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

簡介

一般認為,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

但是,《兩小時了解稅務風險》的作者張剴認為,這一靜態的定義並不能很好地揭示稅務風險的本質。他認為稅務風險是指企業在遵從稅法時的實際表現與應該達到的實際標準之間存在差異進而導致損失的不確定性。

主要特點

1.主觀性

納稅人和稅務機關對同一涉稅業務存在不同理解,這直接導致稅務風險的產生。同時,納稅業務在相關業務中表現出主觀態度,不同稅務機構對稅收制度的理解大多不同,這都是稅款征納雙方較難做到“溝通中的認同”。企業稅務風險因此而出現,並且由於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大有小。

2.必然性

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任何企業均以稅後淨利潤最大化作為最終目標,這一客觀狀況卻與稅收本身具備的強制性存在矛盾,在此中間,企業追求稅務成本最小化的動機,導致企業和政府間的信息不對稱。加上國家稅收執法環境不斷變化,以及企業管理者、財務工作者對相應政策法規理解程度的有限性,更使企業管理者難以完全規避稅務風險,並使得風險對企業經營帶來潛在的持續影響。

3.預先性

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與財務核算時,稅務風險已然存在於企業實際繳納各項稅費之前的相關行為中。換言之,企業主觀上實施的涉稅相關業務計算與核算的調整等行為,導致其與稅收政策、法規等出現矛盾甚至相互背離,也就是說,企業稅務風險先於稅務責任履行行為而存在。了解企業風險的預先性特徵,有利於企業建立正確的稅務風險控制時間觀,以此及時掌握稅收法規的制定及變動,切實降低稅務風險。

產生原因

(一)企業所處巨觀環境誘發稅務風險

企業外部稅務風險因素主要有,經濟形勢和產業政策,適用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市場競爭和融資環境,稅收法規或地方法規的適用性與完整性,行業慣例,上級或股東的越權及違規行為等。具體來講,經濟環境、政策和法規環境、執法環境發生變化,以及社會意識、稅務執法等都會造成一定的稅務風險。

為保持經濟持續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稅收政策、法規等將會不斷調整和更新,在對財務、稅收知識進行理解、認知、掌握和運用過程中,企業財務人員難免因為對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現偏差而給企業帶來風險;不同稅務執法機構和人員對同一企業的同一涉稅行為的判斷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稅務機關在涉稅實務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權,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稅務風險可能性。

(二)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存在稅務風險

企業內部稅務風險因素主要包括:經營者稅務規劃及其對稅務風險的態度,企業經營理念與發展戰略,經營模式或業務流程,部門間的權責劃分與相互制衡,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設計與執行,企業信息的基礎管理情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管理層的業績考核,監督機制有效性等。當前,企業管理者涉稅意識有待加強、財務工作者業務水平偏低、內部審計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來稅務代理服務的出現,都是企業在微觀上所面臨稅務風險的主要因素。

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者對經營狀況了解有限以及對稅務籌劃理解扭曲,導致企業涉稅行為出現偏差;財務人員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是保證涉稅資料真實、科學、合法的重要砝碼,也是企業正確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基礎,如果財務人員工作失誤過多,企業便會遇到較大的稅務風險;企業內審是否健全,關係到稅務風險水平的高低,內部審計工作失效會增加企業稅務風險,同時極易造成企業非蓄意的稅收違規行為;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會給企業帶來深層次的涉稅缺陷;稅務代理機構魚龍混雜,業務人員能力有限、素質偏低的現狀,使得多數代理機構服務只局限於代理納稅申報、發票領購、小型業戶的建賬和記賬等簡單的事務性工作,對企業稅收籌劃和諮詢等較為複雜的代理業務則較難開展。

防範

(一)健全制度基礎

1.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當前,我國財務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完善,稅收制度也逐漸健全,但財務會計與稅法規定之間的差異將長期存在。為避免稅務風險,企業財務工作者須把握上述差異,儘量做到正確納稅,這一客觀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業應致力於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風險意識的增強,在嚴格把握傳統財務內控手段的前提下,對現代化知識技術)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強、便於控制的內部財務報告組織信息系統。

2.健全稅務代理制度

稅務代理即稅務代理人在國家法律法規限定的代理範圍內,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委託,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的各項行為的總稱。目前,我國多數稅務代理機構與稅務機關有著較大聯繫,為促進稅務代理事業更好發展,稅務代理機構應依照行業性的統一管理,在代理範圍、收費標準、服務質量等方面逐步規範,並逐漸成長為獨立執業、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社會中介組織。

(二)構建稅務風險預測系統

1.明確納稅人權利

在實際的稅務管理過程中,稅收往往只注重納稅人需履行的依法納稅義務,對納稅人的權利則較為忽略。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不斷提高對納稅權利的關注度,為實現任何經濟個體能從繳稅安排中獲益,政府應對納稅人的權利加以明確。

2.正確評價稅務風險

評估預測稅務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化解風險,是防範企業稅務風險的關鍵。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應積極識別和評價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綜合利用各種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統地預測企業內外環境的各種資料及財務數據。比如分析稅務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及影 響程度,以了解稅務風險產生的負面作用。

3.適時監控稅務風險

以正確評價稅務風險為基礎,企業還應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適時監控,尤其在納稅義務發生前,對企業經營全過程進行系統性審閱和合理性策劃,儘可能實現企業稅務的零風險。在實施監控行為的具體過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審閱納稅事項,合理規劃納稅事項的實施策略等,並對納稅模式不斷分析和調整,測定其稅收負擔,制定相應可行的納稅計畫。

稅收風險相關教材

序號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定價 出版時間
稅收風險評估 納稅評估實務與模型案例 (地稅版) 中國市場出版社 胡俊坤 60 2014.04
稅收風險管理與模型套用 (稅務系統專用) 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 李小平 55 2012.08
納稅評估實務與模型案例分析 (國稅版) 中國市場出版社 河北省稅務學院 50 2014.04
稅源專業化管理操作實務與案例分析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湖南稅院 劉慧平 60 2014.0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