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銀科

竇銀科

竇銀科,男,1973年11月生,陝西寶雞人,中共黨員,工 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機教師。2004年10月、2011年10月,竇銀科曾兩次參加南極科考,被譽為“山西極地科考第一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竇銀科,男,1973年11月生,陝西寶雞人,中共黨員,碩士,副教授,現為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機系副教授。

教育背景

1994.9—1997.7 山西礦業學院(今太原理工大學)電機系學習;

2002.9—2004.9 太原理工大學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6.9—2010.7: 太原理工大學學習,獲電路與系統專業博士學位;

工作背景

2000.09—2004.09: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子實驗中心,助教;

2004.10—2006.04:中國南極中山站南極考察,考察隊員;

2006.05—至今: 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機系教師。

主要成就

多年來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十多項,發表論文二十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兩項,省科技發明二等獎一項。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第七屆山西省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山西省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人物評價

竇銀科的兩極之旅

兩次去南極一次赴北極從事科學考察

核心提示

太原晚報報導:八年前,他第一次隨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征南極,被譽為“山西南極科考第一人”。八年後,他再次隨隊出征南極,歸來後,又參加了北極科考。今年國慶節前夕,太原理工大學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機系39歲的青年教師竇銀科,從北極順利歸國。昨日,他給我們講述了在極地工作和生活的艱險,帶領我們一起穿越極地的神秘,領略極地的風光。

最多的問題:你是怎么被選上的?

2002年,竇銀科還在太原理工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那時,他正在從事黃河冰水情監測技術的研究。在一次參加全國冰工程會議時,認識了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家,在同科學家交流時,他提出了利用凍的電弱導電性進行冰厚檢測的方案,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科學家鼓勵他研製出設備。回校後,愛鑽研的竇銀科就研製出第一套“電阻率海冰厚度感測器及其系統”,用來檢測河冰。2004年3月,竇銀科聯合大連理工大學申報了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項目——海冰觀測。經過嚴格體檢,以及半個月的逃生、救生等在險惡環境下的模擬越冬訓練,竇銀科順利通過選拔,被批准參加2004年10月舉行的南極考察。

這是他的第一次南極之旅,同時也填補了山西省無人去往南極的空白。有人問竇銀科,你是怎么被選上參加科考的?他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最難適應的事:生物鐘紊亂

2004年10月25日至2006年4月1日:歷時520天,經歷120天的極晝,60多天的極夜;2011年11月27日至2012年4月8日:歷時163天,航行2.8萬海里,經歷60多天的極晝;2012年6月27日至9月27日:歷時93天,航行18796海里,歷經近80天的極晝。

這些簡單的數字里,不僅意味著搞科研所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更包含著科考隊員生活和工作的艱辛。

極地生活是孤單寂寞的,時刻都有危險,比如碰到驚濤駭浪的西風帶、冰裂縫、暴風雪等,出門兒都是提心弔膽。思念親人的痛苦,與外界隔絕的鬱悶,所有的負面情緒都在那個冰冷的空間中發酵,精神很容易面臨崩潰。

飲食上也常常沒有規律,本次北極之行尚可,由於時間短,中途可以在冰島這個國家補給食品,基本可以吃上新鮮的蔬菜。而兩次南極之行,由於時間較長,科考隊帶的西紅柿、黃瓜等新鮮蔬菜無法長時間保存,所以肉、土豆、蔥頭、掛麵等可保存的食品成為他們的主要食物,水則喝加熱的雪水,他們休息時就在各個固定的工作站里。如果在戶外工作的話,就只能臨時搭建帳篷,吃著速食麵,喝冰冷的雪水。

最難適應的還是在那種極晝極夜的天氣里,分不清上午和下午,根本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睡覺,竇銀科和隊友常常是工作很累了,躺下休息一兩個小時,醒來就再也無法入睡,生物鐘嚴重紊亂。三次極地科考後,竇銀科明顯感到“以前倒頭就能睡,現在常常失眠”。

最難忘的經歷:掉到冰裂險些喪命

其實,極地工作和生活的艱辛遠非如此。

不論在南極還是北極,他們都要在戶外進行工作,當他們打開筆記本電腦時,冷得電腦都無法正常工作,只好搭起小帳篷,調試設備,一調就是一天一夜,吃飯只好讓其他隊員把乾吃麵送到帳篷來。惡劣的環境,使他們取得的每一個小小成就都異常艱難,有時取得一個成功,隊員們就會興奮得抱頭痛哭。

“有好幾次,我騎著雪地機車出去安裝設備,走著走著就出現了雪盲,然後就翻了車,我就掉到了一個不太深的溝里,車也砸到了我的身上,幸好是被坐椅砸到的,這個時候我就很想笑,因為我覺得很幸運,如果被車把砸到,後果不堪構想”,他說。

極地工作時,冰裂隨處可見,“還有一次,我在監測數據時,不小心踩在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冰裂上,就在一瞬間,正在飛機上工作的隊友看到了,我在對講機里聽到了他發出‘啊’的驚叫,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危險,還在繼續工作,後來反應過來馬上離開了那個地方,事後很後怕,差點兒沒命了!”這次經歷讓竇銀科仍然心有餘悸。他說:“曾有一位科考隊員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在南極跨出的第一步,都有可能是人類留下的第一步,但也可能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步’。”

最驕傲的事:在北極安裝了自主研發的設備

在科考隊中,竇銀科的主要任務就是監測南極或北極海凍的運動及生長變化情況。經過兩次南極科考時的不斷試驗,今年,竇銀科在北極的海冰區,成功安裝了四套竇銀科及其太原理工大學所在的實驗室團隊自主研製的“海冰厚度及其漂移定位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不但能夠監測到北極部分海域海凍的厚度、溫度,同時,還能監測北極海凍的漂移速度,為深入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與北極海冰變化的關係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數據。同時,此次北極考察,還首次通過衛星通訊的方式,把監測數據傳回了太原。

“在極地的科學研究中,有很多設備都是進口的,這也說明我們同西方國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但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這套設備能夠成功運用到科研中,也說明了我們在極地冰雪自動化監測技術的研究領域前進了一步。”科研上的進步,令竇銀科感到自豪。

竇銀科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每次科考任務,每次考察都被評為優秀考察隊員,本次北極考察,成為唯一一個非海洋系統單位的考察隊員被列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牽頭的申報國家海洋局“第五次北極考察二等功”的名單中。

感覺最美景色:企鵝、北極光……

說到南北極的不同,竇銀科簡單地概括:“南極有大陸,北極是大洋;南極冷,北極暖;南極乾燥,北極濕度達100%;南極有鵝,北極有熊;南極以淡水冰為主,北極以海冰為主”。說著,他還展示了多幅在南北極拍攝的照片,千里冰封的景象讓人頓生寒意,也陡覺清涼,尤其是北極,風光旖旎,寧靜安逸,北極光,五彩繽紛,燦爛奪目。更有趣的是,可愛的動物們為極地增添了活力。一隻大企鵝帶領一群小企鵝玩耍,竇銀科取名為“企鵝幼稚園”;一隻海豹怯怯地鑽出水面,竇銀科把它叫作“海豹偷窺”……

最後,竇銀科感慨地說:“我們從未與自然走得如此之近,從未對自然產生如此真摯的感情。科考不僅僅是享受大自然,更是發現她的價值,以及與人類和諧共存之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