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計畫

太極計畫

太極計畫,又名“空間太極計畫”,是一個中歐合作的國際合作計畫。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觀測雙黑洞併合和極大質量比天體併合時產生的引力波輻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開始時間:2008年。

基本信息

背景

太極計畫太極計畫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就提出了引力波存在預言。百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為尋找引力波付出了巨大努力,建造了多種實驗裝置。2016年2月11日,美國“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引力理論的最後一項預言,震動世界。中國也正在積極布局引力波探測和研究,中國科學院2016年2月16日公布了空間引力波研究與探測的“空間太極計畫”。

主要目標

“空間太極計畫”是一個中歐合作的國際合作計畫,按照這一計畫,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將發射三顆衛星組成的引力波探測星組,用雷射干涉方法進行中低頻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測。主要科學目標是觀測雙黑洞併合和極大質量比天體併合時產生的引力波輻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輻射過程。

研究方案

太極計畫目前有兩個方案:

方案一是參加歐洲空間局的eLISA雙邊合作計畫,2016年秋天將召開第三次雙方科學家會議,完成雙邊合作的可行性報告。

方案二是2033年前後發射一組中國的引力波探測衛星組,與2035年左右發射的eLISA衛星組同時邀游太空。屆時,中國衛星組與eLISA衛星組同時在空間獨立進行引力波探測,互相補充和檢驗測量結果。

項目進展

太極計畫太極計畫
空間引力波探測被列入了中科院制訂的空間2050年規劃。2008年由中科院發起,中科院多個研究所及院外高校科研單位共同參與,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空間引力波探測論證組,開始規劃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在未來數十年內的發展路線圖。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中科院院士胡文瑞、吳岳良為首席科學家的“空間太極計畫”工作組,在引力波源的理論及探測研究和衛星技術研究上取得了諸多進展。

目前(2016年)太極計畫工作組與國際同行已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德國馬普學會引力物理研究所萊布尼茨大學愛因斯坦研究所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

重要意義

“空間太極計畫”涉及學科領域和前端技術廣泛,需要發展空間超遠距離超高精度雷射測量、超高靈敏度慣性感測器,以及超高精度衛星無拖曳控制等下一代高端空間技術,這些技術對於提升中國空間科學和深空探測的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慣性導航、地球科學、高精度衛星平台建設等套用領域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