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里村[山東萊蕪高莊鎮轄村]

站里村[山東萊蕪高莊鎮轄村]

站里村隸屬萊城區高莊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南3公里處,街道辦事處駐地東2公里處。南鄰大北冶村,西靠205國道,北依汶河,東與陳家峪汶陽村隔河相望。全村現有430戶,1390口人,耕地420畝。 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站里店,縣東南七里”。據村內三官廟碑記載:建村於隋唐時期。村中有土地廟,廟東為“曾家莊”,廟西為“天平站”。據傳,古時曾設驛站,距北京、南京的路程相等,故名“天平站”。兩村合稱為“站里店”,簡稱站里。

明萬曆年間,站里傅、趙、黃、高、郭等姓氏人口居多。明崇禎年間“甲申之變”,何氏九世祖何桐、何楠兄弟二人自方下何家莊遷來居住。自此,何氏人口繁衍較快,人丁興旺。趙、黃、高、郭等姓氏逐漸遷出。故現在何氏族人口最多,秦氏次之,還有張、王、劉、傅、孫等姓氏。村西北有隋唐冶煉遺址,並有大量爐渣、鐵渣、陶片、瓷片等,村內有唐槐數株足以證明隋唐建村。
明初,全縣為30里,天順年間增為42里。後改為42保,站里屬東鄉故事保;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建制,全縣劃為3個區,站里屬汶南區;1951年3月,各區改地名稱呼為數字稱呼,汶南為第六區,站里屬該區管轄;1958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全縣劃為29個鄉,站里屬南冶鄉;1958年10月改屬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南冶人民公社撤銷,站里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被劃入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4月由顏莊人民公社劃歸高莊人民公社;1985年10月撤處並鄉,全市劃為28個鄉鎮(辦事處),站里劃歸南冶鎮;2000年10月,撤銷南冶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站里屬高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站里村屬牟汶河水系,原河床高、地表水層淺。建國前,村民大都用轆轤(俗名倒罐)澆地,還有的用拔斗子、撇子等。1956年後,有的井用上了人工水車提水。1959年黨支部帶領村民,修挖自流灌溉水渠l條,從小北冶村後汶河開口一直到站里村西,全長約2500米,寬6米,水流量l.2cm³/秒。自此站里村大部分土地實現了自流灌溉,只有北嶺300多畝地仍是旱田。 1969年春,黨支部又發動民眾挖嶺鑿石萬餘方,開通一條長200米、深10米的溝渠,把汶水引到溝渠北端的旱井裡,然後用柴油機把水提到嶺頂,北嶺大部分土地得到灌溉。1972年,南冶煤礦搞水沙充填採空區,汶河河床下降,自流水渠報廢。南冶煤礦幫助打機井8眼,配設電線、全套電機、水泵。自此,全村人用電機澆地、電燈照明。
20世紀60年代以前,站里村大部分人住土坯草房,直到20世紀70年初才出現少量瓦房,70年未有了磚石結構的瓦房。1997年初村“兩委”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開始建設磚石結構兩層小康樓。到目前,全村已蓋起小康樓100多棟。接著,村里又投資80萬元,修通貫穿全村的南北大街,名曰“天平街”。全長730米、寬20米,全部水泥硬化。2002年,在新一屆村“兩委”領導下,又修通了205國道至村西的道路,瀝青路面,極大地方便了民眾。
站里村自古能工巧匠很多,紡線織布、油坊磨坊、泥木鐵三匠在附近村莊都小有名氣。20世紀70年代末,站里村已擁有磚瓦廠、油坊、紅爐、條編、草編等集體經濟組織10餘處,收入十分可觀。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逐步實現自給有餘,頭腦靈活的農民學習種植生薑等經濟作物,到90年代初形成一定規模。1995年10月以後,站里個體私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到1998年底已發展個體私營企業32家,總收入達1800餘萬元,創利稅260餘萬元。出現了養鴿大戶亓玉州;養狐大戶何心平;養羊大戶何泉芝等是特色養殖戶。另外,還有建築專業戶何愛忠,加工大戶秦呈慎,木器大戶何心村等,都得到了市區各級領導的表彰。
進入新世紀,勤勞勇敢的站里人一定能夠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相信站里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富裕、文明、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