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太陽工作室

種太陽工作室

“種太陽”工作室正式成立於2009年5月20日,“種太陽”工作室創始人、負責人李可欣是武漢大學07級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2008年,李可欣兩次志願前往大別山區埋下夢想:“牽手大別山留守兒童共同成長”年復一年持續下去。08年年末李可欣毅然休學一年,決心一心一意完善種太陽項目和工作室。 經過三年的蛻變,現在的“種太陽”已經成為了一個機構和體制相對完善的校園公益組織,該組織設立三個中心,項目中心,推廣中心及內務中心,設定了包括人力資源部,秘書處,財務處在內的13個職能部門。2010年,“種太陽”立足大別山麓羅田、英山、大悟三縣,立足武漢市三所民辦國小,立足武漢市十所高校,全面開展流動兒童及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參與項目的志願者累計達1100餘人,服務2900餘名打工子女,累計服務時間492.2萬小時。

簡介

性質

種太陽工作室logal 種太陽工作室logal

“種太陽”工作室是專注於服務打工子女的大學生公益組織,同時也致力於完善並實踐專業、科學、持續的大學生志願幫扶方案,並向全國各大高校推廣種太陽的幫扶模式,以服務更為廣大的打工子女群體。

宗旨

知行合一,共同成長。

理念

“種太陽”工作室的全體工作人員持著六顆心:愛心,耐心,決心,責任心,上進心,公益心 ——致力於傳播大學生的公益夢想,承擔起屬於自己的社會責任,滿足社會的需要。

團歌

種太陽

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

播種一個就夠了

會結出許多的許多的太陽

一個送給南極

一個送給北冰洋

一個掛在冬天

一個掛在晚上

啦啦啦種太陽

啦啦啦種太陽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種太陽

到那個時候世界每個角落

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

組織結構

工作室的組織結構:“種太陽“工作室設了一個總的主任辦,主任辦又下設項目中心、推廣中心、運營中心。其中項目中心包括留守兒童項目部和流動兒童項目部;推廣中心包括媒體部和創業團隊;運營中心包括人力資源部和財務部。

留守兒童項目部

種太陽留守兒童項目部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項目中心,留守兒童項目部主要是一個為關愛、陪伴留守兒童而設立的部門,其核心活動為暑期夏令營。一般從8月中旬開展,為期15天。在此之前,會用相當長一段時間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包括調研、宣傳、招募、培訓等)。

在每年4、5月份會面向華中地區招募以在校大學生為主的志願者,之後會根據支教隊伍進行分隊、培訓,8月中旬出發。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志願者將走進大別山區,在湖北省境內的一些較為偏遠貧困的鄉村進行義務支教活動。

活動的對象主要是那些父母有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務工,在平日裡比較缺乏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留守兒童,他們因此可能會有一些封閉和內向。志願者們在當地的學校里,會開設一些基礎課(如英語,文化)和趣味課(手工,故事),還會深入留守兒童家庭,做一些針對性的調研和家訪。通過這些課程和活動,我們希望能夠開闊這些孩子的視野,讓他們感受到在他們身邊,還有這樣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關注著,陪伴著他們,從而使他們以一種更加樂觀,開朗的態度去面對人生,面對社會。

在暑期之後陸續開展回訪、分享會、一本書計畫等系列活動。

流動兒童項目部

種太陽流動部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項目中心,流動兒童項目部是一個致力於城市流動兒童的志願組織,這裡會聚了一群熱愛孩子熱愛志願服務的大學生,我們利用周末為武漢市周邊國小的流動兒童上課,和孩子們一對一寫信,舉辦各種活動。我們的具體活動有:義教,愛心信鴿,圖書角,六一遊園,民族風情展等。

媒體部

種太陽工作室媒體部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旗下推廣中心,負責工作室日常事務的新聞報導,對種太陽線上平台(人人、微博、微信等)的更新和管理,為工作室大型活動製作海報以及進行線上宣傳,溝通聯繫外界媒體及其他公益社團、組織。

創業團隊

種太陽工作室創業團隊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推廣中心,負責工作室參加賽事和大型義賣的策劃、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兼顧對種太陽工作室進行推廣和宣傳,以及配合其他部門的活動與商家合作。致力於成為一個持久的公益平台。

人力資源部

種太陽人力資源部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運營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致力於種太陽的內部建設工作,增強工作室的凝聚力。為種太陽注入新鮮的血液的同時,協調人員來使種太陽的各部門各項工作順利穩步開展。

財務處

種太陽財務部隸屬於種太陽工作室運營中心,主要負責工作室物資的保存、整理和借還,日常開銷記錄並報銷,每月的賬務公示,資金保管和協助其他部門制定活動預算。

成長曆程

2008 年8月 “用心聆聽,用愛關懷”留守兒童調查隊進入野菊坳地區開展生活狀況調查,奠定了“種太陽”工作的第一顆夢想的種子。
2009 年1月 創始人李可欣休學赴北京策劃撰寫守兒童項目書,籌備發起“共同成長”項目。
2009 年5月20日 李可欣回漢,建立“種太陽”工作團隊,“種太陽”公益項目正式成立。
2009 年6月1日 “種太陽”第一期“手繪心語”大型宣傳活動啟動了2009暑期項目。首期招募收到了武漢地區四所高校近兩百份報名信息,並招募78名成為暑期項目志願者。
2009 年7-8月 志願者分赴羅田、石首開展了為期23天的暑期夏令營活動。 2009年10月,武漢大學“種太陽”工作室正式成立。
2010 年1月 招募2010志願者342名,聯合弘智心理諮詢中心,牽手神農國小學生開展團體輔導互動活動。
2010 年3-6月 “種太陽”成立流動兒童項目部,赴新科國小開展義教工作並聯合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在國小開展“牙齒保健日”的活動。
2010 年4月 赴羅田、大悟、英山分別開展暑期項目的考察工作
2010 年5-6月 招募“種太陽”暑期志願者,收到武漢四所高校的報名信息近500份,招募志願者120人,並開展志願者培訓
2010 年6月1日 舉辦第二期“手繪心語”宣傳活動
2010 年8月13-16 開展暑期志願者集訓工作,包括教學試講、團體輔導演練、急救培訓、體能訓練等。
2010 年8月17-31日 四校志願者分赴三所國小開展為期15天的“種太陽”夏令營。
2010 年9月1日 志願者在羅田、英山、大悟六所國小開展“一本書”計畫的徵集工作並製作“向日葵”信箱,以便二期“一本書”圖書角的順利建成以及“向日葵信鴿”計畫的順利開展。
2010 年9-12月 “種太陽”流動兒童項目部新增精英文武學校及春苗國小為志願服務點,開展流動兒童項目及活動。留守兒童項目部將回訪國小,捐贈圖書角,並將在各校舉辦圖片展、分享會等活動。

項目介紹

“種太陽”工作室目前主要致力 “種太陽——牽手打工子女,共同成長”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分為 三個子項目分別是:城市農民工子女項目、農村農民工子女項目、品牌推廣項目。以下是對三個子項目的介紹。

農村打工子女項目

項目背景

暑期夏令營 暑期夏令營

湖北省不少地區屬國家級貧困縣,近八成青壯年為支撐全家生存常年外出務工 ,導致農村打工子女不能與父母(或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不能得到父母(或其中一方)直接的生活照顧、心靈關愛和學業引導,對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項目內容

該目以“大學生志願者牽手農村打工子女,共同成長”為主題,在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名校專家的指導下,在“種太陽”工作室三年來的探索實踐下業已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農村打工子女幫扶教程”,依據幫扶教程對農村打工子女開展文化課教育、興趣愛好培養、團隊輔導、素質拓展、心理輔導、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動。通過三步走的農村打工子女幫扶方案:暑期夏令營、一本書計畫、向日葵信鴿計畫實現對農村打工子女在時間上的延續幫扶,通過志願者入住農村打工子女家庭實現“一對一”對口幫扶。

項目開展形式

第一階段

暑期夏令營。以“一對一”結對的形式,由大學生入住農村打工子女家庭,面向小學生,開展支教、家教、團體心理輔導、團體活動及調研活動。通過雙方的積極參與,以期達到提高農村打工子女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信心的目的,使之能夠更好的迎接中級階段的學習、融入國中階段的教育;與此同時,給大學生提供深入山區基層、投入志願服務的經歷和體驗,提供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與思考空間,使之達到自我成長、與農村打工子女共同成長的目的。

1、陽光課堂。志願者利用暑期對農村打工子女進行文化課教育,利用現有條件舉辦文化、音樂、美術、體育等活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2、牽手未來,牽手希望結伴行。大學生入住農村打工子女家庭,實現“一對一”結伴幫扶。志願者與農村打工子女交朋友、做夥伴,傾聽農村打工子女的故事、心聲和願望,幫助他們與父母進行電話、視頻溝通,通過心理輔導等活動培養農村打工子女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

3、陽光武漢行。組織青年志願者帶領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子女,利用假期時間就參觀武漢城市建設、著名高校、大型企業等,幫助他們充分感受和體驗城市生活,有條件的志願者可以將結伴農村打工子女接到自己家居住一段時間,使其樹立遠大理想。

4、陽光健康進山區。志願者向農村打工子女及其家長宣傳衛生、健康知識,組織醫學專業的志願者為農民工子女進行免費體檢,由醫學專業志願者編寫淺顯易懂且實用的親職教育、青春健康、自護教育小冊子,發放給農村打工子女及其家長,便於他們了解相關衛生健康知識。

第二階段

“一本書”圖書館計畫。徵集每位農村打工子女希望讀的一本書,建立班級圖書角,最終形成學校的“陽光圖書館”。

第三階段

“向葵信鴿”計畫。在各服務國小建造“向日葵”信箱,由當地教師負責志願者與農村打工子女長期的溝通。

城市打工子女項目

項目背景

武漢市是湖北的省會城市,是我國打工者的聚集地之一,也是湖北省城市打工子女的分布最為集中的城市,由於義務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流動人口的子女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口,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其結果是:在現行的城鄉政策框架下,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被排斥於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

項目內容

該項目是以關注城市打工子女為中心的發展教育公益項目。在各名校專家指導下,“種太陽”志願者工作室三年來的探索下業已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城市打工子女幫扶教程”。依據教程引導城市打工子女形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通過團隊輔導“一對一”牽手結對等形式對城市打工子女進行心理輔導,通過各種兒童媒介及文化藝術形式,展示影響城市打工子女自身發展的問題;通過兒童的有效參與,擴大兒童自己的聲音,並以此倡導推動社會公眾輿論及影響,積極促進城市打工子女群體生存環境和教育狀況的改善。

該子項目始終貫穿以兒童為中心的發展教育理念,通過一系列以城市打工子女為主體的參與活動,以融合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單位,對城市打工子女實現有效幫扶。

項目開展形式

城市打工子女幫扶教育活動主要針對武漢市的城市打工子女進行,通過對他們的教育和幫扶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信心,培養他們適應城市生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1、陽光課堂。志願者利用利用周末對城市打工子女進行藝術類課程教育,利用現有條件舉辦繪畫,小記者,科普,故事,戲劇等活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通過影像、繪畫、文藝表演的藝術形式,提升城市打工子女對影響自身發展問題的關注,反應城市打工子女心聲。

2、牽手未來,牽手希望結伴行。大學生志願者與城市打工子女結伴江城一日游。志願者與城市打工子女交朋友、做夥伴,傾聽城市打工子女的故事、心聲和願望。有條件的志願者,利用假期將城市打工子女接到自己家中,進行一幫一的輔導。

3、陽光作品發布會。舉辦城市打工子女書畫、攝影、繪畫作品展,吸引大學生、市民、媒體社會各界對城市打工子女思想的關注。

4、製作刊物——《FOR KIDS》。

5、陽光健康行。志願者向城市打工子女及其家長宣傳,組織醫學專業的志願者為農民工子女進行免費體檢,便於他們了解相關衛生健康知識。

品牌推廣項目

項目背景

種太陽”工作室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經形成了以武漢大學學生為主體,包括武漢市十所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湖北美院)的1000餘名志願者。活動多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湖北衛視、武漢電視台、湖北人民廣播電台、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長江商報等幾十家媒體的報導。志願服務範圍也由創建之初的羅田縣發展成為沿大別山麓走向的三個縣五個鎮,十餘個鄉村,“種太陽”業已發展成為省內外的知名品牌。要進一步擴大“種太陽”的影響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其中,並引起社會各界對打工者子女生活、教育、心理等各方面的關愛和重視。

項目內容

通過開展種太陽 “宣· 逐日築夢”成長與責任主題名人大講堂、“樂··童年一夢”攜手打工子女募捐文藝晚會、“展··夢旅拾珍”巡展、“思·精進之道”志願經驗分享會、 “創··千人千色”湖北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願···手繪心語”國際志願者日大型義賣暨手繪活動等系列活動, 進一步宣傳“種太陽”品牌,讓社會深入了解、熟悉打工子女的群體。

廣泛聯繫中央及省內各媒體進行全面宣傳報導,依託一家媒體,擬定《楚天都市報》作為獨家深入報導合作媒體,進一步完善“種太陽”部落格。力圖在媒體宣傳方式上突出橫向和縱向的結合。

成立項目研究專班,在業已形成的農村打工子女幫扶教程、城市打工子女幫扶教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教程。並針對農村打工子女和城市打工子女展開有關的調研、分析,形成論文、調查報告,爭取結集出版。

項目開展方式

通過品牌推廣,進一步擴大“種太陽”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其中,通過媒體報導等形式引起社會各界對打工者子女生活、教育、心理等各方面的關愛和重視。加強農村打工子女和城市打工子女的研究工作,力圖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科學數據、合理建議。

“宣· 逐日築夢”名人大講堂

通過請到曾子墨/柴靜或大學生村官等對社會有深刻認識且為大眾所高度認可、關注的知名人士開展以“成長與責任”為主題的座談會、演講、訪談、義賣等系列活動,促大學生就目前學習生活與個人義務、社會責任進行深度探索及思考,推進更多大學生關注公益,參與志願服務工作。

“愛·樂音宣流”牽手打工子女文藝晚會

藉助“六一兒童節”這個機會,利用文藝晚會的感染力、轟動性和親和力等特質,通過城市打工子女的直觀的內心表達,藉助各大媒體的強大影響力,引導社會對該群體的積極關注及全面認識,促進該群體“城市邊緣”狀態及不等待遇的改善,為城市打工子女的教育工程添磚加瓦,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環境。

“展· · 夢旅拾珍”巡展

通過展覽圖片、相關影音視頻、打工子女繪畫、寫作作品,實踐心得、日記摘錄等內容、形式在各大高校進行巡展,同時配合文字傳單海報等加強宣傳。

“思·精進之道”志願經驗分享會

通過志願者志願經驗分享,志願經歷視頻播放,現場圖片展,ppt演說來進行志願經歷回顧,通過現場提問趣味問答等方式與現場同學增強互動。在華中各大高校進行多場次巡迴分享會,以用志願者實際心路感染大學生,讓更多大學生深入了解志願者服務工作。

“創··千人千色”湖北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

其內容以大學生志願服務及關愛打工子女為主題,旨在通過徵集、評選大學生的優秀視覺作品,打造大學生創意設計的展示平台,並達到展現大學生志願服務的具體情況、參與活動雙方的心理寫照,傳達公益活動的精神與主旨的最終目的。一方面,提供大學生一個將其創意設計能力轉化為極具現實價值的實踐機會,並藉此提高個人專業水平,與此同時,構建一個優秀人才、權威人士及相關企業連線的橋樑;另一方面,提高大學生對志願服務工作的理解和認知,並能夠進一步的引起廣大學生及社會各界對於志願服務的關注和投入,同時,建構一個同類的優秀校園組織及基金會、公益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平台。

“願···手繪心語”國際志願者日大型義賣暨手繪活動

在國際志願者開展活動,旨在推廣、共慶志願者的節日。通過大學生親身參與製作,愛心義賣的形式,一方面,將創意設計大賽的作品進一步推廣,提高種太陽及大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品牌效應;另一方面,為項目運作籌措款項,為兒童捐獻物資募款。

“撰·心路歷程”研究探索工作

成立項目研究專班,在業已形成的農村打工子女幫扶教程、城市打工子女幫扶教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教程。並針對農村打工子女和城市打工子女展開有關的調研、分析,形成論文、調查報告,爭取結集出版。

在品牌推廣過程中,積極聯繫業已形成良好媒體關係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湖北衛視、武漢電視台、湖北人民廣播電台、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長江商報等媒體。

社會影響

這幾年來,“種太陽”工作室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者的工作在服務地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湖北衛視、武漢電視台、湖北人民廣播電台、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長江商報等數十家媒體先後多次報導了工作室的先進事跡。湖北省武漢市、羅田縣、英山縣、大悟縣的有關單位也多次發來感謝信,希望當地的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能夠繼續得到“種太陽”工作室的關愛和幫扶。

相關報導

《中國青年報》2人物專稿

逃離大學能找到夢想?休學並不適合多數大學生

中青線上-中國青年報 2010-07-23 作者:劉貞 謝洋

為了個巴掌大的學歷文憑,值得摧殘自己那么久嗎?

在北京上大學的大二學生胡鵬(化名)至今還記得,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那段日子,每天都是新鮮、忙碌又充滿激情的:辦理入學手續、清掃宿舍、熟悉學校環境、軍訓、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坐在偌大的教室里聽不同專業的教授講課,那種感覺就一個字——“酷”。

但時間一長,大學生活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開始一一顯現:原以為可以時不時在校園裡瞻仰到某個知名教授,或是在講台上聽他們談笑風生;原以為同學們經常會聚在一起唱歌彈琴、暢談理想;原以為大學裡面“學術高於一切”……可現實是,學校招生簡章里提到的那些名教授從來沒在講台上露過臉;院裡開的專業課還沒選修課聽著帶勁兒;學生社團里論資排輩、勾心鬥角不亞於社會職場;平時經常缺課,期末考試前通宵突擊的同學反而最後得到了獎學金……

“是繼續留在這裡荒廢青春,還是趁年輕去學點真東西?”隨著時間推移,胡鵬內心生出越來越強烈的一種願望:狠狠心,休學算了,為了個巴掌大的學歷文憑,值得摧殘自己那么久嗎?

其實像胡鵬這樣,想逃離大學的“85後”、“90後”大學生不在少數。在湖北武漢上大學的大一學生秦芬(化名)說,大一上學期結束時,她就有了這個衝動,可是這個想法不僅拿不到父母的PASS卡,周圍也沒有什麼同學跟她“心有靈犀”,最後跟很多人一樣,休學的念頭也就是在腦子裡想想罷了。

剛上大學那會兒,雲南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專業的學生王舜召也面臨著“理想中的大學和現實中的大學有很大落差”的折磨。“在高三,我能熬得過來是因為我有一個支點,有一個夢想,這個支點和夢想就是大學。可是到了大學,他才發現自己當初所為之奮鬥的東西,如今只會帶給自己失落。那段時間,他總想找些事情做來升華自己,為自己尋找一個新的突破點。

1988年出生的王舜召,在同學眼裡是個個性十足、說一不二的小伙子。當他做出休學的決定並辦好手續後,大家並沒感到特別驚訝,甚至還有同學羨慕地說:“你小子這下自由了!”

和王舜召相比,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級播音班學生李可欣選擇休學則是為了實現她的公益夢想。上學期間,她組織了一個名為“種太陽”計畫的公益活動,主要是幫助山區的農村打工子女。為了將自己的這個公益計畫進行下去,2009年1月她向學院申請休學一年。得知這一訊息後,她的同學紛紛勸她回心轉意:“畢竟休學一年的話,你就要比同一屆的學生晚一年畢業。”還有人乾脆給她扔狠話:“你大腦壞掉了嗎?”

“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因為種種的疑慮和顧及而放棄的話,將來想起來肯定會後悔。”最終,李可欣背上背包,先是去北京策劃項目,緊接著奔赴大別山山區實施自己的項目,為夢想在外奔波了將近1年的時間。

在大學不懂還可以問老師,到了社會可沒人教你

在長達一年的休學時間裡,王舜召選擇了實習來體驗社會。他前後在兩個地方實習。一個是海南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另一個是香港的一家外企。

“身穿筆挺西裝,腳踏鋥亮皮鞋,手拿公文包,跟著領導每天遊走于海口的各個政府機構以及各個飯局,不帶一點學生的樣子。”2009年的冬天,他一直在海南實習。“在還在上學的學生看來,這是一件很拉風的事情,不用每天去上課,不用考試前的挑燈夜讀,但是背後的辛酸大家是想像不到的。”

剛開始,他連投標書都不知道怎么寫。熬了兩天兩夜,查了不知道多少相關資料,借鑑了無數個成功的投標案例,終於把標書寫出來了。可是,最終投標代理與別人聯合把他的標書擠下去了。

“社會太複雜這是個不爭的事實,關鍵是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處世經驗不夠,如果你的投標書足夠好,也不會那么容易被擠下來。”那時他才發現,其實校園是一個很單純的地方,沒有社會那么現實;才發現學生這個職業是老天對自己的一種厚愛。因為在大學,你不懂還可以問老師,但是你到了社會,你不懂就是不懂,沒有多少人可以教你,因為那可能是人家的飯碗。

與王舜召“休學打工”不同的是,在廣州上大學今年剛剛畢業的孫凱平,則在大二的時候選擇了“休學創業”。

其實孫凱平的野心並不大,也沒打算賺什麼大錢,就想開一間飾品店,最終形成店面聯盟。雖然他之前看了不少與創業有關的書籍,也與一些創業成功的人士交流過,但最終以“關門大吉”收場。

“真正著手去做才發現自己嫩著呢!”孫凱平說啟動資金對他而言並不是個大問題,關鍵是經營上他太缺乏經驗,便捷的進貨渠道、雙贏的銷售技巧等東西,都不是特別懂。連續幾個月的盈利處於負值,小店只好“關門大吉”。大學他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對經濟、市場行銷這一塊兒本來就不熟悉,“回學校啃一下相關專業的書籍,是完全有必要的。”

“大學畢業後,你有大把的時間在社會上混,珍惜大學的四年生涯才是正道。”孫凱平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很浮躁,“大學學到的是什麼,關鍵在於自己,4年校園生活的價值在哪裡還是要靠自己去發現”。

走出校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適用於多數人

休學對於王舜召,既可以說是一個遺憾,也可以說是一個收穫。遺憾就是自己要晚一年出大學。

說到收穫,王舜召用俞敏洪的一段話來總結:“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線,但是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們的生命,有的時候會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會像泥沙一樣,沉澱下去了。一旦你沉澱下去了,也許你不用再為了前進而努力了,但是你卻永遠見不到陽光了。所以我建議大家,不管你現在的生命是怎么樣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不斷地衝破障礙。當你發現時機不到的時候,把自己的厚度給積累起來,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就能夠奔騰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這段話是王舜召休學後才徹底領悟到的,他的ipod里一直都有這段話的檔案,很多時候都會放來聽一下,可以激勵自己。

“我剛開始休學在北京的時候,每天都在北大聽文史哲和藝術的課,對我來說那段時間非常充實且美好。因為生活很簡單,上課,看書,自習,看農村打工子女的資料,寫項目書。”與校園不一樣的社會生活,讓李可欣擁有不同的收穫。

“大學期間走出校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但是這並不適用於多數人。”李可欣認為。

在學校裡面參加一個社團時,因為工作需要她曾經聯繫過俞敏洪,老俞曾回她的一封郵件讓她印象非常深,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大學生應該做大學生該做的事情。她認為,俞敏洪告誡她的是,我們還是應該在大學裡認認真真地多學點知識。她也非常認同這個道理。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書記吳奇凌認為,有些同學“本該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卻想要出去闖”,根本原因是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當然也與“大學生觀念的轉變”、“部分高校的教育方向、制度規範出現缺失,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有很大的關係。

他建議大學生珍惜在校學習的寶貴機會和時間,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在高校學習期間,將自己培養成為“寬口徑、厚基礎”的複合型人才。如果想增加社會經驗,完全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

但是,在李可欣看來,如果讓她重新做一次選擇,她還是會選擇休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青春狀態充滿年輕時該有的激情。所以我會堅持一步步把夢想變成實際,然後委屈、大哭、低落,最後想開、懂事、成長。” (實習生 劉貞 本報記者 謝洋)

荊楚網:

荊楚網訊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高家龍 通訊員張全友 實習生朱夢)昨日,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行的學習趙小亭同學先進事跡暨“種太陽”關注農村打工子女活動出征儀式上,來自省內6所高校的百餘名志願者,向全省大學生倡議學習小亭精神。

這些志願者分別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他們倡議:“讓我們帶著小亭精神,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詮釋小亭平凡而偉大的愛。”

據悉,由“種太陽”關注農村打工子女工作室組織的這些志願者,當天啟程奔赴我省山區幫扶農村打工子女。該工作室由武漢大學團委、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指導設立。

中國網路電視台訊息(新聞聯播):

全國學聯二十四大以來,各級學聯、學生會組織圍繞育人目標,堅持引領思想,積極服務成長,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搭建平台。

近日,來自武漢各高校的上百名志願者啟程奔赴大別山區,對那裡的農村打工子女進行教育幫扶。

“種太陽”支教隊隊員董詩源:農村打工子女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我們想進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

多年來,在全國各級學聯、學生會的組織下,每年超過2000萬學生走出校門,參加大中專學生“三下鄉”、中學生“四個一”等社會實踐活動,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個人和事跡。今年7月,武漢大學的趙小亭同學赴貴州參加暑期實踐活動不幸遇難,她的精神感動激勵著更多的莘莘學子投身實踐、服務社會。

全國各級學聯把思想引領作為首要任務,開展了“我與祖國共奮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等主題活動。2007年組建的“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已培養大學生骨幹200萬人次,進一步堅定了大學生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在思想引領的同時,服務同學成長。近年來,各級學聯等已建立就業見習基地15000多個,為20多萬名同學提供見習、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如今在校園中已唱響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真正有利於自身成長的地方去”的主旋律,全國累計有10萬名大學生參與志願服務西部計畫,越來越多青年學生選擇到國家改革和建設的第一線建功立業、鍛鍊成長。

上海交通大學2008屆畢業生宋海濤:新農村建設、國家的基礎行業建設都急需我們這樣一些具有相應知識,有朝氣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正是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最有效的途徑。

種太陽在那裡的原因 種太陽在那裡的原因

“種太陽”工作室一路走來,發展到現在,是因為種太陽在做的可能是很多人想做而不能或者不敢做的事情,但是只要帶著最大的誠意和努力去堅持,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並加上他們的手與力量。種太陽依舊會帶領著志願者們,帶著自己的愛心、決心、耐心、責任心、上進心、公益心堅持夢想,一點一滴的為孩子們付出,讓孩子們開心、快樂和成長。

孩子們自然的微笑,是種太陽在那裡的理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