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甘迺迪總統刺殺事件一周后,面對《生活》雜誌記者對傑奎琳的採訪,傑奎琳時而恍惚時而激動的講述著她生活中的巨變。一個丈夫遇刺後冷靜強大的出現在公眾面前的第一夫人,她要參與丈夫的國葬,向兩個年幼的孩子解釋父親的離去,甚至還有關於遺產的問題。當副總統林登·詹森在飛機上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她身穿著仍然血跡斑斑的粉紅套裝,向美國人民展現著她的勇氣與鎮定,然而電視轉播之外,她情緒失控、無法冷靜。對其身邊的大多數人來說,遇刺的是美國國家的總統,第一要務是國事,對於她來說那卻是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親,首當其衝的是失去親人的悲痛。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韓薇、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斯科特·富蘭克林、Juande Dios Larraín、TeddyAu、PeteShilaimon、JoshStern、JayneHong、米奇·利德爾、AriHandel、JenniferHilton、LinQi |
導演 | 帕布羅·拉雷恩 |
副導演(助理) | HubertEngammare、EvelynFogleman、ClémentComet、JacobYakob |
編劇 | 諾亞·奧本海姆 |
攝影 | Stéphane Fontaine |
剪輯 | Sebastián Sepúlveda |
選角導演 | Lindsay Graham、Jessica Kelly、Mathilde Snodgrass、Mary Vernieu |
配音導演 | Mica Levi |
藝術指導 | Jean Rabasse |
美術設計 | Halina Gebarowicz |
造型設計 | RayMarston、SylvieAid、ValérieChapelle、OdileFourquin、FabienneGervais、CatherineLeblanc、TonyRocchetti、AlexisKinebanyan |
視覺特效 | Sebastien Rame |
錄音 | Morgane Annic-Nony |
布景師 | Véronique Melery、SuzanneArhex |
角色介紹
| 傑奎琳·甘迺迪 演員娜塔麗·波特曼 約翰·甘迺迪的妻子,美國前“第一夫人”。在丈夫遇刺後,冷靜強大的出現在公眾面前,她要參與丈夫的國葬,向兩個年幼的孩子解釋父親的離去,甚至還有關於遺產的問題。 |
| 羅伯特·甘迺迪 演員彼得·薩斯加德 約翰·甘迺迪的的弟弟、時任美國法務部長。在哥哥約翰·甘迺迪遇刺後,他擔心失去權力、有著對家族政治計畫中斷的憂慮。 |
| 新聞記者 演員比利·克魯德普 老道的記者,傑奎琳·甘迺迪在麻薩諸塞州的家中接受了他的採訪。他想要了解傑奎琳眼中的刺殺真相。冷淡平靜、強忍悲痛的傑姬掌控了這場對話,清晰地展現出身為第一夫人的她對於權力和媒體的了解。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記錄 | |
---|---|---|---|---|
2016年9月11日 | 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金獅獎-最佳影片 | 《第一夫人》 | 提名 |
最佳編劇 | 諾亞·奧本海姆 | 獲獎 | ||
2017年2月 | 第7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服裝設計 | 《第一夫人》 | 獲獎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Protozoa Pictures;Fabula;Wild Bunch(法國、美國);Liddell娛樂(美國);Jackie Productions (II) |
---|---|
發行單位 | 熙頤影業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
義大利 | 2016年9月7日(威尼斯電影節) |
加拿大 | 2016年9月11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影片評價
娜塔麗·波特曼的表演氣場強大,又充滿層次,在1961年那個平易近人的第一夫人,與丈夫遇刺後那個事故老道的總統遺孀之間進行了完美的平衡。拉雷恩變幻多端的視覺設計,以及對複雜結構的掌控,讓這個主鏇律題材顯得獨具一格。奧本海姆的劇本充滿洞見,但有些對白過於冗長。令人欣喜的是,影片沒有成為又一部一板一眼的《對話尼克森》,也沒有被奧利弗-斯通化。
導演對這部拼圖般的電影流暢的敘述,體現出了劇本的細膩之處。史蒂芬·方丹的鏡頭在白宮的走廊間迂迴,在傑姬接受採訪時的昏暗及甘迺迪在世時的鮮亮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音樂人米卡·萊維繼電影《皮囊之下》後,奉獻了更為傳統、卻依然多元化的配樂。總的來說,《第一夫人》是對一位從人生至高點忽然墜落的女性內心世界的深度解析。(《每日銀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