來自亞洲各國體育組織的代表在新德里簽署了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憲章,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正式成立。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任務是:按期主辦亞洲運動會和亞洲冬季運動會,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鼓勵和引導亞洲體育運動的發展。

活躍運動員

來自日本的“亞洲投擲女傑”集“三鐵”(鐵餅、鉛球、鏈球)金牌於一身。
日本有3名運動員在本屆亞運會上被稱為“三朵金花”。
印度的帕·羅克被授予“亞洲先生”稱號 。
本屆亞運會獲得金牌最多的運動員是新加坡華裔游泳選手梁水國,共4金(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式和4X100米自由式接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