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嶲

童嶲

童寯(jun,音俊,1900-1983)字伯潛,遼寧瀋陽人,建築師、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與呂彥直、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合稱“建築五宗師”。童寯的作品遍布上海、南京一帶,主要有: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上海大上海大戲院、南京孫科住宅、上海金城大戲院、南京地質礦物博物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出生於瀋陽市東郊的童寯,其父名恩格,字蔭普,是清廷主管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教育事業的官員,並曾經擔任遼寧省圖書館館長的職務,是東北的文化名人。恩格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成為有用的人才。童寯是長兄,二弟童蔭專攻電機,三弟童村是醫學家,三人在科學技術上均有傑出的成就。

主要成就

童寯 於1921年進入北京清華學校就讀,1925年入大學科,並於同年公費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就讀,獲碩士學位。在美國求學期間,童寯與梁思成是同學,而且住一個宿舍。1928年,童寯進入美國康恩事務所工作,梁思成則回國,並在父親梁啓超的安排下來到童寯的故鄉瀋陽,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

梁思成到達瀋陽之後,便邀請童寯回來,與他共同支撐這番新興的建築學術事業。為能爭得童寯的允諾,梁思成當時甚至以系主任一職相讓。1930年6月,童寯自美國經歐洲遊歷回到瀋陽後,即應約加入了東北大學建築系。第二年,梁思成離開東北大學回到北京,童寯又擔負起了系主任的重任,支撐著學科的生存。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童寯又傾全力將自己教學的一個班的學生轉學至南京的中央大學,還有兩個班則在上海大夏大學借讀,通過他的呼籲,由在滬建築師們義務為學生補習功課兩年時間,最後仍由東北大學發畢業證書。

新中國成立後,梁思成盛情邀請童寯赴清華大學,因為種種原因,童寯最終留在了南京,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留下無數風格獨具的建築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