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另一說,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竇姓建村,以姓命村名為竇家疃。後竇姓遷走。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郭姓從黃河岸邊遷入。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車姓從行村遷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于姓從郭城村遷入。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姜姓從港里村遷入。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申姓從北申家村遷入。 竇家疃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7°05′。東與肖家莊為鄰,西北與東魯家夼村山相連,南與北申家村相連,北與西古現村接壤。隸屬郭城鎮。南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8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2.5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7.5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272戶,744人,其中女342人。有車、姜、於、郭、申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姜姓。大事記
1941年3月17日八路軍進駐,本村解放。1942年11月23日(農曆十月十六日)日軍膠東拉網大掃蕩,侵襲本村,打死村民5 人。
1947年3月開展土改複查運動,貧苦農民分到了土地。
1955年10月本村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1974年全村出動勞力500多人,治理河灘,整出6.7公頃水澆田。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00公斤,總產比1978年增長8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474公斤,總產28.9萬公斤。 1987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主要品種有紅富士、新喬納金、四代紅星、嘎啦等。2000年,全村果園面積23.3公頃,產量1.75萬公斤,收入35萬元;種植芋頭4公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731萬元,其中農業450萬元,畜牧養殖業260 萬元,其它21萬元。第二產業建國初期,本村僅有小手工業,從事網扣生產及草編、席編等,從業人員100多人。改革開放後,相繼辦起建築公司、麵粉廠、油坊、蘋果包裝網袋廠等民營企業。1995年,村民於順強自籌資金辦起石料加工廠,產品銷往韓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從業人員達100多人,每年為國家創外匯10萬多美元。 2002年,全村第二產業總收入250萬元,其中工業100萬元,建築業150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發展起個體客運、電氣焊、修理業及商店、日用雜品批發部等。2002年,第三產業人員從業人員達 46人,收入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