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塵

章塵

章塵同志系安徽省歙縣人,1922年3月出生,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教導員、主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防化學兵部主任、師政委、軍參謀長、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章塵同志1922年3月出生於安徽省歙縣堨田村一個農民家庭,1937年10月在皖南岩寺參加新四軍第一支隊,當時使用“亞冰”的名字。1938年3月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轉為正式黨員。在抗日戰爭中,任皖南地區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戰地服務團團員、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三大隊學員、蘇豫皖邊區新四軍游擊支隊政治部青年幹事兼青先隊長、游擊隊特務營一連政治指導員,新四軍六支隊特務團一營政治教導員,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第十四團第三營政治教導員、淮北新四軍第四師騎兵團一大隊政治委員,新四軍淮北軍區盱鳳嘉縣總隊政治教導員、新四軍淮北軍區第三軍分區直屬隊總支書記、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二十七團三營政治教導員、新四軍第四師第二十六團政治處副主任。參加了蘇豫皖邊區中心根據地新興集、臨渙集反日偽掃蕩戰鬥,粉碎湯恩伯東進反共戰役、淝河戰鬥、淮海區陳道口戰鬥、淮北軍區反日偽掃蕩之泗陽戰鬥、反頑戰役之芒碭山、臨城和界河等戰鬥。

章塵 章塵

解放戰爭中,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六師第十七團政治處主任、團參謀長,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第八〇團參謀長、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六團參謀長、副團長,參加了宿北戰役、新萊戰役、堅持膠東解放區、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等戰役戰鬥。1949年4月6日夜晚,他奉命組成先遣渡江大隊,潛入敵後開展偵察活動,策應主力渡江,榮立一等功。

章塵 章塵

新中國成立後,章塵同志任第27軍79師236團副團長、團長,第27軍79師副參謀長、師參謀長。1950年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參加過第二次戰役之柳潭裡戰鬥和第五次戰役之眙陽江突破戰和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的六月阻擊戰。從朝鮮歸國後,歷任上海國防工程建築指揮部築城科科長,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處作戰科科長、司令部防化學處副處長、處長、司令部防化學兵部主任、司令部戰史編輯室第五組組長,1964年12月任江蘇省軍區獨立師首任師政委。後任軍參謀長。1970年6月任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1972年9月任上海警備區副政委。“文革”期間,他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作了堅決鬥爭。1980年12月-1983年5月任上海警備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86年離休,在上海警備區第一干休所休息。

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三級解放勳章。1960年晉升上校軍銜。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章塵 章塵

章塵同志因病於2006年11月25日17時3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

章塵之子是總政聯絡部章亞平大校。

英雄事跡

章塵 章塵

1949年4月初,經上級批准,27軍由軍偵察營一、二連,三連60迫擊炮班,以及從79師、81師抽調3個偵察班組成了300多人的先遣渡江大隊。時任27軍81師242團參謀長的章塵為先遣渡江大隊長兼臨時黨委書記;27軍司令部偵察科科長慕思榮為副大隊長兼臨時黨委副書記;27軍偵察營政治教導員車仁順、27軍偵察營副營長劉浩生、27軍偵察營二連政治指導員王德清為委員。4月6日晚,先遣渡江大隊分兩路渡過了長江。章塵率大隊部、電台和軍偵察營二連,從無為縣石板洲(今高溝鎮)葉家墩東南側於21時半登船起渡,在蕪湖市荻港鎮的十里場、銅陵市的黃公廟登入。登入後,迅速衝出敵軍的江防區,往銅陵、繁昌交界的獅子山轉移,在敵心腹地帶展開偵察活動和游擊戰。從4月6日一直到4月20日大軍渡江南下,先遣渡江大隊在敵後偵察作戰半個月,獲取了大量重要情報,有力地配合了渡江作戰。

章塵是一員文武雙全的軍官。由於章塵是27軍團級軍事幹部中少有的皖南人,熟悉當地地形民情,被任命為先遣渡江大隊負責人。我27軍在無為葉家墩召開的渡江誓師大會上,作為先遣偵察大隊的主要指揮員,章塵照理應當在會上作一個鼓舞士氣的動員報告,而他卻在大會上朗誦自己的新詩——《我們是無敵的鐵軍》,他把渡江偵察的戰略戰術、決心、信心、紀律、誓言都化作震古爍今的詩句。當他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朗誦完最後一句“讓我們歡呼渡江勝利萬歲”時,他的詩句幾乎打動了在場的一切人,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鼓動效果,在場的一些戰士、船工滴血盟誓,表示堅決打過長江完成渡江偵察任務,誓死爭當渡江英雄!

在渡江戰鬥時,章塵身先士卒,第一個登上木船,在槍林彈雨中沉著指揮,最先攻上南岸,又殺開一條血路,黑夜急行軍60多公里,衝出江防區,登上密林深處的獅子山,他一聲令下,偵察隊很快化裝成“國軍”搜尋隊,開展偵查工作。在游擊隊和當地黨組織的幫助下,他依靠江南民眾,摸清了敵軍由蕪湖至貴池一線的布防情況,繪成圖表,報送給江北指揮部。

1949年4月21日渡江先遣大隊長章塵、副大隊長慕思榮和27軍軍長聶鳳智匯合,聶軍長緊緊握住先遣大隊長的手連連說:“打得好,打得好!你們完成了歷史性的先遣渡江任務,你們辛苦了!”並總結了先遣渡江大隊先遣渡江偵察,是渡江戰役中的一次預演,是“百萬雄師過大江”這首樂章的前奏。

渡江戰役總前委書記鄧小平同志在1949年8月4日向新政治協商會議預備會代表所做的報告中曾將“民眾支援,地下黨和游擊隊的配合”作為我軍能夠突破長江,迅速完成京滬杭作戰任務的原因之一。他說“我們曾開過江去一支部隊,埋伏了10天,敵人還不知道”。

渡江前一夜,他們又拚死殺回江邊,割斷敵人的電話線,在江防重地放火堆、做記號,為我炮兵提示攻擊目標,很好地完成了策應“百萬雄師”渡江的任務,偵察大隊受到了三野兵團和軍部的嘉獎,27軍偵察營榮立集體一等功,偵察營1連榮立集體特等功,偵察營2連被9兵團授予“先遣渡江英雄連”榮譽稱號,79師偵察連2排5班榮獲“渡江偵察班”稱號。章塵與慕思榮榮立一等功,成為名垂青史的渡江英雄,為江淮兒女爭得了榮譽。

家喻戶曉的故事片《渡江偵察記》就是根據這一歷史事實,於1952年在陳毅的提議下,用兩年的時間創作完成的,拍攝的外景地就選擇在當年的先遣渡江地蕪湖市荻港鎮。章塵就是電影《渡江偵察記》中偵察隊長的原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