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競爭力評估的關鍵在於其方法。彼得·F·德魯克(Peter·F·Drucker)曾經引用了一個例子來介紹競爭力評估的方法。
瑞典的一家製藥商和美國的一家專用工具商,開發出一種測評、管理核心競爭力的方法。根據他們的方法,首先要仔細記錄自己的和競爭對手的績效,特別要留意在那些本來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中的成功與失敗。他們認為成功展示了市場給予的評價和回報,明確了競爭優勢;失敗則說明,或者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或者企業的競爭力消弱了。不同的組織,起其核心競爭力(創新力)不同,評價的方法也不相同。每個組織都需要某種記錄和評價創新績效的方法。彼得·F·德魯克認為,除了要記錄企業自己的績效以外,還要記錄所在領域中所有企業在特定時期內的創新績效看一看這些創新中哪些成功了,有多少是屬於自己的?自己的創新是否符合企業的客觀條件?是否順應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否有助於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支付研究經費?成功的創新是否在該領域中最有發展前景?自己失掉了多少真正重要的創新機會?為什麼會失掉?是因為沒有發現,還是自己搞壞了?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產品時自己做得如何,等等。
對比
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所作評估相對更注重於“硬數據指標”,即評估結果的三分之二以相關數據指標為依據。評估結果其餘三分之一的依據,是每年對相關國家中高層經理人員做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
與此相比,世界經濟論壇所作評估以“成長競爭力指數”和“商業競爭力指數”兩個大類數據為主。據媒體報導,實際上,排名結果中對經理人員的問卷調查所占比重較大,“硬數據指標”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